第1309章 条件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长安。

  一辆小驴车出了城门,沿着朱雀大街往南走了两三里路,在荐福寺附近停下。

  韩祈安下了驴车,抬头便能看到一座白土粉饰的高塔,长街上则是络绎不绝的行人,叫卖不绝于耳,此地虽是城外,却比一般城池内还要繁华。

  他叫车夫自去吃些东西,往东拐过安仁坊的小巷,在一家小食馆前停下了脚步。

  往里瞧去,此时并不是饭点,馆中还坐了三桌食客,其中店门店尾处各有三个大汉在饮酒,另有一男一女坐在角落里。

  韩祈安进了小食馆,往角落里那一男一女走去,店门处一名大汉抬头看着他,似想起身,却被另一人按了按。

  坐在角落里那年轻男子回过头看了一眼,笑道:

  韩祈安欠了欠身,应道:郎君放心,没有甚要紧事。就是见着郎君人了,我能心安些。

  韩祈安一边坐下,一边絮絮叨叨,又道:

  说到这里店家端着托盘上来,凑趣道:

  韩祈安笑道:

  说着,店家端上来吃食,招呼韩祈安慢用,又交代了羊羹可以再添方才退下去。

  他却没想到当今天子就坐在他这小馆里。

  李瑕回头看了一眼,道:

  莫不是看上了北平城?

  韩祈安微低着头仔细听着,手里拿着馍撕成小块往羊羹里放,应道:

  李瑕笑了一下,道:

  韩祈安从容喝了一口羊羹,放下碗才道:

  就是这个意思。李瑕道:「天子不好当,本是为了收服北方考虑,一不小心便要损了哪方

  的利益。」

  岂还担忧这些?以郎君之威望,凡下了决心,訏漠定命,风行雷动,几人敢忤逆?

  不过是有些感慨,方才我还在与明月讨论,只不过是想去开封一趟,方便及时处置灭宋事宜,便能引出这许多猜想与不安,幸而今日我是开国之君,否则,若承的是赵宋的基业,只消流露出迁都开封或北平的意思,想必南征与北伐便要不了了之了吧?

  韩承绪道:

  这就是更复杂的话题了,韩祈安叹息了一声,眼看李瑕面前的一盘羊肉已经快吃完了,没再就着大宋的积弊深谈下去。

  回想着方才的对话,却觉得有些好笑。

  若说比,他连比的资格都没有。雄才大略的圣天子,临安一雏鸡岂配相提并论?

  聊到这里,有大汉赶进小馆,低声道:

  长安皇宫确实小,所谓的大殿就是府衙大堂的大小,殿内大部分地方还被一个大沙盘占据了。

  如今在宋廷君臣眼里,形势最危急的地方是准西、是顺长江而下的唐军水师。但若是看到长安城中这个沙盘,便会知道李瑕真正关注的战略核心只有一个。

  既非庐州、也非鄂州,而是襄阳王荛、陆凤台策反夏富也好,姜才强攻贾似道也罢,都是同一个目的一隔绝宋廷与吕文焕。

  襄阳是唐军需要拿下的第一个战略重镇。哪怕能顺长江直取临安,李瑕也不可能任襄阳梗在那,像根鱼刺梗在喉咙里。

  而吕文焕驻守襄阳多年,经验丰富、城防完备,强攻并不容易。

  如今南征的主帅是高长寿,从吐蕃回师之后便被调到汉中休整,既是为防宋军偷袭汉水,也是在为伐宋做准备。

  及至李瑕击败忽必烈,立即便传书汉中,高长寿当时便准备取襄阳,庐州、江陵之事俱出自其谋划。

  然而现在其它路进展顺利,高长寿自己却还被堵在襄阳城下,个中焦虑,李瑕近来已能从他字里行间感受到。

  这日来的又是高长寿的信使,将一封厚厚的信递给李瑕。

  自然不是高长寿有许多话要说,里面是吕文焕投降的条件。

  李瑕看过,微微皱眉,将信递给了韩祈安后起身踱步到沙盘边,看着那一杆杆插在边的小旗。

  而韩祈安看过信,转向信使,问道:

  攻下襄阳很难吗?

  韩祈安点点头,道:

  韩祈安抚须,奇道:军阀嘛。李瑕道,

  信上所言,吕文焕并

  不愿辜负大宋皇恩而叛降,然而考虑到李唐复兴、一统在即,他希望天下早日太平,因此提出了几个条件,首先便是唐军不得伤襄阳百姓一人。

  其余也很简单,无非是优待吕氏子弟与部将,对他们过往抵抗王师之罪过不予追究,继续原职任用为大唐将官。

  另一方面,为表忠诚,吕文焕愿为先锋,征讨赵宋,安抚沿江军民。

  今日若换作旁的君王,想必已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而李瑕盯着沙盘看了良久之后,开口则道:

  韩祈安便走到一侧的小案前,提笔沾了墨。

  李瑕说过,又道:

  韩祈安奋笔疾书,没有多劝李瑕妥协。

  他了解李瑕的性格,且那沙盘就摆在那,一个个小旗插着,代表着大军压境,襄阳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岂还需要妥协?

  快马沿武关南下,很快将李瑕的旨意递到了高长寿手里。

  于是,停歇了数日的攻城战事再次开始。

  吕文焕听得炮响便吃了一惊,讶异于李瑕竟能严苛至此。

  再一想,他才发现自己并不了解李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