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罗艺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从武王府离开后,王玄策怀着激动的心情朝着皇宫行去。

  令牌在手,天下可走。

  王玄策凭借手中的令牌直入宫门,不多时便出现在太极殿门前。

  门口的内侍入内禀告的时候李世民正在思考该从哪里弄来钱财,这件事已经成了他的心魔了。

  听闻有个叫王玄策的人求见,拿的还是武王的令牌,李世民收了收心情。

  “宣。”

  门外的王玄策听到传唤,定了定心神,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入内。

  “草民王玄策参见陛下。”

  有了马周的先例,李世民现在对李桓选出来的人格外的留心,他觉得说不准就能再抢到一个大才。

  李世民开始上下打量眼前这个年轻人,并未发现什么特别之处,遂说道:

  “武王派你来作甚?”

  王玄策顿了顿:“回陛下,武王殿下让草民前来是希望陛下能赐下三份加盖大印的空白圣旨。”

  李世民微微蹙眉,圣旨岂是随便与人的东西?圣旨可是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圣旨的话就相当于他本人说的话,岂是想要就能要的。

  说道:“朕的圣旨又不是白纸,岂是他说说要就要?回去告诉他,想都不要想了。”

  殿中的王玄策也不慌张,一切都如武王所料,按计划走即可。

  遂说道:“陛下,武王殿下让我向陛下问一句,马周可还安好?”

  “马……”

  李世民瞬间哑火了。

  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不多时,三份空白的圣旨便交到了王玄策的手上。

  当然,圣旨也不可能随意使用,只能用来做一件事,这件事只有王玄策和李世民知道。

  “滚……。”

  王玄策在李世民的怒吼声中灰溜溜的离开了皇宫。

  生怕走慢了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出了皇宫的王玄策并未停息,而是随同几个护卫直奔泾州,刺探罗艺的情况。

  原本打算明日出发的李桓等人只好延后日期,等待王玄策的消息,他可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试探罗艺会不会造反。

  ————

  此时的泾州城。

  “将军,此次放任突厥人南下,泾州、豳州等地一片焦土,荒无人烟,朝廷定会震怒,想来定会怪罪于将军的,我们该怎么办?”

  副将蔡忠德对罗艺担忧的说道。

  上座的罗艺面露严肃,不怒自威。

  “怎么办?你以为朝廷还会放过我?他们现在不讨伐我只是因为时机不到,准备不足,不想轻易惊动我等罢了,最晚明年开春,朝廷必会兴师问罪与我。”

  “那该怎么办?”

  过了太久安逸日子的蔡忠德显得很焦虑,害怕朝廷讨伐泾州。

  “还能怎么办?提前反了他娘的,凭什么他李家能做得了江山,我就不能?”

  “可是咱们的粮草数量不多了。”

  “这个好办,城中的百姓未曾经受突厥人劫掠,家中定有余粮,抢过来就是,若是敢不从,那便屠城,当作是对将士们出战前的奖励。”

  罗艺面无表情的说道。

  仿佛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毫不在意城内百姓的生死,正如当日不在意泾州城外百姓的生死一般。

  纵使跟随罗艺多年,早已清楚他的残暴为人,但依然还是被他的话惊到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漠视几十万同族人的性命而无动于衷的。

  “将军,这会不会有伤天和?”

  罗艺不说话,只是冷冷的瞥了他一眼。

  蔡忠德被这一眼看的遍体生寒,仿佛置身炼狱。

  赶忙说道:“遵命。”

  后来蔡忠德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只是觉得活着真好,能呼吸真好。

  见他走出大帐,几位比他低一级的将领纷纷围了上来。

  迫不及待的问道:“将军怎么说?”

  蔡忠德看着同样焦急的同袍,说道:“做好准备吧。”

  说完这句话便转身离开了。

  留下一地的疑问。

  做好准备?做什么准备啊?是打是跑给个准儿啊。

  ————

  长安到泾州城并不算远,中途休息了一晚,第二日清晨王玄策便出现在了泾州城内。

  城内秩序井然,平静的出奇,仿佛战争从未影响此处。

  或许最能看得出战争影响之处便是随处可见的乞丐,不断攀升的粮价。

  虽然四十万百姓被抢了回来,然而粮食却被和家产却被掠夺殆尽,家里有亲戚的还好,能有所依靠,而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只能等待朝廷的救济或自生自灭。

  这些乞丐每日在城内游荡,宁愿遭受县官的殴打驱逐也不愿意离开此处,因为离开这里便意味着死亡,留在这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或许就会有哪个心善的夫人施舍一些剩饭剩菜,就能以此多活一日,对他们来说,时间是以日来计算了,一日一年,度日如年。

  王玄策看着这些乞丐,心中酸楚不已。

  “武王殿下问的那句话真是问对了,满朝诸公可曾羞愧否?”

  他自言自语的说道。

  双手拍了拍自己的脸,将思绪强拉回来,他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满城的乞人能有尊严的活着。

  “再撑几日,再撑几日就好了……。”

  王玄策嘴里碎碎的念叨着。

  随后骑着马往罗艺的住处而去。

  ————

  “武王使者王玄策求见李将军。”

  此时的罗艺已经被赐姓李,所以罗艺此时准确的名字是李艺。

  不久之后,王玄策见到了从军营归来的罗艺。

  “武王派你来的?”

  罗艺目光如刀,审视了一番王玄策。

  王玄策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接了这个任务,他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凛然不惧的答道:“正是。”

  “所谓何事?”

  “武王殿下想问问李将军,为何放任突厥大军屠戮我汉家百姓?”

  说完这句话,现场陷入了长时间的安静,王玄策目光毫不偏移,直视罗艺。

  罗艺目光忽然变得柔和了起来,说道:“唉,李某也是无奈啊,突厥人数太多,我这区区四万人,能奈之如何?只能死守泾州城门,不使更多百姓受突厥人的洗劫屠戮。使者不知,李某看着城外的汉人被突厥人残害之时,亦是心痛不已,然却无能为力。”

  罗艺开始朝王玄策诉苦,不是我不救,是我无能为力。

  王玄策区区亲王的使者,本来是不可能受到如此客气的对待,但是李桓的名声在外,总要给些面子的,而最重要的是,他还没准备好,他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