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人在家中坐,雷从天上来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于谦给沙不丹的开胃小菜,其实是一封檄文,檄文上还有注解,这封檄文会在夜不收的安排下,被沙不丹得到。

  这封檄文和广布天下的檄文不同,这封檄文之上,除了阿刺知院之外,连沙不丹都是此次北伐的目标之一,只不过是因为种种考虑,最终没有将沙不丹和阿刺知院并列,最终废弃。

  于谦在恐吓,恐吓沙不丹在大明军没有走到兀良哈地面之前,做出表态。

  沙不丹收到了这封檄文,只有两个选择,悍然反明和纳头便拜,如果继续这么待价而沽下去,这檄文怕是变成真的了。

  石亨笑着说道,并且叫来了夜不收的瞭山,将事情安排了下去。

  墩台远侯的具体职能分为:抓生、哨报、守哨、督哨、爪探、走报、传事、墩台、坐塘、报警、瞭山等职务,而瞭山则是都司最高武官。

  石亨安排完了差事刚要说话,一个掌令官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石亨愣了愣说道:

  扎营兹事体大,掌令官说很多,那绝对不是挖到了谁家的坟地上,而是出现了特殊的状况。

  即便是只停留一日,扎营依旧要扎硬寨,这是大明京营的传统,自永乐北伐就一直如此做法,即便是在土木天变的时候,若非稽戾王日暮下令移师,大明军凭借坚寨深沟,也能抵挡一两日等到宣府的援军了。

  不通军务,还要瞎指挥,是让军将们最头疼的事儿了。

  于谦自然也要前往,一行人来到了行营之外,便看到了骇人的一幕,在火把明灭不定的光线下,一具具的骸骨零散的堆积着显得格外阴森恐怖,草原上呼啸的风似乎是冤魂嗟叹。

  于谦从军士们身上没有感到害怕,这些军士们身上,只有愤怒。

  这些尸体都是汉民,因为挖出来的很多物件,都不是草原人用的样式。

  石亨和于谦开始指挥军士清理这些尸体,显然与其说是掩埋,不如说是京观,将人杀死后堆积起来简单封土,用以震慑人心。

  石亨是一个非常擅长杀人的军人,他指着清理出来的一具尸体说道:

  石亨就挑了三具尸骨讲了讲,才咬着牙说道:

  大明文官督军,那都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只要不添乱就要烧香拜佛了。

  石亨和于谦这对搭档已经十数年,石亨当然知道于谦的秉性,于谦到军营不是来当大爷的,他之所以让于谦避一避,实在是这些尸体的死状,对于读书人而言,太残忍了,石亨糙惯了,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他当然不怕,可是于少保一个斯文人,看完难免产生惊惧。

  石亨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于谦的脸色太难看了。

  于谦面沉如水,脸色青白,身正、影正、气正,他自然不怕这些,他不是怕,他在生气。

  于谦看着满山坡的尸体眯着眼说道。

  于谦的目光更加凌厉了几分说道:

  能让于谦憋出脏话来,可想而知于少保内心多么的愤怒,这股愤怒甚至有些迁怒,大明官员们人在家中坐,雷从天上来。

  于谦大抵能猜得出这个京观、万人坑的由来。

  这里当年是北平行都司,宁王府就在大宁卫,在永乐年间,宁王府内迁之后,北平行都司废置,但是这里的防卫从未松懈,永乐年间,你让鞑靼、瓦刺、兀良哈跑到这地界撒野试试!

  后来就是闹起来的兴文厦武,大明逐渐失去了对北平行都司原辖区的管束,鞑靼、瓦刺、兀良哈、女真人,人人都能到这里撒野,甚至连宁王府都成了脱脱不花住的家宅。

  这些尸骨,看起来有些年份了,看起来得有二十多年,也就是宣德末,正统初那是瓦刺人正一步步的统一草原,四处杀人放火立威的时候,那时候危机已经有了预兆,可是朝堂上没有任何人在意,那会儿朝里都在寻思着怎么才能讨好杨少师,毕竟主少国疑,辅臣才是掌握权力的那一个。

  这里的百姓大抵是不愿臣服,甚至可能只是说话大声些吵到了某个贵族,最终全都被杀了,扔进了这万人坑之中。

  于谦是世勋,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兴文厦武,这是他和他所代表的世勋的共同利益。

  同样,作为大明的少保,百官之首,于谦同样反对任何形式的兴文厦武,兴文没有任何问题,兴文和振武也从不冲突。

  石亨赶忙劝着,于谦这斯文人,没有被吓到,是被气到了。

  于谦深吸了口气,恶狠狠的说道:

  石亨这张巧舌如簧的嘴,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于谦因为于谦很少如此这般生气。

  次日的清晨起来的时候,四武团营的将士们都知道了万人坑的事儿,一个石刻立在了新掩埋的坟地之上,那个父亲用残缺的身体抱着自己孩子的模样被雕刻,立在了新茔之间。

  愤怒在蔓延。

  为何北伐,为何要长途跋涉,军士们也找到了答案,因为他们在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不受外贼侵扰。

  这股愤怒也烧到了兀良哈部沙不丹的头上,本来略显清淡的开胃小菜,加了几分佐料,立刻变得血腥了起来。

  沙不丹收到了那封废置檄文之外,还收到了大明安北行都司的公文,要求沙不丹立刻退出泰宁卫牧场,从公文传达之日起,泰宁卫牧场改为了军马场,兀良哈诸部不得在此放牧。

  比起废置檄文的威胁,这收回

  牧场,可谓是一刀扎在了兀良哈部的大动脉上。

  泰宁卫牧场,在元时叫泰宁路,又名失宝赤、鏁宝直之地,意思是满是财富的宝直之地,大明收回这片牧场,那就是奔着要了沙不丹的老命去的,显然这是大明对沙不丹待价而沽的不满。

  大明和瓦刺什么仇,什么怨,放眼天下,连奥斯曼人都略有耳闻,在这个问题上,搞骑墙的把戏,安图借机从大明手里获得更多的利益,是非常不明智的。

  得到了消息的兀良哈诸部的台吉们,都找到了沙不丹,商量对策。

  古札刺亦儿·火别愤怒无比的说道。

  古札刺亦儿氏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后裔,也是是蒙古七十二部的旺族了,在阿刺知院作死之初,火别就强烈反对兀良哈诸部参与其中,可是沙不丹和一些台吉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还是做了。

  试出事儿来了。

  另外一位台吉听到火别如此说立刻就有些不乐意。

  火别说着便站了起来。

  纳哈出,是胡元的太尉,在至正十五年时,在太平路被朱元璋击败俘虏,朱元璋几次劝降纳哈出坚决不肯降,朱元璋只好给银放归,大明建立,胡元变北元后,朱元璋再劝降纳哈出,纳哈出在辽东弄了二十多万人抵抗到底。

  冯胜带着人再次把纳哈出给俘虏了,朱元璋再劝降,这纳哈出才降,被封为了海西侯。

  纳哈出病故后,纳哈出的儿子察罕嗣位,卷入了蓝玉案中这侯府便断了嗣。

  火别真的有当年的圣旨、印绶,他是察罕的重孙,可是蓝玉案起,这侯府没了,这圣旨、印绶便没什么用了。

  这台吉嗤笑一声说道:

  火别大声的喊道:

  这台吉尤不服气的说道。

  沙不丹颇为不耐烦的说道:

  于谦写的那封废弃的檄文放在了桌上,这里多数都能看得懂里面的内容,越看这些台吉们越是心惊胆战,越看,这些台吉们腿越软。

  火别失神的说道。

  沙不丹不确信的说道:

  火别反问道。

  方才还在反驳火别的台吉,掷地有声的说道:沙不丹终于还是做了决定,待价而沽这种把戏,对于夹缝之中的兀良哈而言,并不适用。

  反复横跳,左右逢源,那不是一般人能玩的动的,那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手段,沙不丹显然是个一般人,在于谦刚刚端出开胃菜,还没有上正菜的时候,沙不丹就寝食难安了。

  沙不丹思量再三,决定既然要跪,就一跪到底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自己过去,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一刀迟早要挨。

  火别立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