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清楚的知道政治余地的重要性,因为政治余地有太多太多的好处了,学苏穗宗那种全盘否决,会把大明带到绝路上去,尤其是朱祁钰在大刀阔斧的对大明改革的时候。
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讲余地的,比如里通外贼、通敌叛国、在大明的地头上忽悠亲王造反,每一条都是罪不可赦需要从重从严。
朱祁钰本来打算让萧眶一死百了,但是连萧眶的举荐之人胡濙,都懒得为萧眶求情了。
若是事成,这将是大明第一个送入解刳院的正二品大员。
朱祁钰思虑了许多,才开口说道
胡濙只能无奈的说道。
陛下的心还是不够狠,陛下已经被骂成了暴君,亡国之君,凌迟几个朝中大员,那不是暴君应该做的事儿吗
朱祁钰点了点桌子,最终还是没有决定奔着送解刳院的办,当然还是得看看拿了萧暄之后的审讯。
萧暄要是搞什么小动作,朱祁钰一点宽仁,真的只有一点点。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法家至高无上的追求,可提出这个观念的法家,在执行的时候,仍然只能让他人代受刑罚。
律法本身就不公平。
襄王殿下拿到了陛下继续督办的敕谕,也就是说,萧暄要办,萧暄的同党也要办,萧暄背后站着的豪户们,更要办。
得到了酌情侦办的敕谕之后,襄王也是对着敕谕思索着查办的力度,才通知了锦衣卫,准备拿人。
朱瞻博带着一众缇骑来到了官邸,找到了萧暄的官邸,这是陛下在萧暄进京之后,特赐正二品宅邸,属于官邸内上好的位置。
按照胡濙对萧暄的安排,萧暄年事已高,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休,那姚夔就会接掌礼部,而萧眶也能功成身退,死后配享皇陵,这是何等的殊荣?
这官邸好久没有这么大的动静,虽然陛下的鹰犬,被朝臣和家眷们戏谑为看门狗的锦衣卫,真的在看护着官邸,但是锦衣卫进退有据,官邸这十年来,一直风平浪静。
这么大的热闹,自然有不少人在自家阁楼眺望远观,朱瞻博和卢忠虽然带了几十缇骑,但是踏门侵户的只有不到五人。
门房倒是不卑不亢的打开了门,萧暄也没有带着家丁负隅抵抗,而是选择了束手就擒。
在官邸闹起来,不体面,更有辱斯文,萧暄到底是读书人,就是要走,也要走的体体面面。
朱瞻缮走进了萧逦的官邸之内,在正厅等了片刻,就看到了萧暄拿着一个帐本,而身后带着几个家仆,抬着数十个箱子。
」拜见襄王殿下,襄王千岁。」萧暄行礼,他还没有被敕谕剥夺官身,那就还是大明的礼部尚书。
」看来你是早有准备了。」朱瞻博语气不善,这就是个彻头彻尾、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萧暄长相颇有正气,虽然老迈,看起来却不失风骨,就是这么个人,从入京开始,从弹劾、夸耀李宾言开始,这一切一切背后的元凶和主谋。
萧暄面色略微有些痛苦,俯首说道∶
朱瞻博怒不可遏的看着萧暄,声音极大的质问着面前的儒学士。
萧暄知道缇骑们
寻他所为何事,也知道要面临的什么要的惩罚,更知道做这些后果,但是他仍然这么做了,明知故犯,这是何其的可恶!
萧眶面色更苦的说道
等死最是熬人,死是等死的解脱。
当贪官会陷入一个循环之内,越是贪腐就越是惶恐,越是惶恐,就越发贪腐来一时满足,抚慰这份惶恐,事后,便愈发悔恨和惶恐,就只能贪更多来满足。
人的私欲是无穷无尽的。
就像地主们始终在兼并土地,就像势要豪右家里的银币几十辈子都花不完,仍然在捞银子。
朱瞻博略显愤怒的说道
景泰年间毕竟不是洪武年间了,贪几十两银子就被剥皮撞草,景泰年间的贪腐查的很严,但是正经因为贪腐死的官员其实并不是很多,多数都是流放,大部分都达不到被杀的程度。
四川戥头案涉及到前户部尚书张凤的死,若不是引起了民变,也不会死的那么难堪,最少也能得个体面。
萧眶将手中的账本递了过去,这是他的罪证,不用缇骑们翻箱倒柜,费尽心思去四处搜查了,他自己拿来了。
朱瞻博从罗炳忠手中拿过了账本,翻开一看,眼睛猛地瞪圆指着账本说道∶
朱瞻塘惊呆了。
正统年间一年四省折银不过才一百万两出头,这萧暄一个人就贪了大明三年的岁银!
这么多的银币能养于少保的九重堂整整三千六百六十六年!
胡濙家里有三万银币,胡濙都要称赞儿子持家有道,觉得很是富裕,不用给儿孙们留下些什么,他们能看顾好自己。
这钱多到朱瞻博都惊诧的地步,他襄王府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的现银。
这是何等的国之巨蠹!
萧暄面色苦楚的说道
「待会儿走的时候,殿下差人带走吧。「
懊悔吗?非常的懊悔。
害怕吗?非常的害怕。
有用吗?没有用,该贪还是贪。
萧暄跪在地上,继续说道∶
朱瞻博将账本交给了卢忠,他只是和卢忠在演戏,他并没有违反锦衣卫条例,把罪证带回家的习惯。
「你知道你要面临的惩罚吗?贪腐加上通敌大罪!「朱瞻博指着萧暄厉声问道。
萧暄跪在地上沉默了许久才说出了这句话。
朱瞻博猛地站了起来,愤怒无比的说道∶
朱瞻塘一甩袖子,愤恨无比的说道:
停在萧暄京师别苑的马车,排了两条街,才把萧暄府中的银子全部抬走。
正如萧暄所言,他真的很是节俭,这赃银点检之后,剩余了三百二十九万八千四百三十二余现银,有银锭,也有银币。
萧暄自己主动承认不仅仅有账本,还有一本日记手札,将这些年,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儿,收了谁多少东西,又为这些银钱财货办了多少事儿,用了多少力气,一起办的还有谁,都写的一清二楚。
锦衣卫照着日记手札审讯了一边,都需要细细查补,防止萧眶在胡乱攀咬,但事实证明,萧暄在主动交代,并没有遗漏的地方。
甚至还有一些因为经年已久,根本无法查办的事儿,萧暄都交待的一清二楚。
大明景泰十年的最后一次廷议,就是议萧暄大案,二十七位廷臣,二十六位都到了,萧暄人在诏狱,已经没办法参加廷议了。
特别出席的还有襄王朱瞻博,以及太子少师胡濙,二人是跟着陛下一起来的文华殿,朱瞻博是督办此案之人,文华殿在朱瞻塘监国的时候,朱瞻塘也常来。
而胡濙过来,萧暄是他推荐的人,他自然要参加这次的廷议,萧暄倒了,这礼部的一些事,他还得照拂一二。
朱祁钰环视了一圈,正色的说道∶
朱祁钰这句话,如同一阵刺骨的寒风扫过了整个文华殿,桌上稽戾王那被烧毁了半面的龙旗大蠹,都看起来刺眼了许多。
陛下许久没杀人了,朝臣们都忘记了陛下这亡国之君最开始的由来,就是亲手杀了自己的兄长,大明的前任皇帝得来的。
陛下是个极其暴戾的人,这才陛下本来的面目。
商辂犹豫了下,硬着头皮说道∶
商辂这话必须要说,太常寺就是干这个活儿的,明知道可能会忤逆陛下,他也要讲出来。
胡濙立刻睁开眼,平静的说道。
商辂猛地坐直了身子,往后仰了仰,惊骇无比的看着胡濙。
果然最狠辣的还是胡濙,为了撇清自己的关系,居然要把自己举荐的萧暄送解夸院里以证清白,那送解刳院里,连祖宗十八代的问题都会交待的一清二楚。
胡濙解释着陛下这么做的原因。
一个正二品的倒台,那可不是一家倒霉,是一整片的
官吏跟着倒霉,涉及到的利益团体极大,若是真的把萧暄送到解刳院里,围绕着这个展开长时间的朝堂狗斗,才是对大明最大的戕害。
商辂见状,也没有什么抵抗,给他个台阶他就下,不在上面站着。
提议萧暄走八议流程是太常寺的职责,他尽忠职守,可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做再多那是绝无可能了。
进诏狱没问题,于少保都进去过。
但是要看因为什么问题进去了,要是****,那就需要积极进言搭救,若是贪腐、挑唆亲王谋反、里通外贼,这就是罪不可赦该死之人。
不是每个人都是进狱系人才的。
朱祁钰颇为严肃的说道
诸多臣工恭敬无比的说道。
「好了,现在开始廷议北伐之事吧,萧暄这事儿,莫要再说了,朕意已决。「朱祁钰万万没想到,朕意已决这句话有一天得用到宽宥罪臣这件事上。
到底,朱祁钰没有把萧暄送到解刳院去。
于谦欲言又止,最后没有说话,他其实更赞同胡濙的说的那般,送解夸院,但是陛下已经决定了,不是什么大事儿,没必要争论不休。
--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