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说起教育,其实从去年开始,大唐全国各地在李恪的建议下,多多少少也都开设了不少的学堂。

  老李同志并不是短视之人,很清楚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读书人的基数越大,可供选拔的人才会越多。

  但随着各地蒙学学堂的铺开,问题也随之而来。

  很多人并不愿意将孩子送去上学,哪怕学堂一文钱不收。

  书房中,刚刚从邠州赶回来的卢照邻狼吞虎咽的往嘴里扒着饭,像是好几辈子都没吃过东西似的,李恪怕他把自己噎死,倒了一杯茶水推到他面前:“喝点水,别噎着。”

  “唔,谢谢殿下。”卢照邻把茶一口闷下,长出一口气,抚着胸口继续之前的话题道:“其实真不是属下办事不利,实在是……这帮家伙太过顽固,宁可让自家孩子去放羊,也不让孩子去学堂上学,您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去家里绑人吧!”

  李恪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那么,你有问过原因么?”

  “原因简单啊,家里缺劳动力。”

  户照邻把手里的空碗递给负责盛饭的侍女,无奈道:“哪怕学堂里不收钱,可是把孩子送进学堂等于家里缺了一部分劳力,乡里乡亲的,别人家五个劳力,自己家三个,收入水平肯定不一样。”

  这可能就是现实吧,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当官,再不济也能去城里有人当伙计。

  可读书也是需要时间的,在百分之九十人口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时候,别说家里缺少一个劳力,哪怕是半个劳力,都是造成极大的生活负担,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似乎远没有放羊和打柴重要。

  这就像作者菌明明知道日万能赚钱,可特么做不到啊!

  李恪看着抱怨中的卢照邻:“你这是打算急流勇退?如果是这样,那就太让人失望了,我本以为身为卢氏子弟的你会跟别人不一样呢。”

  事关家族荣辱,卢照邻顿时觉得满桌子的菜不香了,:“殿下,我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就是觉得咱们应该一点点的慢慢来,先做出点成绩来,让人看到希望才好……。”

  “一万年太久,本王只争朝夕。”

  李恪起身来到窗边,望着外面西沉的斜阳:“这次叫你回来,一是了解一下邠州的情况,二是本王准备了几本教才,你回去的时候带上,以后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五年之内必须在邠州扫除文盲。”

  卢照邻急赤白脸道:“这怎么可能,殿下,五年时间根本就不够。”

  李恪转身:“每年两万贯的教育基金,连续五年,够不够?”

  卢照邻张了张嘴,想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不是钱的问题又是什么问题呢?如果有钱谁不想送娃去读书呢?

  可是考虑到李恪的要求,卢照邻还是还摇头:“殿下,属下还是没有办法保证做到,或许适龄孩童可以做到您说的义务教育,但是那些成人怎么办,就算办了扫盲班也很少有人会主动参与。

  邠州与咱们府上不一样,咱们府上大部分都是匠人,端着您的饭碗呢,您让他们识字他们不敢不听,可邠州大部分都是农民,属下总不能不让他们种地吧。”

  李恪就很想把卢照邻的脑袋扒开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在地方上历练了这么久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跟个雏一样不知变通。

  “照邻啊,你觉得本王会不会在乎封底上的那一点点收益?”

  卢照邻满头雾水:“什,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李恪气的直拍脑袋,嗯,好吧,是直拍卢照邻的脑袋:“你不长脑子的吗?什么意思还要我来告诉你?免税你会不会?免徭役你会不会?难道一定要我告诉你,参加扫盲班并且能够从扫盲班毕业的可以免税三年?”

  虽然脑袋被拍的生疼,但李恪的话却如同醍醐灌顶,让卢照邻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大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从军,还不是因为从军可以免徭役,免赋税。

  既然为了免除徭役和赋税能连命都可以不要,读点书、识点字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读书、识字又不耽误农时,最多就是晚上少睡点觉,这跟徭役和赋税比起来简直不叫事儿好吗。

  振奋之余,卢照邻饭也不吃了,直接起身告辞:“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回去安排,殿下可以放心,五年之后邠州若有一个不识字之人,您要了我的脑袋去。”

  “我要你脑袋干什么,当球踢么!”

  李恪就很无语:“滚到客房休息去,明天过来拿教材,扫盲的事情又不是一天两天,你先留下把教材的内容搞清楚再说。”

  对于扫盲,李恪的要求不高,常用的那千把百字会写会读就行,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老粗,也不指望他们能考个状元啥的。

  但是义务教育方面就复杂了许多,首先是蒙学,三千多常用字那是必须要会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同样不能少。

  蒙学之上就是中级学堂,中级学堂除了要学四书五经,算学方面还要学李恪凭借记忆默写出来初等代数,解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一个都不能少,除此之外还有简单的化学和物理。

  等到中级学堂毕业,义务教育阶段就算是结束了,想学更高深的学问就只能到长安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才有机会学习更高深的东西,而考试不合格者则会被分流到国子监、国子学、四门馆等官办的书院。

  按照李恪的设想,未来的大唐读书人将会出现两个类别,一类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另一种则是传统的书生。

  两个类别并无高下之分,毕竟学问就是学问,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但这两类读书人哪种会受到重用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会自然而然的做出选择,直到最后将某一部分人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