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巧妙安排(下)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残存已陌路。

  自从丢了卢龙城以后,整个高句丽西南立刻陷入各自为政的状态。

  乙支川的五万援军裹挟着三万溃兵退守大王城,高惠真、高延寿带着五万溃兵去了渔阳,与那边的五万守军汇合,摆出一副死守的姿态。

  这两方人马互不统属,乙支川不服从高惠真的调遣,高惠真也不听乙支川的安排,两军看似成犄角之势互相掩护,实际却等于是两支孤军。

  这也就是大唐并没有真打算进攻高句丽,否则这两支孤军谁都难逃一死。

  大王城,城主府。

  朱昌盛没想到如此快又与李恪重逢,待侍女送上茶点,挥手示意其对下,这才苦笑着说道:“殿下这些见识到高句丽内斗有多厉害了吧?现在这帮人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你这是在埋怨我挑拨离间么?小朱,几日不见你变了啊!”

  李恪将茶盏拿在手里轻轻的晃着,脸上挂着似有似无的笑意,哪怕是身在敌营,也丝毫没有任何惧色。

  朱昌盛却沉默的低下头,半晌方才缓缓说道:“我从未想过殿下的计策会如此狠毒,高句丽百姓何辜,为何殿下要陷他们于死地?”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需要经过剧烈的阵痛。”

  李恪放下杯子缓缓说道:“你可以选择相信我,也可以选择把我交给乙支川,前提条件是你要为你的选择负责。”

  朱昌盛叹声道:“事到如今我还有选择么?乙支川如果知道殿下你的身份,只怕第一个死的就会是我吧。”

  “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余地,之所以没有选择,只是你不想去选。不过,看在你没有直接去告发我的份上,我可以把接下来的安排告诉你,但你要记住,机会只有一次,鉴于你对我的怀疑,今后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相信你。”

  朱昌盛的心里很是矛盾,表面上看,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实际上只有他自己才清楚每一次选择之后的痛苦。

  就比如这次选择投靠李恪,按照他的想法,大王城城主之子,前代王族的身份怎么也能让自己在李恪身边拥有一席之地。

  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恪根本不听他的任何意见不说,反而利用他将整个高句丽西南的百姓全部拖进了战争的泥潭,长此以往他朱昌盛必将成为高句丽的千古罪人。

  心里如此想着,朱昌盛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正色说道:“殿下,如果你的办法是继续让高句丽百姓受苦,那么我只能选择与殿下一起同归于尽。”

  “好想法,小朱,你终于长大了。”

  李恪用一副老怀大慰的态度,先是示意薛仁贵稍安勿躁,接着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既然你无法让高句丽百姓受苦,那就去拯救他们吧,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高建武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你朱昌盛便是那个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人。”

  朱昌盛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我?!我怎么救?那可是上百万的百姓,就算是我把大王城的粮仓打开,也救不了那么多人。”

  “你一个人红口白牙当然救不了那么多人,但你不是有我么,本殿下从不打没把握的仗,下面认真记住我对你说过的话,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便错过了。”

  李恪用手沾着茶水,在桌上写下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

  看着疑惑的朱昌盛,沉着脸说道:“你不是想要重建高句丽么,这六个字就是你的根基,不要妄想着会有高句丽的贵族支持你,他们是高氏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向你一个毛头小子妥协,哪怕你许下再重的承诺,他们也不可能答应。

  而且,与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相比,那些贵族算得了什么,我家老头子曾经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就是百姓才是基础。”

  朱昌盛吓的脸都白了,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你,你的意思是,让我造反?”

  李恪撇撇嘴:“想什么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凭你现在这个样子,都不用乙支川,你爹就能亲手把你给灭了。”

  “那……”

  “我的意思是你安排些信得过的人,带着那些百姓去闹事,乙支川尽管在执行坚壁清野的计划,但总有些地方豪强不会听他的,我们的目标就是那些人。

  杀了他们,把他们这些年搜刮的民脂民膏都还给百姓,只要你这样做了,就会有大批百姓站到你的身后为你所用。

  如果你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那就会得到无数百姓的拥戴。

  你不是说你有远大的志向么,怎么样,现在本王给你这个机会,你敢不敢去实现?”

  为了从根本上瓦解高句丽,李恪不惜拿出后世白莲教的做法,三两句话就把朱昌盛忽悠的找不到北了,一改之前的消沉,拍着胸口保证道:“敢,有什么不敢的,只要能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我朱昌盛万死不辞。”

  “很好,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计划执行吧,你先去统计一下这次坚壁清野范围内所有富户的名单,包括都城那些勋贵的家族,统计好之后找个时间偷偷出城去卢龙找一个叫苏定方的人,他会帮你完成接下来的一切。”

  朱昌盛很清楚所谓苏定方会帮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托词,实际监视的作用远远大于帮助。不过这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如果李恪不派人监视他,反而让他不怎么放心。

  是的,朱昌盛从未想过自己能独立成事,这年头当国王跟当混混其实没什么区别,没个响当当的靠山,你说话都不硬气。

  偏偏李恪的身份很附和靠山的要求,有他的支持,天下再也没人敢去高句丽指手画脚,当然,大唐皇帝除外。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山高皇帝远,只要做到表面恭敬也就是了,了不起年年进贡些东西到大唐朝庭,面子什么的要不要其实无所谓,得到实惠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