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聚沙塔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赵和看到赵小虎的样子,就知道难为这帮家伙了。赵小虎等人虽然机警有余,但毕竟没见过大世面,三两四两白银可能见过,但上千两白银听都没听过,现在听到这么大的数额,吃惊也算正常。

  三四千两白银虽然数目巨大,但对后世见惯了巨额数字的赵和来说并不算什么。赵和身为财务总监,每月经过他手的款项都有数千万,更不要说和风险投资商谈融资了。

  就拿赵和参加的最后一轮D轮融资来说,一次就融到了一百二十亿美金,兑换成白银足有一千多吨。当然明代白银和后世白银价值不同,但换算成明代白银也有上十万两。

  可是说的豪气,但赵和毕竟穿越到这个时代,再也不是后世那个财务总监,而成为一个为四千两白银发愁的粮长。

  赵和看到手下这帮村氓也没有好办法,他想了想不如去梅李镇看看,万一有什么发财的项目呢?

  赵和算盘打的挺好,但在梅李镇逛了半个时辰后开始泄气了。很简单,这是明代,并不是经济大发展的后世。万历年间在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不假,但萌芽就是萌芽,哪里能跟后世的参天大树相比?

  梅李镇是常熟首屈一指的大镇子,商业也十分发达,同时还有将近万人的人口。但赵和发现这里的商品经济十分落后,还处在小门小户的经营范围,说白话就是一处像样的商店都没有。

  看着道路两边那一个个杂货铺、绸缎庄,赵和哭的心都有,看这些商店的货物满打满算不到十两银子,就算自己去抢劫,也要抢上四十个杂货铺才能抢够。

  赵和带着手下游荡了半个时辰,齐泰身子肥胖,他先挺不住了,满头大汗的说道:“二哥,咱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

  赵和一想也是,左右看了看,现在的位置正好在聚沙塔附近,赵和前世去过劳动公园玩,不过明代可没有什么公园,整个聚沙塔除了底下的几栋附属建筑外,孤孤零零的耸立在常浒河边。

  赵和指了指聚沙塔:“正好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去塔上玩一玩吧!”

  齐泰几个都累得不行,他们不管什么塔不塔的,只要能休息一下就成了。

  聚沙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梅李镇原地处长江江滩,聚沙塔作为镇江之宝,镇潮水冲激,故取名聚沙塔。

  聚沙塔建成后历代都有修缮,最近的一次在万历二十五年,距今只有二十年,所以建筑还很完整。县上为了保护这栋几百年的古建筑,还雇有一户人家在这里看护。

  赵和等人来到入口,守门的老头看到这帮流氓要上楼,赶紧上前阻止:“官府有令,塔中正在维修,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这只是那个看门老头的托词,聚沙塔二十年前刚修缮完,那能这么快在次修缮,官府吃饱撑的吗?赵和也知道这个老家伙什么意思,从兜里掏出一把金背钱,足有二十多枚,交给那个老头:“我们就在周围看看,不进塔!”

  二十多枚金背钱够老头一家两天的伙食费,那老头赶紧将钱收入怀中,马上转变态度笑道:“既然如此几位请进!”说完老头重新钻入门房,再也不管赵和他们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赵和心中暗叹古今如此,然后带着几个手下进入大门。

  聚沙塔下原本建有寺庙,有香火恭奉,但历经宋末、元末战争,当年的寺庙早已经焚毁,现在只有几间房子算是堆放些杂物之处。

  聚沙塔八面七级,塔身为青砖扁砌实墙,塔室为正方形,底层正方位开门,其上各层相闪二门二窗。以上施腰檐平座,低层有副阶周匝,翼角起翘。塔内有楼板及扶梯,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系仿木塔的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

  赵和不管魏三几人在塔下胡闹,自己一人走上塔顶,观看梅李镇风光。

  梅李镇距离长江不远,只有二十多里的距离,今天天气不错,站在塔上可以看到长江中的点点白帆。明代没有什么高大建筑,梅李镇内二层楼房屈指可数,站在二十多米高的塔顶观看四周,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赵和站在塔上往下看了看,梅李镇内的人流都变成蚂蚁大小,聚沙塔因为紧邻清水港,同时这里还是梅李镇的东市,正当午时,街面上真是人流密集、人声鼎沸。

  清水港依托常浒河,水道直通二十里外的长江,河面上商船往来,大大小小的船只将常浒河塞的满满。现在正是六月,南直隶的夏粮刚收获完毕,明代因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将夏粮改为夏税,不收实物改收银两,所以每到这个季节都是大江南北各地粮商到南直隶抢购粮食的好机会。

  赵和站在塔上,正看到清水港码头停了几艘大船,船工正在搬运一袋袋的粮食。这几艘船明显比周围的船大,并且吃水很深,看样子应该是海船。

  明代不是严禁海运吗?赵和对明代的漕运不了解,他对塔下招呼一声,让自己的头号狗腿赵小虎上来。

  赵和指着那几艘大船问道:“小虎,那几艘是不是海船?”

  赵小虎看了看说道:“是啊,看旗号应该是镇北王家粮行的船,他们家专搞海运,听说赚得不少!”

  赵和听完点点头,看来书上说明代严禁海运并不靠谱。其实事实与赵和估计的差不多,明代并不是一直都严禁海运,在明初因为统一中国北方,需要从南方往北方运粮食,所以朱元璋在洪武年间下令疏通元代运河。

  明初因为战乱影响,中国北方人口不多,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漕运即可保证北方的需求。但从永乐皇帝迁都后,在加上北方人口增加,漕运就有些跟不上了。所以在宣德年间,就有人提出来停漕改海。

  不过提出这条件的家伙是个书呆子,漕运在中国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早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阶层,那里是你想停就停的?所以朝中一些有牵连的官员赶紧反对,第一次海运的尝试就这样停止了。

  虽然海运停了,但实际困难摆在那里,北方粮食不够用怎么办?弘治年间为了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有官员再一次提出重启海运,不过这一次官员学鬼了,并不是将漕运停止,而是漕海并行。

  从此以后海运时开时停,最近的一次开放海运是隆庆新政时期,但随着张居正去世,海运也就跟着停止了。不过官家的海运停止,民间的海运却没有停,海运相比漕运有着成本优势,很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私底下还是用海运来运输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