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俞次辅非常生气,极其生气。

  尽管他嘴上不说,但是事实上,对于江渊这种伏低做小的态度,他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丝得意的。

  毕竟,虽然江渊没有直接的跟他打过擂台,但是,两个人的关系从来也都不怎么好。

  从最开始俞士悦还是大理寺卿,需要江渊这个刑部侍郎协理,一块审理王振一案的时候,两人就闹过不愉快。

  后来进了内阁,江渊有高谷做靠山,俞士悦却只能和张敏联手自保,两人也是多有摩擦。

  再到后来,高谷倒了,俞士悦升任次辅,江渊又联手朱鉴,一起恶心他。

  到了现在,朱鉴也倒了,他还是不肯安安分分的。

  说句实在话,俞士悦从没想着,要让江渊对他卑躬屈膝,唯唯诺诺。

  甚至于,在经受了于谦的爱国主义教育之后,他都没打算找江渊算以前的帐。

  可是,他愿意跟江渊和平相处,却没想到,对方先算计到他的头上来了。

  俞士悦不用动脑子都知道,从今天起,外界必然会传出流言,说他斤斤计较,公然排挤阁臣。

  说人家江阁老都放低身段到了这种程度了,他俞次辅还是揪着以前的龃龉不放,逼得人家负气而去,只能转头他门。

  光是想想,俞次辅就想再拍一回桌子。

  **的江渊,你个老匹夫!

  明明之前都是你一再挑衅,大度的俞次辅都还没跟你计较呢,现在,反倒你先算计到我头上了。

  说实话,俞士悦能够理解,江渊为什么这么做。

  还是那句话,如今的内阁当中,自己这个次辅权势大盛,而江渊素来和他就不对付,从正常的角度出发来看,一旦俞士悦忙过这一段,腾出手来,势必要报之前的恩怨的。

  虽然事实上,俞士悦并不打算这么做,但是,在官场里混,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对手的怜悯,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王翺这个首辅的支持。

  要知道,俞士悦毕竟只是个次辅,他的风头出的越多,对于王翺这个首辅来说,威胁就越大。

  这一点,俞士悦心里清楚,但是,他没有办法。

  尽管他已经尽量的低调了,可这种事情,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东宫备府,他这个兼任的太子府詹事,很多事情和风头,都是没法躲过去的。

  再加上,内阁因为特殊的体制原因,政治上的斗争,远比外朝要激烈的多,即便是最开始只有高谷和陈循二人的内阁,也是亦敌亦友,关系忽远忽近。

  所以,立场的改变,对江渊来说,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他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起联手的基础。

  他总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跑到王翺那里说,首辅大人,最近俞士悦势头太盛,根本不把您放在眼里,咱一块弄他吧!

  这样跑过去,一定会被当成神经病赶出来的。

  其实,这就和刚刚江渊跑到俞士悦这里所做的是一个道理,无缘无故的示好,往往会引起人下意识的警惕。

  所以,江渊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他需要让所有人,尤其是王翺看到,他和俞士悦之间的“恶劣”关系。

  他需要让王翺清楚,他在内阁已经别无他路可走,他需要让王翺相信,他会坚定的站在首辅大人的这一边,对抗日渐势大的次辅。

  这种舆论,会弥补他和王翺之间信任的不足,让二者迅速建立良好的关系。

  从江渊的角度出发,他做的一切都有理由。

  但是,对于俞士悦来说……

  **的!

  你江渊想要投靠首辅,没问题,但是,你干嘛非要扯上我俞士悦呢?先是朱鉴,后有江渊,合着你们就看准了我脾气好,好欺负呗。

  俞次辅烦躁的在公房当中走来走去,连灌了几杯茶水,都压不下心中的那股火气。

  江渊的行径固然让他生气,但是,更让他感到憋屈的是,这个亏,他还就只能吞下去。

  因为一旦他做出反击,在内阁当中开始打压江渊,那么便正合了对方的心意,将他排除异己,打击报复的名声给坐实了。

  如果说反其道而行之,和江渊交好,那么就违背了他的初衷,有挟势结党,争夺首辅之位的嫌疑。

  两种做法,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没有必要。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下这个暗亏,什么也不做,如此一来,流言就只能是流言。

  但是,这也太憋屈了。

  俞次辅坐在公房当中,越想越气,差点就想去王翺的公房当中,给江渊添堵去。

  不过,还没等他移步,外间的中书舍人便又急急的快步走进来,道。

  “次辅大人,司礼监遣人来传话,道陛下召您和首辅大人入宫议事”

  只一句话,便让俞士悦迅速冷静下来,他没有急着走,而是重新在椅子上坐下来,闭目沉吟了片刻,再睁开眼睛时,脸上已无丝毫方才的急躁。

  “除了老夫和首辅大人,陛下可还召了其他大臣?”

  这种事情,来传话的人自然是不会主动说的。

  但是,能在内阁当中做事,如果连这点打探消息的眼色和本领都没有,也就不用做了。

  所以,当下那中书舍人便回道。

  “来传话的内宦说,兵部的于尚书已经进宫了,随后一并被召见的,还有吏部王尚书,户部沈尚书,刑部金尚书,都察院陈总宪,翰林院萧学士,丰国公,靖安伯等几位,另外,除了文武大臣,这一次,陛下还召见了镇南王!”

  俞士悦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中书舍人退下,心中大致便有了盘算。

  如今这个时间点,举朝上下都在关注的,还未尘埃落定的,自然就是兵部这边的军屯一事。

  但是,这件事情既然是于谦主持,那么必然不会拖延,何况,天子还给了期限。

  估摸着日子,也就是今天了。

  议事的内容很容易就能够猜到,但是,这份召见的名单,在俞士悦看来,却毫无疑问暗藏玄机。

  按理来说,商议整饬军屯这样的大事,势必要文武重臣都同时到场,甚至于,最好的方式是下廷议。

  但是,天子早有明言,待年节之后,再下廷议。

  那么,这个时候召见大臣,大概率就是要在廷议之前先通个气。

  这一点,从天子召见的名单当中缺少了宁远侯任礼便足可以看出,要知道,身为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要整饬军屯,绝绕不过他。

  但是天子没有召见他,也就说明,这是一次非正式的议事。

  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份召见的名单,其实也就能够看出更多的东西。

  既然是提前通气的非正式议事,那么天子召见的,自然是亲信之人,或者换而言之,亲近天子或是在军屯一事上持支持态度的人,才会获得召见。

  兵部于谦,吏部王文,都察院陈镒,可以说是天子的心腹,翰林院萧镃,加上内阁的王翺和他,算是天子的近臣。

  沈翼也勉强可以理解,事实上,他这个户部尚书,和天子的关系有点特殊。

  在之前的胡椒苏木折俸事件和开放互市的朝议当中,对于户部,天子应该说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的,甚至为此不惜申斥了敢于弹劾户部的一帮都察院御史。

  后来,在工部治河,边境城池修缮,甚至是选秀及各种仪典的花费上,户部虽然一直紧巴巴的,但是也都没有含糊。

  可以说,但凡天子需要用钱的地方,除了九边的筹划实在支撑不起以外,沈翼基本上都辗转腾挪,将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甚至于,这个老家伙还常常到宫里打秋风,时不时就能从天子的内库当中骗点银子出来。

  从表面上看,这对君臣十分相得。

  但是,这只是表面而已,事实上,满朝上下,都没有人把沈翼视为天子真正的心腹大臣,或者换句话说,没有人觉得他和王文,于谦一样,是一个天子党。

  其中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沈翼本质上和礼部的胡濙是同一派作风,事关户部的政务上,他从无疏失。

  然而,在户部之外的其他事务上,他基本上都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往往是那个萧规曹随的人。

  尤其是几件比较敏感的,譬如太上皇归朝,东宫出阁,东宫备府等事情上,他往往都是等到大局已定的时候再表态。

  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要知道,到了七卿的地步,虽然说各有职掌,但是在这种大事上,往往是需要畅所欲言的。

  就拿这次的整饬军屯来说,固然是兵部的事务,但又绝不仅仅是兵部一个部门的事务。

  一旦朝议上敲定兵部的方案,那么必然会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乃至是中央和地方进行协同,共同来推进的。

  所以,实际上,在这种重大事务的决策层面,如果抛开天子的强力干预这个不确定因素意外,一个七卿的态度,很有可能是能够扭转局势的。

  但是,这份堪称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沈翼的身上,在除了户部之外的事务上,尤其是那些敏感的事务上,他基本上是主动放弃掉的。

  而天子这边,对于沈翼的这种立场,也没有要拉拢或者是不满的意思,就对沈翼的这种行为放任自流。

  甚至于,就连他平日里到御前打秋风,天子也是一笑置之,并没有借机施恩或者拉拢,全凭政务上是否需要而定。

  圣心如何,俞士悦难以揣测。

  但是,沈翼这次能被召见,是否意味着,至少他在整饬军屯一事上,是持赞同态度的?

  俞士悦将这个问题藏在心中,打算一会仔细瞧瞧宫中的局势。

  事实上,除了沈翼之外,更让人值得注意的,应该是金濂!

  他这个刑部尚书,最近可算是低调的很,如果没人提起,朝中都快忘了还有这位七卿大臣了。

  不过也不怪金老大人,实在是最近朝中没有什么重大的刑案出现,所以刑部在朝中不算活跃而已。

  当然,金老大人只是在朝上不活跃而已,也没有像某礼部尚书一样每天打瞌睡。

  事实上,这段时间刑部的存在感虽然不强,但是也十分繁忙。

  这一点,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卿,如今又在内阁负责票拟的俞次辅,是深有体会的。

  六部当中,如果说要数一个最忙的部门,非刑部莫属。

  其他的几个衙门,基本上每年都是忙上一阵子,但是刑部执掌天下刑狱,各种各样的刑案,可不会有淡季和旺季。

  几乎每一天,刑部都要处理大量的案件卷宗。

  之前太上皇北征,金濂又在地方督军,刑部本就积压了大量的案件,后来土木之役以后,又是审理王振的案子,曹吉祥的案子,罗通的案子,还有广通王的案子,基本上就没停过。

  自从金老尚书回来之后,他基本上的精力,都在处理这些积压的案件,直到前两个月,才堪堪全部处理完成。

  所以,如果说要从七卿里面评一个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金老大人绝对能排前三。

  但是,朝廷上要看的,又不是谁干的多。

  和沈翼一样,金濂也绝称不上是天子党的一员,甚至于,就从政务上的关系来说,刑部跟天子的关系还没有户部紧密。

  所以,这一次天子带上了刑部,才是最让人诧异的地方。

  当然,除了文臣这边,天子这次还同时召见了勋贵和镇南王。

  镇南王并不奇怪,军屯一事,背后有宗室的影子,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的问题只在于,天子打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而已。

  所以,整饬军屯的会议,有镇南王这个亲天子的宗室参与很正常。

  但是勋贵这边,意味就有些明显了。

  如今亲近天子的勋贵有两派。

  一派是之前太上皇时期受冷落的那批靖难勋贵,这批人以丰国公李贤为首,虽然没什么战场上的作用,但是人脉势力很强。

  另一派则是新晋崛起的边境勋贵,也即在这次瓦剌之战当中凭战功获封或受到擢升的勋贵武将,这批人能打能战,正当壮年,很明显是受到天子重用的。

  可问题就出在这,这一批人里面,除了靖安伯范广之外,可还有一个分量更重的人……

  昌平侯杨洪!

  论资历,论威望,论战功,论能力,论军中的人脉,论对边境的了解,毋庸置疑,杨洪在每个方面,都完胜范广。

  但是,这次天子召见的人当中,却偏偏没有杨洪。

  联系起京中最近疯传的流言,俞士悦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次的御前会议上,大概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