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大相国寺遣散的僧侣高达两千多人。
海悟方丈只买了一千张的度牒,那么就有一千多人没办法留下。
除去两百多人愿意还俗回家,过寻常人的生活外,其余的僧人都不愿意回到尘世。
他们全部在大相国寺面相佛祖金身雕像拜下,不肯离开。
留下来的和尚之中,无论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见状都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他们纷纷恳求海悟方丈和一群长老们,希望能尽量留下这群僧人。
海悟方丈和长老们在大相国寺固然是一言九鼎,可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用强硬手段。
经过了一番讨论,他们终于找出了一个权宜之计。
那便是这七百多僧人,全都被安排到大相国寺的各个店铺产业方面做事,相当于是他们雇佣的人,而不是寺里僧人。
这些人仍旧必须保持出家人的饮食和早课晚课习惯,不得违反寺庙清规。
只有保持这样的状态,大相国寺才承诺会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陆续的给他们买度牒,让他们回归大相国寺。
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好歹也是让这群僧人有一个安身之地,而且就在寺庙周围做事,没有离开自己的“家”。
大相国寺的这个策略,迅速的得到了其余的寺庙道观的效仿。
大家尽量的遣散人员还俗,但不愿意走的,都尽量给予没有身份的安排。
对于此事,朝廷都是知道的。
本来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很不满意,觉得执行不彻底,可是太后请他过去了一趟,他回来之后就绝口不提了。
没办法。
太后老人家都向他请求了,冯玉强再怎么刚毅强硬,都只能遵从太后的意见。
见到太后为自己出面,大相国寺等五座最大寺庙道观,都第一时间宣布,将再次增加施粥的数量,欢迎穷苦人家来领取。
不但是他们,之前一毛不拔的许多寺庙道观,也纷纷加大了援助规模,倒是纷纷的得到了民众们的一致好评。
这一次,苗炎根本没有跳出来。
他欢天喜地的拿着景和帝拨给了五十万两白银,去继续做积雪清路工程,以及对帝京府各地方民众的扶危救难去了。
其实在苗炎来说,什么清理积雪道路,都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他的最终目的只有两个。
第一个,这些灾民们不能乱,一乱起来不是生民涂炭,就是他们全部被斩杀,没有第三条路。
想要让他们不要乱,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有事情做,有事情做消耗体力,自然不会被容易煽动。
第二个,让灾民们不要饿死冻死。
不饿死简单,给他们活儿做就可以。
想要不大规模冻死,清理积雪就能方便煤炭运输过来,大大的缓解过冬压力。
顺带着道路变得通畅了,别的生活物资从各个地方运过来,供灾民和京城百姓们购买,也是保障他们生活的极好方法。
……
苗大人不但自己忙碌,他还不许裕王府的蜂窝煤工坊停下,甚至是催促得厉害。
裕王府蜂窝煤工坊已经决定要大规模供应蜂窝煤,但问题是这么大的一个工坊,需要准备的东西那么多,不可能一两天就能做好。
包括了选址、招工、购买运输各种材料、销售等等。
首先第一个选址就让人头疼。
煤炭是个高污染的行业,哪怕只是制作蜂窝煤,也会产生不小的污染。
这样的产业,你敢放在帝京城里面?
这可是比炼制猪油要惹人愤怒多了,小心民众们直接砸场子。
他们又不是做不出来。
放在帝京城周边,那你也不能放在水源地,否则煤炭污染水源了,帝京城的民众们要闹,官员们更要闹腾。
太远了也不行。
现在不断下大雪,道路都难走,如果一旦发生道路堵塞,不能顺利运输到达各个有需要的地方,冷死冻死人的情况很快就会出现。
还是柳铭淇发挥了现代人的办事效率,一天就把地方选在了距离灾民聚集区五里路的地儿。
蜂窝煤工坊也没有什么讲究,就用竹篱笆围起大大的一块地儿,里面搭建起一个个临时的棚子,便开始了生产。
这边搭棚子的同时,内务府调运过来的第一批五千万斤煤炭从仓库之中运送了过来。
柳铭淇让池三去购买的石灰也大量运送过来,黄泥这个东西最简单,就在工坊周边挖,要多少有多少。
那群为白糖工坊和造纸工坊制造修缮石磨的石匠们,被紧急召集到了这边,开始大规模的制造磨盘,以用来磨碎炭块。
帝京城内外的大小铁匠工坊,这几天也是忙得飞起,他们一边要接朝廷给予的统一标准铁烟囱单子,另一方面要接同样统一标准的压制蜂窝煤机器的单子,还有和石匠们一起合作做蜂窝煤炉的单子。
三个都有时间限制,而且帝京府的巡捕就守在门外,你要什么他们都马上给你调过来,只求你赶紧的打铁打铁再打铁!
一时间,一个个铁匠工坊都冒出了浓浓的黑烟,就连大雪都没能遮掩得住。
为了能多赚一些钱,他们玩命儿的干了起来,一天起码都是劳作六个时辰以上。
可惜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不然压制蜂窝煤的机器可以完全半自动化,也不用打造至少两千个手工操作的机器那么麻烦。
蜂窝煤工坊建造在灾民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又能利用这边的闲散劳动力。
灾民们的妇女和老人,在冬天都没办法出远门做事儿,但近在咫尺的蜂窝煤工坊却可以过来。
柳铭淇让池三是来者不拒,只要还有劳动能力的,都可以进来做各种活儿。
有负责转动磨盘将煤炭碾碎的。
有分配到去外面取雪来烧开后,以便混合搅拌原材料的。
有专门负责搅拌各种原料的。
也有力气大的,负责压制蜂窝煤的。
更有把做好的蜂窝煤堆放在棚子里面,等待它自然干燥成型的。
甚至还有专门为这上万人做饭的。
等等等等。
唯一没有让他们全程固定参与的工序,便是混合三种原材料。
裕王府的仆人直接在一个防守严密的超大半封闭棚子里面,将各种原材料分别放入漏斗推车里面,然后就盖上薄布推出去,让工人们开始倒入垒起的坑中开始搅拌。
搅拌完毕后,再统一送到压制的地方,进行压制成蜂窝煤。
这样在场的上百个裕王府仆人肯定很累,一天到晚忙下来差点都要累昏了。
柳铭淇不得不让他们轮班,三天就必须换一轮,这样才不至于让他们做流水线做得崩溃。
老实说,这样用一群拼凑出来的工人们,效率肯定不高。
一开始还有些杂乱无章,第一天做出来的蜂窝煤,至少有三分之一都不合格,而且数量还只做了几万个。
但任何的一个工坊,都是靠磨合磨出来的。
随着他们越来越熟练自己的工序,蜂窝煤工坊在正式开工五天之后,便进入了正轨。
每天产出的蜂窝煤也因此屡创新高,从一天几万个到了现在的一天上百万个,
……
柳铭淇过来看到的,就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蜂窝煤工坊的环境很艰苦,就连临时调过来主管的池三儿,脸上也是一片漆黑,一笑就只露出白牙齿,很有点像是黑哥们儿。
这里的道路也很是泥泞,工人们许多忙得只能用跑的,所以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摔倒在地上。
柳铭淇进来便瞧见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大爷重重的摔在泥泞地上。
“他们受伤的多吗?”少年皱眉问道。
“哪能不受伤啊,毕竟青壮很少,大多都是老人和妇人。”池三道,“每天都有几十个各种各样伤势的,这几天还因为意外死了几个人呢。”
说到这儿,他稍微有点沉重,“不过殿下你也别太在意了,对于伤亡的人,我们是赔够了银子的。
他们这些人,出来做事就想到了困难后果的,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没有什么怨言。”
柳铭淇也叹了一口气,在现代你都不可能保证每个行业没有伤亡,更别说在古代了。
大康朝虽然承平已久,而且摊上了不少的好皇帝,特别是现在的皇帝大伯,为了老百姓做了太多,但还是有那么多吃不饱饭,为了生活去拼命的人。
连老人和妇女都是如此,更别说那些当家的男子了。
想到了这里,柳铭淇再一次期盼起了红薯。
凭借着超高的产量,至少能让每个家庭能吃上东西吧——都不求让他们吃饱了,好歹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池三此时岔开了话题,“这一次因为很急很急,我们给的工钱也不低,平均工钱是一百文一天,如果当天被监察人员认定做得好的、努力的,会再加五十文。
除此之外,每天三顿麸糠粥和麸糠馒头管够,不过他们许多人晚饭都不吃麸糠馒头,想要带回家去给家里人吃,为此还经常有人晚上饿昏。
现在我们新出了规定,一旦连续发现三次饿昏的,并且身上有没吃的麸糠馒头的,以后就不用来了。这才减少了大部分的饿昏情况。”
少年微微颌首。
一百文一天还包三餐的,对于灾民们来说,应该也是不低了。
虽然比不上他们家里的顶梁柱的两百文一天包三餐,但两者的工作强度却是不能比的。
这边的活儿召集了上万个老人和妇女来做,实际上工作效率不高。
但事急从权,又加上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点损耗也可以承受。
等到灾情过去了,再从周边的村镇专门找人来做蜂窝煤,就会规范和有效率许多。
可别说蜂窝煤只有冬天用,在平日里烧水做菜做饭的时候,它可比木材和煤炭方便便宜多了。
连二零年代都有不少国人在用蜂窝煤,可见实用性那是一等一的强悍。
思绪过处,柳铭淇叮嘱道:“工钱就先这样,然后让人把煤渣铺在路面上,尽可能的让他们走路方便。”
这也是现代的法子,就用煤渣铺在雪地,就能防止走路的地面湿滑。
池三答复道:“明白。”
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煤炭多。
“另外还要鼓励他们多生产蜂窝煤……嗯,肯定还有不少人愿意进来干活儿吧?”
“是,起码还有一两万呢,但一是用不了那么多人,二是他们之中有些人身体不合格,没办法用。”
“再挑选五千左右,让他们干夜班,外面的需求太大了,能生产多少生产多少。”
“嗯,好的。”池三点头着道,“那就是咱们的人辛苦一点,需要换班得更加勤快一些。”
“这也没办法,实在不行让侍卫们也来顶一班,反正外面的警备全都是巡捕衙门接管了的,安全上不用担心。”
“好,那我就告诉他们。”
顿了顿,柳铭淇又道:“天天喝粥吃馒头也不是一回事儿,我不是让你给他们提供一点肉吗?怎么还没弄来?”
“猪肉在冬天可也是抢手货啊,大家都准备过年吃,我们这边平均两三天才会来一次猪肉,还不能大快吃,每顿能有两片肉在碗里都不错了。”池三苦笑道:“况且现在道路不方便,运输也麻烦。陆老板已经被我快逼疯了,据说他已经去了旁边的新鱼县,正拼命购买猪肉呢!”
陆老板就是陆贵,当初在小葛村收购猪油的那一位,现在在裕王府的支持下,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已经是帝京府第一大的猪肉收购商人了。
连他都被逼到跑那么远收购,看来附近的猪肉的确是不足了。
这还是传统的骚臭猪肉。
如果换成了柳铭淇饲养的新型精饲猪肉,那根本就不要想!
其实要是夏天还好,河里有大量的鱼可以捕捞,鱼肉也是肉嘛!
可现在是冬天,冬捕的技术现在还没有发展出来,只能放弃这方面的捕捞。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冬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看着工坊里面忙碌之中却也透露着积极的精气神儿的老人和妇女们,柳铭淇心头也是略感安慰。
至少我是发财的同时,还能救助他们。
能帮多少是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