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整顿军务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福建,安平。

  这里的气氛和往日喧嚣热闹大为不同,短短一月间,噩耗不断传来。

  左良玉东进南京,打着“清君侧,救太子”的旗号,这是赤裸裸的反叛。

  而在淮河以北,满洲大兵已经在灭除大顺之后,将矛头对准了弘光朝廷。

  两线作战的情况下,谁也猜不准南京能撑多久,不过,这个数字肯定不会太大就是了。

  因着局势迅速崩坏的原因,连带着郑氏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郑森一直以来宣扬的满清南下,横扫河山的暴论竟成真了。

  弘光元年,四月十六日。

  郑森从外边来到郑宅,下马入府后便直奔郑芝龙处。

  在那,他先是见到了翁氏,行礼一番后郑芝龙就让翁氏先行离开了。

  “左良玉行迹何处?朝廷如何应对?满洲大兵可真如你所言南下?”

  郑芝龙一针见血,问的问题都是眼下整个福建,郑氏,乃至天下人都关心的。

  尽管郑森并没有告知他郑恩,郑渡等人的死讯,郑芝龙貌似也是知道了其中情况。

  这从他灰暗许多的双眼,和有些伛偻的身体就能看出来。

  或许是认可了郑森的能力,或许是其余诸子尽皆被杀,眼下木已成舟郑氏只能交由郑森来管理,郑芝龙和郑森的关系得到了不少缓和,至少,郑芝龙愿意为郑森指点一二了。

  “左良玉病逝,如今统帅左军的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他们还正在向南京前进,朝廷调集了刘良佐黄得功前去阻截,想必有一场大战。”

  郑森刚刚从闽北回来,他去巡视了一番福建的大门,仙霞关分水关各自扼守着闽北和闽东的险要之地,福建多山,历来天下大乱闽地都是最后几个被平定的地区。

  历史上福建在拥有雄厚实力的郑芝龙手里,短短寻月间就被攻克的原因,就是因为郑芝龙的不抵抗政策。

  仙霞关这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郑芝龙都能轻易放弃,退守安平老家,由此可见郑芝龙的目光短浅。

  不过,用来给自己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郑森这般想到。

  “鞑子兵月初就已南下,江南来的消息是徐州已被攻克,我估算现在他们已经到了扬州城下。”

  江北的消息传到福建是有一定延时的,即使郑氏海上力量强大,到郑森手里的消息也至少是十天之前的了。

  郑芝龙沉默了,他没想到,南京朝廷竟然如此不堪,手握数十万军队却毫无作为,任由满人南下。

  自古守江必守淮,徐州这等重镇向来是南北朝争夺的焦点,现在就这么被弘光朝轻易的拱手送人,徐州如此,扬州能好到哪去?

  “可为真乎?”

  他沉吟半晌,仍不能说服自己相信这个事实,最后问了一句。

  郑森重重点头,这可不是小事,不是他能掩盖的,不出几日消息就会传遍福建沿海,届时郑芝龙自会相信。

  “...”

  看郑芝龙有些失神,郑森没再说话,他已经接管了郑氏,之前去巡查闽北的时候途径福州,也和福建巡抚张肯堂见过面,隐晦的告知了他郑氏高层的变动情况,透露出了自己才是目前郑氏领袖的信息。

  张肯堂是个聪明人,郑氏是拱卫福建的长城,这个庞大利益集团内部的权力交替不是他能够干涉的。

  而且,相比起老狐狸一般的郑芝龙,张肯堂更喜欢眼前这个拜过钱谦益为师,看起来有些不太聪明的郑森当郑家的掌舵人。

  说不定,以后能从其身上谋取些利益也说不定。

  张肯堂的心思郑森不在乎,他只需要对方一个表态,其实就算张肯堂反对他也没什么,弘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只要郑鸿逵能够如历史上一样撤到福建,并且带上朱聿键的话。

  郑森就能凭借拥立朱聿键登基称帝的从龙之功稳固自己在郑氏的地位,也能以朱聿键的名义调动郑氏兵马,反过来还能用郑氏兵马巩固朱聿键的皇权和地位。

  此可谓一举多得!

  告别郑芝龙,郑森出了院子来到了位于郑宅之中的一处校场。

  这里已经大变模样,从东宁来的一众郑森班底都在这里办公。

  施琅,郑久,刘国轩一直跟在郑森左右,董腾杨于两则是被郑森派出去接管了郑氏的财政和军事大权,何斌被郑森派去主政金厦,直接抓住集团的命脉。

  再加上,他在安平之变前即联系了平户的田川次郎,向其道明了缘由,也得到了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的支持。

  在没有郑森秘信之前,他将不会做任何表态,完全中立。

  这也是一种对郑氏中人的施压,毕竟对日贸易是郑氏海上贸易的大头,如果没了平户田川次郎这个据点,再想在日本找个立足点就难如登天了。

  须知此时的德川幕府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就连最早到达日本的葡萄牙人都被驱逐出去,只留下了荷兰人充当贸易对象。

  把东宁的这套班底搬过来,郑森才能安心,不然手底下还都是郑芝龙的老下属们,他怎能放心大胆的开干?

  推门而入,里面正是一片热闹景象,二十余个参谋于屋子里正手拿着纸笔,对着地图高谈阔论,他们都是从东宁军校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干将,专门组成了郑森身边的参谋团,为他出谋划策。

  进去没过一会儿,郑森就出来了,饶是他刚穿越过来时吸不惯这里的土烟后来又上瘾的身体,也有些遭不住里面的云雾缭绕。

  在屋外寻思要不要去找董腾杨于两他们,看看委员会成立的事情办的怎么样的时候,一个二十出头的窈窕女子便抱着尚且年幼牙牙学语的孩童走了过来。

  “酉姑,你怎么来了?”

  郑森噌的站起,董酉姑自从安平之变后就被他单独安排到了一处小院,毕竟跟随郑森兵变的还有他的兄弟以及表兄,郑宅女眷殃及池鱼对她不利也是有可能的。

  董酉姑似是对她这个丈夫有些陌生了,也许是被郑森先前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的手段吓了一跳,至今都不太愿与他说话。

  看到郑森开口,立刻低下了头,低声说道:“夫君,父亲自廉州来了,说是要见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