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以德治国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李丹骂苏鸣岗的话可谓又狠又重,加上他手上闪亮的马刀,更是显得狠辣决绝!

  俨然他也不在乎跟苏鸣岗的关系会如何了。

  苏鸣岗倒是吓的一句话也不敢说,生怕李丹这个疯子提着刀冲他过来。

  他知道双方大概再难说下去了,也不再多说什么,起身告辞,上了马车匆匆离去。

  这时,李丹将他手下之人全部召集一起。

  李丹扫视一下众人,林肃满脸忧色,几个护卫倒是看起来一脸的兴奋。

  从李丹刚才跟苏鸣岗的话语当中,所有人听的出来,少爷对于荷兰人的态度已经有大的改变。

  本来还犹豫不决的李丹得承认,正是苏鸣岗的到来,让他意识到此刻他必须站出来。

  华商不会管那些苦难的奴工,他却不能不管!

  哪怕代价是在此地跟荷兰人对战,那他也不能退缩。

  但是李丹并不想委屈自己的人,至少也给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

  李丹咬咬牙说道:“诸位!刚才的事,你们也都看到了。陈保民的遭遇,想必你们也很清楚。至于说那500人的事,我想大家都会有担心。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其实我也一样担心。但是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华人被掠夺到万里之外的南洋在此做奴工。当然,这个决定一下,我们的风险就大多了,我不单独决定……你们同意救人的,就说一下,如果不同意,也可以说一下。不过,我要说我的态度,我同意救人,无论如何,他们是和他们一样在南洋的华人,我不能看他们被人如此欺凌而袖手旁观!”

  “少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少爷,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华人被人掠到南洋为奴,被外人如此欺辱。”

  “少爷,我愿意按少爷的吩咐办,少爷让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

  林肃,还有身边的几个护卫纷纷表态。当然,这里面李丹的首先表态其了决定作用。李丹作为少东家都肯冒风险了,作为护卫的,作为下人的,还能说什么呢?

  就连林肃也想想了半天,叹口气说按李丹的说的办。

  “谢过公子!”陈保民这时也知道李丹的意思,咚咚咚又磕头。

  李丹让林肃将他拉起道:去将你们的人说,愿意跟我走的,收拾东西跟我一起离开。”

  ……

  李丹的到来,对于苦力简直是命运的翻转,回家希望的到来。

  所有的苦力没有异议,全部愿意跟着李丹走。

  他们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大多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穿的跟叫花子差不多。

  他们有的也就是扁担和手里的推车。

  不到5分钟时间,大路之上苦力们举着扁担,推着小车,汇聚成前进的河流,在乌海等护卫的指挥下如同一条奔涌的黑色水流向着李丹大院的方向奔涌向前。

  夕阳残照,晚霞漫天。路旁的椰树在晚风中摇曳,迎面吹来清凉的晚风。

  迎着清凉的晚风,李丹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不过此时的李丹,没感觉轻松,却是感觉万斤重担压在自己肩膀。

  荷兰人,日本人,都是他的敌人,随时可能对他攻击。

  身后的500多苦力,也需要他来想法安置,无数的事要去安排。

  本地的华商华人,也不会理解他。

  他跟苏鸣岗走向决裂就是明证。

  “少爷,为何对苏鸣岗如此决绝?”林肃从后面走过来,不解地问道。

  作为管家,林肃尽忠尽职,作为以前的落地秀才,他对于李丹近期疯狂的举动也是不解。

  说到底,林肃和大多数商人一样骨子里也是以人为善,讲究和气生财的。

  少爷最近似乎跟以前大不同,虽说是神人的指点,可是他怎么越看越是担心,故而专门来提醒一下李丹。

  缓缓向前走着,李丹没有立刻回答。

  李丹心中,荷兰人派日本人到大明沿海掠夺华人为奴之事,必须要狠狠地打击!

  这就是红线,这就是底线!

  参与此事的荷兰人与日本人必须受到惩戒!

  任何劝诫,任何为荷兰人日本人洗地之言论都可视为帮凶。

  这不是蠢,这是纯粹的坏!

  当然很多人坏并不自知,尤其是华人这一块,尤其容易原谅外人对自己的伤害。

  这虽是文化传统,但是涉及到底线之事,也是不可原谅的!

  想到文化传统,李丹开口道:“林管家,我记得你也是读书人吧?”

  “曾中过秀才,未曾中举。”

  “那就好,至少我说的,你不会听不懂。”李丹淡淡地说道。

  林肃当然不敢说李丹讲大话,不是因为李丹是少爷,而是打心底里佩服李丹在某些方面的见识。

  李丹上次在跟苏鸣岗等人讲过的为何不能给洋人合作,滔滔不绝的言论,是从他们思想的深处讲起,尤其是他们以半仙自居的特点林肃后来也都了解过。

  他对于李丹的这番言论也了解过,很是有些高深,从某种角度让他自己也开了一扇见识的窗户,让他佩服不已。

  现在少爷,又专门说起听的懂听不懂的话,让他一下子有些敏感。

  难不成少爷拿刀威吓苏鸣岗,跟这些有关吗?

  这时李丹平静地说道:“你知道商朝的时候,朝廷决定国家大事是要靠什么吗?”

  李丹一句话扯到三千年前,让自以为读书人的林肃有些傻眼,只得老实地摇头道不知。

  “占卜。”

  “哦,少爷学问懂的真多。”

  “这不是学问的问题。这是说明当时的朝廷中认可神的旨意,把占卜的结果当做神的旨意。神无疑是高于人的。

  到了商朝末年,周武王会同800诸侯共同攻打殷纣王,从而建立了周朝。

  对于周武王来说,他有一个最大的困境,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

  “殷纣王如果事事都是靠占卜决定,那他就是执行神的旨意。周武王推翻商朝,岂不是否定了神?

  周武王当然很聪明,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说法,神只保佑有德行之人。

  也就是说殷纣王失德,自然神明不会保佑。而周武王有德,自然得神明庇佑。

  他也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说法,想必你一定知道:以德治国。”

  说到这里,李丹缓了缓,看了看天,接着重重地说道:“也就是以德治国四个字构筑了我们后来中土文明的基石。就像新教之人他们的基石为每一个人为神仙代言人一样。”

  林肃点点头,心中越发好奇,李丹究竟能从这四个字解读出什么?

  “从此之后,我们中土文明看似就远离了神的统治,从而以选用有德行之人来治理国家。

  从此神就远离了朝堂的事务,变成了隐形的神。尽管没人否定神,但是一旦提到神鬼之说,就为正人君子所不喜。

  所以才有敬鬼神而远之的说法。”

  “表面看,我们似乎摆脱了神。实际上,则是我们确立了神的隐形地位。让我们的神无所不在,又无所不能。

  中土之人总是相信这样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意味着神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你做好事,还是做坏事,神都是在看着你的,可能用一个笔记本在记录着你做的每一件好事坏事。

  还有一句话:善恶到头终有报!这证明我们相信神是无所不能的。对于行善之人,神按照他的记笔记本给与奖励。对于做恶之人,他按照笔记本给与惩罚。

  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文明当中,一直相信无所不在,又无所不能的隐形的神存在。神是永远公正,不偏不倚地存在,无论我们信或不信,神是一直就在的。

  也只有如此,神才能庇佑有德之人,才能惩罚那些作恶之徒!”

  讲到这里,李丹微微一笑道:“林管家,你想过没有,我们这样思想的国度,如果对外,会是什么样的想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

  略一思索,林肃给出了他的答案。

  “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