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边军小兵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六月下旬。

    通海,石坪。

    战争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郑恩养如今也早习惯了,大仗打了几仗,小仗没数,他也从那个懵懂少年,晋升为了一名下士,授为火副,他的火长正是严石柱。

    虽然火副不是什么正式的武职,并没有品级,可在军中也终究是个头,况且提为下士为,他的月钱就直接涨到了一千五百钱,另外做为小军头,还是有额外的津贴的,他的实际收入,比之前为三等兵时的月钱五百,几乎翻了五六倍。

    城外碉楼上,郑恩养身上的铠甲也更换了,内衬一件软牛皮甲,再套一件明光,外面还套上了一件铁锁子甲,手持一杆带有三角旗的丈八步槊,往那碉楼顶上一站,端的是威风凛凛。

    “我说你小子不热吗?站十丈碉楼顶上,还全副武装三层甲,你这骚包了多少天了,也够了吧?”

    火长严石柱登上碉楼,看着已经成了自己侄女婿的徒弟那骚包样,不由的摇头,相比起徒弟那样子,他自己倒是十分轻便装束。

    大热天的,身上就是一套宽松的袴褶,包面罩了件铁索子甲,若不是如今蛮贼经常来袭扰,他甚至连这索子甲都不想穿。

    郑恩养呵呵一笑,“这十丈碉楼顶上,风大,不热。”

    严石柱看着这家伙脸红红的,呵呵一笑,年轻人终究是不如他们这些老鸟,得了新甲就宝贝似的,天天穿着。

    “在碉楼里用不着穿这么多,蛮子的箭也射不上来,出碉的时候再穿不迟。”老严拍了拍侄女婿,如今爷俩搭档,负责镇守这座碉楼,带着一火十名唐军,又有一百名蛮丁土兵。

    守着这座碉楼,蛮子不来的时候,除了早上操练,还得负责自己堡周围的军屯,他们这堡划了五十顷地,正好一屯田。

    一百一十人训练作战之余,还得垦荒种地,好在堡里把一部份屯田交给那些蛮丁的家眷们来佃种。

    这也是崔县令想出来的法子,堡里一百蛮丁屯驻堡中,训练屯田外,又让这些蛮丁招自己的子弟过来,做为余丁,他们也接受一些训练,也屯田。但屯田所得,其实是佃种之法,交上一定佃租外,余下的全是他们自己的。

    这样一来,既填补了碉堡屯田人力不足的问题,也还增加了不少预备役。

    反正通海这边是地广人稀,各碉堡占据山川河谷,周边有的是地,划出一大片军屯区后,想办法开垦就行。

    郑恩养他们这碉五十顷地一屯,拿出一半来给土兵余丁佃种,剩下一半自己耕种,所获的粮食一季就能有三千多石,两季下来能超过七千石,这些粮食完全足够堡里一百一十人的食用,毕竟一兵按七石一年算,一年总共也才不到八百石粮。

    剩下的还能自己解决堡中士兵们的月粮和储备粮问题。

    这为长期抗击蛮子解决粮草问题。

    “马上就要收稻子了,得防着和蛮这个时候来袭。”严石柱站在碉顶看着四面的军屯稻田。

    稻子已经开始变黄,马上就是收获的季节了。

    打到现在,不管是严石柱还是郑恩养,对于蛮子现在都不怎么在意了,他们在都督府部署的要塞、碉堡防御网下,根本就咬不动。兵少了,理都不用理,兵若是多,都督府更好对付。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军屯粮食,这些蛮子攻城拔寨不行,但搞破坏还是比较厉害的。

    好在他们有这千碉战术,蛮子也不敢太靠近交通线,但也得防着在收获季节,从山里跑出来。

    “你田里庄稼长势如何?”老严问。

    “我前天回去特意下地里转了一圈,长势还不错,今年收获应当还行。”

    “到时收割忙的过来吗?”

    郑恩养之前入通海军就得了一百亩实数的军田,都是不用缴纳两税的军田,相当实惠。二十亩相连一块的地,整整五块,就在龙湖畔,土地肥沃,还不缺水。

    种植水稻那是极好的。

    郑恩养因为一直在军中,也没空闲去种自己的地,三个月前他与严石柱的侄女正式完婚后,拿军功赏赐和妻子的陪嫁,再找严石柱和同袍们借了点,买了两头水牛,又买了几口奴隶。

    这些都是通海军缴获所得,通海军内部购买要优惠不少。

    郑恩养又去信把自己的一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叫了过来,让他们帮着照顾里外,协助嫂子操持家务,管理田地。

    忙的时候,也雇佣临时短工,这么下来,倒也维持起来了。

    家里房间还是结婚前起的那几间,相对简陋一些,但也还算居住的舒适温馨,一个屯子里,基本上都是石砰镇戍军士们的家眷,有高墙护卫,离县城也不远,倒也还安全。

    马上到收获季节了,他跟妻子已经商量好,到时再雇几个临时短工过来帮忙抢收和抢种,辛苦忙碌半个多月,双抢也就完成了,到时就轻松了。

    “我们会放假吗?”

    老严哼了一声,“越是收获季节,我们警戒防御任务越重,怎么可能放假,家里的双抢我们是帮不上忙了,只能让家里雇人。”

    “听说二娘怀上了?”老严笑着问。

    郑恩养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嗯,我也是前两天回家时才知道的,找大夫来看,说确实是喜脉。”

    “那可就越发要小心了,要不我让我家三娘过去帮忙照顾。”

    “不用麻烦了,我小妹也在呢。”

    “你那妹子还小,又要忙里忙外的,三娘毕竟生养过有经验。”

    老严的三女儿是个寡妇,她的丈夫病死,留下了一双儿女,也是个苦命人。老严叫女儿回娘家这边来,也是想给她张罗着寻个通海军士嫁了。

    毕竟通海虽然偏僻,但军士待遇还不错,仅是那一百亩田再加免税赋,就十分优越了,这可是如今中原都没有的。

    中原的府兵军田不足额,而且现在行两税法,府兵也是不免课役的,也就通海、岭南这样的边地,还在推行着武德年间的政策。

    “还没寻到合适的吗?”

    “有几个,还在考虑呢。”老严呵呵的笑道,通海军的士兵多数是从岭南那边过来的,许多都是贞观初年移民南下的,这些人以前在中原都是贫困户等,条件大多不好,南下闯荡生活的,奔着南下移民能分田地来的。

    建立通海都督府,编设通海军后,这些人又在通海落户安家,其中不少如郑恩养这样的年轻人,也有一些死了老婆的鳏夫,或者是一些以前穷现在还没来的及娶的老光棍。

    严三娘三十来岁,带着两拖油瓶,姿色什么的也一般,在中原再嫁其实也不容易,但在通海这边,其实这条件还是不错的了,要不是老严比较抠,不太愿意再给女儿多置办嫁妆,又总想寻一个比较有前途的军官,这严三娘早就嫁出去了。

    就是现在,据说也有好几个军汉对三娘很有意,放假后经常过去大献殷勤,挑水砍柴甚至是修房子等,可老严却挑来挑去的。

    仗还在打,生活仍在继续。

    对于郑恩养来说,如今的生活其实挺好的,升了职涨了薪,刚刚崔县君和刘校尉又开府库,给将士们发了笔犒赏,绢布钱粮加起来也值好几千。

    另外眼看着马上又要发一年两季的冬衣了。

    按标准,一名通海军一年春秋两套衣裳标准是绢、布六匹,绵十二两,另外随衣钱三千。

    做为火副,甚至还能多发一点。

    通海这边四季如春,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衣料都要省不少。

    只要不是运气太差,不在跟蛮子作战时战死,通海军士还是个相当受欢迎的职业差事的,好多人想当都当不上,郑恩养当初也是运气好,正好赶上了,如今想再加入,可就难了。

    之前程都督去广州拜见卫公,回来时得到了两千新增兵额,为此多少人打破头,各种托关系想进来。

    郑恩养原本也想让自己兄弟进来,还托老严去找了刘校尉,结果最后也没成,实在是想进的人太多,所以通海军子弟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程都督设立了严格的点选考核标准。

    各方面符合的才行,郑恩养的兄弟一来年纪太小,二来也不会骑射这些,力气倒是够,可个头矮了点。

    “师傅,你说咱们什么时候也反击一下,天天这么防着,也不是个事啊?”郑恩养瞧着野外那金黄一片,妻子有孕在身,家里的稻子也快熟了,他很想回家帮忙收稻、栽稻。

    “这都是上面订下的,我们这些当兵的,只能听从军令。”老严掏出两块槟榔,分了一个给郑恩养,“据说啊,这还是卫公亲自拟定的战策,说咱们这样打,能立于不败之地,能让和蛮进退不得,最后耗死他们。”

    “可这也太不爽快了,整天睡觉都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不能跟当初咱们在岭南时围剿句町蛮一样,直接杀到他老巢,将他们连根拔起吗?那样的话,永绝后患,咱们也轻松些,甚至家人也不用那么担忧啊。”

    “谁不想呢,可我们通海都督府管着这么大的地方,却只有几千战兵,你以为打大仗,深入蛮巢是那么容易的?一旦有点闪失,后果你想过没?所以说啊,上面的想法也是没错的,想打胜仗,先考虑失败的后果,其实我们现在这样也挺好!”

    老严拍了拍徒弟的肩膀,“你继续在这盯着,我下去了,一会要杀猪,马上要开镰收割了,下死力的时候到了,得提前备好些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