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年,六月十八日,京师内外,如临大敌,九门戒严。
街面上见不到几个行人,早在十天前,五城兵马司便张贴告示,谕令全城百姓,不许出门。
眼下京城只许进不许出,日落时分便关闭城门,全城宵·禁,宵·禁时间提前半个时辰,为的是防止鞑子细作潜伏。
朱由检的手段,大家都已经见识到了,慢说是他们,就是当朝国丈周奎,得罪了皇上,也要被发配去唱戏。
所以京城百姓都躲在家中,关好门窗,冷眼瞅着街面。
管谁死谁活,大明也好,大清也罢,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
街面上三五成群的明军战甲,在大街小巷巡视,搜寻鞑子细作。
驻守张家口的番子上报朝廷,说发现有装扮成商旅的细作,朝京师、天津方向去了。
镇抚司将情报上奏给崇祯皇帝,朱由检让他们严加监视,没有指示边军采取任何行动。
崇祯想的是将这些鞑子细作全部放进京师,然后一网打尽。
晋商覆灭后,清国情报能力大幅度下降,为大清卖命的奴才也越来越少,毕竟朱由检的手段,大家都是了解的,逮住了不是凌迟就是活活被烧死。
为刺探情报,多尔衮不惜派出五十名精锐白甲兵,让他们担任斥候,前往明国京畿。
白甲兵担任斥候角色,实在是杀鸡牛刀,不过现在,多尔衮已经没有太多更好选择了,大清虽国力强盛,然而在情报战上,主要还是依靠晋商等汉奸。
当然,多尔衮不知道,这五十多名精锐白甲兵,怕是要永远留在明国了。
依靠着京城严密的防谍网络,潜入城中的几个白甲兵很快被京师百姓发现,并交给锦衣卫,在镇抚司接受严刑拷打后,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供出了建奴细作散布在京师的重要窝点。
养心殿,崇祯当着几位特务头子的面,开始安排部署。
“客人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好好招待,镇抚司、东西厂,五城兵马司,三方联动,高文彩全权指挥,不能让这些远方客人就这么走了!“
”朕对天下充满爱意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朕已多久没吃过人肉,通知御膳房准备准备·······”
没有人敢说话,自崇祯十七年开始,皇上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糟,有时已经很不稳定。
吃·人虽然无可厚非,历史上一直都有发生,不过像崇祯这样坚持好多年,算是比较奇葩的了。
没人敢劝谏皇上,让他克制吃·人冲动,朱由检喜怒无常,无肉不欢,几乎每天都不能离开人·肉。人·肉有毒,吃多了会有发疯危险,然而触犯龙颜,必定不得好死,凌迟也是有可能的。
敲定京师防御计划后,朱由检从皇极殿出来,在王承恩陪同下,来到慈宁宫。
一路上见不到几个人影,大敌当前,京师中能利用的人力资源,朱由检全部都利用上了,这里也不例外。
各宫宫女被抽调大半,协助医疗司缝制纱布,勾兑碘酒。
而那些不能作战的太监,则作为辅兵,为棱堡前线明军输送弹药。可与实际那他们则给伤员们使用,一旦与鞑子交手,棱堡上的准备要和皇子黄孙们享用最后的午餐。
走在路上,王承恩忧心忡忡望着朱由检,几次想要开口说话,最后却忍住了。
这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从皇帝身上,这位忠实的太监,第一次感觉到了莫名的恐慌。
“皇上还在长高呢,要长成天神了。”
慈宁宫前,王承恩望着崇祯皇帝壮实的背影,自言自语,他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还在一天天长高,虽然皇上解释说是太祖显灵,不过王承恩并不相信。
来到慈宁宫,宫内有些冷清,宫女太监们都出去了。
抬头望见公主坐在八仙桌上,惊奇朝这边张望,这才想起已经很久没来慈宁宫用膳了。
不知不觉之间,他和公主,竟有些生疏。
“皇上,还没用膳吧?快些进来用膳,”
张皇后首先反应过来,一边朝身后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王承恩连忙退了出去。
朱由检找了张凳子坐下,解开裹在身上的铠甲,几个孩子又惊又奇,认真的打量着这个古怪的人。
张皇后见状,连忙道:“皇上,难得今天来慈宁宫,皇子们已经好久没一睹龙颜了,勿要责怪他们~“
朱由检沉默不语,目光和蔼的望向永宁公主,取出件裙袄。
“来,到父皇这里,父皇给你讲个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