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糟粕的恶果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概括起来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文化出了问题。

  

    理论上来说,儒家文化有他的特点,但是同样的,其中也有糟粕。

  

    而糟粕却是越来越明显。

  

    想当年,孔子也是腰佩长剑,能文能武,一直到唐朝,都是左手书右手剑。

  

    你若是通文墨,我就拿诗词歌舞砸你。

  

    你若是晓武艺,我便用刀枪棍棒压你。

  

    但是从宋开始,因为统治阶层的引导,渐渐的丧失掉他血性的一面。

  

    反而糟粕那部分,也就是对人性的压抑越来越明显。

  

    任侠之气渐渐消散,只剩下“温良恭俭让”。

  

    而这几个字的背后,便只剩下对人性的压抑。

  

    如此一来,形成的压抑便会和人性的本能需求,产生冲突。

  

    压抑的越厉害,冲突的也就越厉害。

  

    等到一定程度,便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爆发之后,就会产生人性的扭曲。

  

    事实上,一定程度上,这个事情还能从岛国反映出来。

  

    他们自认为对唐宋乃至明代的儒家精神继承的很好,别的不好说,人性的压抑确实十足的厉害。

  

    于是乎,表面上文明礼貌,骨子里却会有咬牙切齿以及各种变态的事情发生。

  

    可以说,岛国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当时文化中糟粕部分的一种传承。

  

    再说华夏,事情发展到南宋时候,理学大家朱熹的理论,又成为人性压抑的一块巨石。

  

    他老人家提出来的,“存天理,灭人欲”。

  

    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禁锢,都不是说压抑了,基本上是奔着消灭任性的需求本能。

  

    在他的观点里,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成为,思想道德上的君子,没有半分污点的那种。

  

    可是,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谁还没有点保留的小心思?

  

    但是,统治者喜欢啊!

  

    于是乎,人们只好上行下效,至少表面上要说的过去。

  

    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典型的伪君子。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而十分不幸的是,随着历史的进程,朱熹的理学在明末成为主流。

  

    所以明末的知识精英很多都是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而儒家文化里边的这些糟粕部分,说起来能算是汉奸文化的源泉。

  

    理学思想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很容易变成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

  

    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末是历朝历代汉奸文化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代。

  

    当年八旗军攻陷南京,南明官员成群结队请降,扔在八旗将领门口的官员手牌堆成山!

  

    而在历史上,东林党著名大儒,现在还是一个小官的钱谦益。

  

    更是因为“水太凉”不肯以身殉国,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一个风尘女子有骨气。

  

    这样的汉奸文化,便是影响凝聚力的根本。

  

    如何解决?

  

    本来应该是个很难的课题,但是在方书安面前,并不是。

  

    因为历史的发展,已经告诉他,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理答案。

  

    文化凝聚力遇到侵袭时,就得依靠一个坚强信念来重塑民族的凝聚力。

  

    那么,如何去有这样的信念?

  

    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故事。

  

    当年,元太宗窝阔台汗派遣拔都率军征伐欧洲。

  

    当时,还没有俄罗斯的概念,在伏尔加河以西的广阔疆域上分散着无数个不同民族的小公国。

  

    这些小公国的军队面对蒙古大军节节败退,拔都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尔(、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

  

    被征服的这一广大地区成为拔都的封地,后来叫做钦察汗国或者金帐汗国。

  

    拔都将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萨莱城。

  

    后来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庞大的蒙古帝国分裂成四大汗国。金帐汗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也就是俄国的前身。

  

    说起来的话,被金帐汗国支配的时期,算是俄罗斯的黑历史。

  

    广阔的疆域上,上千万俄罗斯以及其他民族人民被几万蒙古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统治两百多年。

  

    没有核心凝聚力的情况下,数量优势没有任何作用。

  

    等到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伊凡四世自封沙皇,改国号为俄国。这才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但是么,因为民族混杂,文化差异大导致国内动乱不断,整个国家依旧缺乏凝聚力。

  

    如此状态下,即便俄国有个庞大身躯,也不过是徒有其表。

  

    时间进入人类历史上最为热闹的20世纪。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欧洲列强纷纷工业化,俄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

  

    一战爆发,土耳其人掐断土耳其海峡,英法无法输血给沙俄。

  

    于是乎,不过三年时间,沙俄崩溃,布尔什维克掌权。

  

    虽然回头看,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证券,让此前不过是二流国家的沙俄,突然具备一种从未有过的向心力!

  

    一战结束,协约国当即组织规模空前的武装干涉。

  

    西伯利亚,高尔察克拥有40万白军。

  

    高加索,邓尼金也组织有30万白军。

  

    两个方向的陆军发动攻势,已经十分可怕。

  

    英法舰队进入黑海,英国军队占领巴库,国内还有捷克军团暴乱。

  

    如此形势,不用说,刚刚成立的政权,肯定抗不住,因为他们总共也只有五万军队。

  

    相比之下,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

  

    但是啊,在布尔什维克组织领导下,俄罗斯人民团结一心,越战越勇,迅速平息国内的叛乱。

  

    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展现自己凝聚力,那个一盘散沙,被几万蒙古人就可以统治数百年的俄罗斯已经成为历史。

  

    俄罗斯有布尔什维克领导,已经变成一个坚强的整体。

  

    第二次展现惊人的凝聚力是二战。

  

    东线战场是著名的绞肉机,一个空前残酷的战场,战前不过一一八千万人口的苏俄,伤亡超过2600万,军队阵亡就达到880万。

  

    1941年,苏军人数是460万。在东线战场,苏军阵亡880万。

  

    什么概念?相当于基层士兵换了两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