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大道极深远,千问无呼应!
如遇真人传,说破鬼神惊!
大者藏宇宙,微者入尘轻!
低者水火土,高者日月星!
明者显七色,隐者入人心!
妙者眼难见,玄者耳难听!
乾坤同久远,山海共回音!
若问何为道,勤读道德经!
这篇,单表那八戒,因误食了魔果,入了魔道,显化了旧时本象,将灵山大闹了一场。后被如来以神威之掌,将他打回原形。灵山诸佛又见那如来掌中有个魔物,名曰——“修罗梦魇”。
正惊叹处,又听得如来开示源流道:“......八戒,如今你寻上灵山,滋扰我宝刹。却也是你的造化。我以大法,将你体内之梦魇擒拿出来,使你不受其控制。只是,若要解开你这心魔,需是归本还原,入我法门幻境之中。阿弥陀佛!”
如来吟诵罢,施降魔印,而后,将台下一朵莲花,捻在掌中,而后抛将向前,化一团白光,将那八戒罩在那白光之中。
三千诸佛看时,那八戒,早已消失在那白光之中,不见了踪影。
......
而那八戒方睁眼之时,只前眼前一阵光影晃动,那光影稍息处,八戒定睛一望,吃了一惊道:“咦!灵霄宝殿!”
正诧异之时,只听得殿中有一声若洪钟之慈音道:“天蓬元帅!你可知罪?!”
八戒定眼一望,见那无边瑞气之中,端坐一个金色法象。那法象高不知几何,只见其渺渺茫茫,其身形如入无边宇宙之中。
八戒认得那法象,他不是别人,正是昊天金阙高无量天尊高穹上皇——玉皇大帝。八戒吓了一跳,直觉两脚发软,扑通一般,跪倒在地。战战兢兢的回曰:“老天尊,不知老猪又身犯何罪,望请明示!”
方说罢,却又听得有人回道:“陛下,微巨知罪!”
那八戒听时,只觉那声音不卑不亢,镇定从容。八戒诧异道:“咦,是何人不知死活?替俺老猪答应也便罢了,如何又这般说话?”
急抬眼而望时,见前方不知远近之处,跪着一人,那人之模样,却也十分精神。只见他身长五十余丈,穿着一袭玄冠金甲,负手而立,身后又站着十六员捆缚他的雷将。
八戒吃了一惊道:“咦,那人好生面善!”
细观处,又忍不住惊道:“天哪!那不是我做天蓬元帅时的模样?是谁在这圣殿之前假冒我老猪?”
说罢,他就起身,欲走向前去,走不出三五步,忽又被一见结界挡住,任凭他如何使劲,莫想动得分毫。半晌,忽低头一看,却又发觉自己的身形,如同一团幻影,虚无的仅是一层淡淡的金色粉末浮于半空之中。
八戒又惊道:“噫!老猪这身子......!敢情老猪已死了,显化阴魂喇?”
又听得那玉帝道:“你即知罪!朕当如何处置于你?”
他又忍不住向前看去,只见那诺大的玉帝法象之下,立着无数天将。那些天将个个神光赫赫,真个不怒自威。
那殿前的“天蓬元帅”道:“天尊在上,但有天条律法,按罪论处,末将绝无怨言!”
玉帝迟疑片刻,摇了摇头道:“按律?按律则当斩。”
玉帝这一句才说出,早将一众天兵天将惊的呆若木鸡,无一敢抬头直视。
那天蓬元帅狂笑一声,回道:“末将谢恩!”
这边呆子听了,忍不住赞叹道:“好个谢恩的八戒,不怕死的天蓬!你不折辩,反倒认罪谢恩,是何道理?”
那话音落处,忽见众仙中,有一皓首道人战战兢兢的出列,起手启奏道:“陛下!天蓬元帅罪虽当诛,只是,念在他是初犯,今又不避罪,望陛下广开无量之恩!姑且饶他一回罢!”
八戒急视之,却原来是太白金星李长庚。
玉帝听罢,微微一笑,又环视一圈,问道:“可还有哪位爱卿替他求情?”
那殿下众天将天仙,相互对视,纷纷摇头,而后,又将头深埋,无一人应答。
“多谢李长庚!只是下官罪有因得,不必为我求情。”那个天蓬元帅威风凛凛的回道。
那天尊轻叹一声,对众道:“天蓬元帅其罪当诛,虽有李爱卿求情,只是他即不避罪,慷慨赴死,此亦是大节也。即这等,朕不成全其美,却又是朕之过。”
又道:“左右何在?!”
早有三十六员雷将齐起手道:“臣等在此!”
玉帝道:“却将天蓬元帅押赴诛仙台!”
又道:“众爱卿移步,齐向诛仙台!”
那殿下一众神将果然低埋着头,轻声碎步而出。众神将退毕,那玉帝又唤上张天师,对其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张天师听罢,起手道:“微臣这就去灵山请如来佛祖!”
说罢,出离南天门,驾五彩祥云,径向灵山。哪消三弹指的工夫,张天师即到得灵山大雷音寺半天之中,急按落云头,来到雷音宝刹前。
又有众金刚迎入,问道:“天师亲来,必有缘故!敢问可是要诏请我佛?”
张天师对众道:“正是!”
而后,张天师入得殿内,见殿中央九色莲台之上,高座西方我佛如来。
如来见天师亲来,问曰:“天师下降,必有缘故!”
张天师起手道:“禀佛祖,向者,有一真人,不知何处拜师学艺,修成三花聚顶之功,五气朝元之法。即殿身法,飞升南天门。天尊洞见其能,命仙班齐出,分列两侧,将其迎入。后又拜为上仙,敕封天蓬元帅,总管天河八万水兵。尔来时促,不知多少年月,今又逢王母大开蟠桃盛会,本是三界众神齐乐之事。谁想,这天蓬元帅于宴席之上,趁着微微醉意,撞入广寒宫。一时,嫦娥仙子见元帅降临,出宫迎接。这厮忽而凡人不死,见仙子美色,动了淫心,就要那仙子陪坐,拉拉扯扯,损坏多少仙家庄严。那厮就一声怒吼,险些儿震倒子宫阙。后有纠察灵官探知,报于玉帝,玉帝动了天怒,将其拿住灵霄殿前问罪。及一众天兵将去擒拿他都,他又拱倒了斗牛宫。那厮酒醒之时,终被天兵所擒,拿至灵霄殿前,他倒也干脆,认了真实。玉帝问当何处置,他却说按律处置便是。今,天蓬元帅已被解赴诛仙台,刀已出鞘,专候时辰到时,就要动刑。天尊又命微臣前来宝山,有请佛祖移驾灵霄殿。”
佛祖早知其来意,待张天师说罢,如来笑道:“这厮与嫦娥有累世之缘,不肯抛却初心,如今仍执迷不悟,正是要助其开解之时。也罢,众卿且安坐法堂,切莫乱了禅位,待我前去灵霄宝殿面圣去。”
众佛允诺,又齐曰:“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如来即驾祥云,左右见有阿难迦叶两位尊重随从,早到得南天门外,径入灵霄宝殿。玉帝下阶相迎,礼毕,如来道:“即如此,何不随天尊同赴诛仙台看看那厮?”
玉帝道:“不消去,朕请他拿来殿前,只道是佛祖求情,看他还有何话要说!”
如来赞道:“善哉善哉!”
张天师果然领旨,到得通明殿侧,诛仙台前,见三千天将围坐左右,静观那诛仙台上不肯低头的天蓬元帅。
张天师到诛仙台前,密令那鉴天师道:“陛下有命,将天蓬元帅带至灵霄殿内,今有西方佛老为他求情,别有话说,且不宜声张,速按旨行事。”
鉴天师不敢怠慢,急将天蓬元帅解下诛仙台,又亲自押解至灵霄殿前。那一众围观的天仙,见天蓬元帅忽又被解下领走,不知何往,皆面面相觑,又有无数人在台下窃窃私语,不知如何议论。
鉴天师将天蓬元帅领至灵霄殿,方立定,玉帝便命左右退去。灵霄殿内只剩下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张天师及天蓬元帅,其余再无一人。
那佛祖开檀口曰:“天蓬,闻你粗野,戏弄仙子,有损仙家清誉,天尊降罪,你却也不折辩,一心寻死。贫僧特来,向玉帝求情,免你一死,解脱你累世孽缘,你可有何话要说?”
天蓬元帅道:“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末将无话要说。”
佛祖道:“听闻你不喜天条律法,亦不遵仙道,不斩三尸,不除六欲,又不知你自何处得传仙丹,飞升上界,多有藐视众仙,可有此事?”
天蓬道:“不遵仙道是真,藐视众仙是假!”
佛祖道:“即如此,你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却问你,你所遵者,却是何道?”
天蓬元帅道:“宇宙之间,有仙佛两道,斩三尸,除六贼,了却人伦,独享这万古上境。在下愚见,如若他日有天劫来临,抑或有魔王降世,仙佛两道必以彼生死相争。争则必有伤损,损一则少一,天有六道轮回,那下方万物,却因灵气日稀,再难有修仙之人,得登太宝,此岂是长久之道?诚如是,久而久之,则仙佛两道必将日渐势弱,恐难以为继。故而,我欲以欲身成佛成仙,为凡人再劈一道修真路径,纵使生死相争时,有所损伤,也必后继有人。如今这浩浩天宫,皆以情、欲为大忌,修仙之人,则必斩三尸,除六贼,了却人伦,独我不肯为此,故而请玉帝赐死,再入轮回,重修一道。”
那张天师自思道:“这竖子将此事说的这般美妙,其实不过是不肯除却那凡人之男女饮食之欢,却扯什么大道,不知羞耻,不知羞耻!”
玉帝轻捋银须,略有所思。
如来笑对天蓬元帅道:“天蓬,如若果然再无二道之时,却当如何?”
天蓬道:“若果然无时,末将便誓不成仙成佛,愿永堕轮回。”
那玉帝道:“若你真能开辟二道,我就封你个天尊,如若真无之时,却定要将你斩杀,将元神贬至九幽深处,天地不死,你不可再生。”
如来听罢,反问天蓬元帅道:“天蓬,陛下之言,你可听的真切!”
天蓬道:“听得真切!”
如来道:“即如此,贫僧之意,以一劫为数,你与玉帝打个赌赛,若你赢时,拜作天尊;若你输时,将你贬下九幽深处,永世不得再见天日,如何?”
天蓬道:“末将愿意打这个赌赛。”
如来又问玉帝道:“陛下之意如何?”
玉帝将手轻扬,捋了捋银须,以掩其檀口之处只隐隐露出的一丝微笑。回道:“然也!”
如来道:“即如此,天地为证,贫僧作保,以一劫为数,立下这个赌赛。一劫到时,以结果定输赢,两厢无悔!”
又道:“今时今日今月今年,于高穹上境,灵霄圣殿之内,立此赌约!天地宇宙皆可为证!”
玉帝欣欣然道:“即如此,也不消诛仙台下受此一刀,你却自到‘轮回司’报名,重入轮回,生于何方、何时、何处你自可作主。王候公子,白衣秀士,哪怕是开国帝王也可,凭你怎么挑,任你怎么选。只是有一样,却不得不为。”
众仙不解,急问道:“陛下所言何事?”
玉帝道:“即是再入轮回,却不可将今日殿所立之时,带入凡尘中去。不然,他日想起,是必会对凡人言说。若说时,则此无量天机,必为众所知。凡人尤可,恐为魔道所知。天道之事,无有小事,是必在重入轮回之前,饮下一碗九转忘魂汤,方可再入轮回。”
天蓬元帅叹曰:“只听闻九转还魂丹,却不曾闻九转忘魂汤!那阴间倒有个‘孟婆汤’,不知此汤与彼汤有何异同?”
天蓬笑道:“陛下,末将还有一事相求!”
“陛下,若再转世为人,帝王将相、王候公子、白衣秀士、艄公渔叟,皆是小可,我愿转入畜生道,以此为始,修吾之道。”
这一句,却又让众人吃了一惊。
......
毕竟天蓬元帅为何有此一愿,却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