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独向日中行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且说那大地之上,有日月星辰。那星辰之中,又有四象:曰“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象之下,又有黄白两道。黄道者,即日之“中轨”也。

  那“日”者,盖乃天地之初、乾坤之始,有至轻之气上浮于天,重浊之气下凝与地。又有广大无边之“至阳之气”汇聚而成,名曰:“太阳”,又名“金乌”、“白驹”、“火轮”。

  因那气乃是至阳之气,宇宙间至热至烈者,莫能出乎其上也。此至阳之气,被泽天地间,那三界万物,全凭此气与那重浊之地气,阴阳和合,始得万物蓬勃生长、生生不息。

  ......

  又说玉皇大帝,自那日遇妖魔在灵霄殿前作乱,又与道祖佛祖商议即定后,便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每日里,下得朝堂之后,便在天机阁内遥望虚空。时又见那虚空之中,偶有一团黑气隐隐的在星际之间,穿梭跳跃,其圣心之内愈发焦虑。

  暗自叹道:“天道何故如此多舛......”

  然后,缓缓落坐在龙椅之上。

  “报”。

  方坐罢,忽听得殿阁外一声:

  话音落处,即见张天师莽莽撞撞的闯将进来!玉帝正待训斥,却见张天师扑通一身拜倒在地。

  “陛下!大事不好!”

  玉帝心内一惊,急道:“又有何事?”

  “陛下,那北俱芦洲近日异象频生,有雌鸡化雄、猪生八耳、百鬼日行、井水冒黑气、黄牛说人语。种种不祥,已是一言难尽,前日又有一地动,摇碎山河,覆民无数,波及十万余里。荡魔天尊即差腾蛇龙龟二将来报,言说,言说上古被封印‘那话’......”

  玉帝听罢,挣得站起。

  “那魔如何?”

  “陛下,七位天尊布下的伏妖法阵,此地动之时,‘无量结界’有些松动,幸得有荡魔天尊坐镇北方,一时无碍,但恐不能长久。故而,荡魔天尊启奏陛下,早做谋划,以免生出事端!”

  玉帝听罢,缓缓坐下,沉思片刻,又问:“悟空之事,现今何如?”

  天师道:“今日太上老君方差道童来报,四人已离三界,去向那烈日之中!寻找火凝丹!”

  玉帝叹口气道:“唯今之计,全在四人此行耳!”

  又道:“天师,你且回告荡魔天尊,务必全力守护结界,如有异动,即刻来报!再差三千天兵天将前去,加强防备!”

  天师听罢,急转身而去,走不出三五步,玉帝又唤回道:“常言道:‘子欲避之,反促遇之!’,也罢,你只将口信带去,添兵之事再议吧!”

  天师方走出十来步。

  “天师且慢!”

  玉帝又唤了一声,那天师听罢,急转身回殿,玉帝道:“将我‘镇元三鼎’带去,再着岁星、荧惑、镇星三位星君,前去北方,如再有异动,先斩后奏!”

  天师受命而去,到得宝光殿取了无量法宝“镇元三鼎”,又飞赴岁星、荧惑、镇星三位星君宝殿,传了玉帝旨意,三星君胎领令,便驾祥光与张天师同赴北方。

  .....

  又说四人驾无定神舟在那苍穹之上驰行了三四日,见前方那火轮渐渐明晰。再前行半日之后,那无定神舟忽然停了。悟空诧异,急叫醒众人道:“此舟为何停在此处,再不前行了?”

  八戒朦胧之中问道:“怎地了?”

  “不知,方才正行之时,到了此处,就停了。”

  八戒又道:“莫非坏了么?这佛祖,岂不误了我等。”

  悟空道:“又不是凡间之物,岂有轻易自坏之说?”

  那悟空又仔细巡查了一遍,见那舟与往日并无二致。

  “猴哥,即前行不得,我们且回吧!”

  八戒话音刚落,即见那舟疾若流光,转返而回。

  “停!停!停!”

  那八戒急道:“前行!前行!”

  无定神舟果然又向那火轮前行。行不到片刻,复又停在前面,再无动静。

  金蝉子道:“悟空!莫非此宝只能到得此处?”

  沙僧亦道:“此处已是热浪盈天,再行之时,或为那至热之气所毁也?毕竟此舟原为一盏仙荷之花瓣,恐是受不住那烈日之火。”

  那沙僧言罢,指了指前方,众人看时,见那前方火轮已大如山岳,阵阵热流扑面而来。

  八戒心惊:“此等火海,恐怖如斯!莫说去得那火中,即是在此处,也极为难挨也!”

  悟空道:“此舟即已到得此处,再不得前行。师傅、八戒、沙师弟,俺老孙自去也!”

  说罢,那悟空整束行装,抖擞精神,又望了望前方那火轮,就欲转身而去。

  金蝉子急唤住道:“悟空,此行非比寻常,定要万分小心。稍有不如意时,定当速回,莫要逞强,切记!切记!”悟空看时,见那金蝉子眼中满眼深切,恰如游子临别时慈母的眼神。

  悟空心中有感,口内有言:“师傅放心,定不会有闪失!”

  说罢,那悟空起身,半浮于空,左脚直立,右脚半弯曲状,将金箍棒也横在肩上,对八戒道:“八戒,你们退后些,此处热气难挨,小心看着师傅,若有差池,小心棍重!”

  “你这弼马温,但自去便了,却来恐吓俺老猪做甚?师傅我自会小心看护,不消叮嘱!无碍无碍!你且去罢!”

  说罢,悟空目送那无定神舟缓缓退去。不一时,即如一道流光,消逝在那虚空之中。

  行者见无定神舟携师傅三人退去,自己孤身一人凌立于这虚空之处,身后仅有一片炽热火轮、白光耀眼。

  再看师傅他们退去的方向,见那四大部洲之地界,却如一轮蓝月。那蓝月之上,又有一轮白月,白月之侧,方见那斗大的紫宵天宫光芒四射,十分耀眼。

  悟空一个转身,化一道金光,便向那日中扑身而去。

  行者在那虚空处,行了有大半日,那前方火轮,却愈发心惊。

  你道为何心惊?原来,那三界之内,能见者皆是凡火。那凡火即便是汪洋火海,也总当有所依凭。譬如那林中之火,依凭者,草木也;民间灾火依凭者,屋舍也;地中之火依凭者,熔岩也!

  这诸般凡间之火,多为表面热,内中冷,火苗之热是为最盛。

  而这日中之火,却是至阳至烈之气,汇聚成这无边火海,只在那无边宇宙、无尽虚空之中,万万年,百万万年,长燃于此,永不停息。

  那日中之火,又由内而外。外之热,就已无凡间之火可以比拟,然而却又远不及那日心之火。日心之火者,即谓之曰“九重三昧真火”。

  凡尘之世,水过有痕,火烧存灰。而人之即死,气散躯存,百年成骸。是故,消亡之物,总有余迹可寻。而这烈日,若三界之物投入其中,只一瞬间,即被那“九重三昧真火”炼化成气。再一瞬间,那气也燃尽了——即从三界之内,寂然绝迹,再无任何踪迹可寻。

  又说那人世,有六道轮回,人之为人,罪孽沉重者,则转畜生道,功德昭彰者,升仙佛道。如此种种,循环往复,连绵不绝,故而方有因果轮回之说。

  而这宇宙之中,三昧真火之境,却是超脱那地界之六道轮回之道。

  为这三昧真火所灭者,不可超脱,不入轮回,彻底决绝于三界之内。

  又单论这天下诸多仙佛,多聚气为身,若投入这“九重三昧真火”之中,其气即燃,元神即灭,也即消亡于这三界之中也。

  故而,非“先天地而生”之物,无一可在那火中全身而过。于是乎,方知那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究竟是何等之圣物也。

  ......

  那悟空只身在那虚空之中,又行了半日。再看之时,见前方火海已大到无边无迹。

  此等无边无迹又不同于那地界,地界之中,有如大海般广大无边者,稍往前看时,即是天空。那天空,虽然高阔,但是虽眼肉凡胎,也知这天空之上还有去处也。

  而这火海之无边无迹,是为更宏伟浩大的无边无迹。只见那四方八面,一道笔直的火线,火线之上,即为黑暗虚空,虚空之上,不知何往。

  那悟空正行间,尚不知离那日表还是多少余程,又时见百万丈高的火苗腾空而起,跃然在那火线之上。其情景壮观如斯,不可尽言。

  行者正看之时,忽见那下方一道火光喷薄而起,直冲悟空扑来。那悟空急闪过身子,就如躲过将迎面而来的箭矢。

  不一时,悟空却见那原先星火一般大小的火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那悟空急驾筋斗云侧身掠去,想那悟空,一个筋斗云、一盏茶之间即十万八千里。不料那自地表喷薄而出的火焰,也顷刻之间到得跟前。

  悟空停在那虚空之中,心惊道:“方见那喷薄而起之物,以为只是些许火苗。原来到得跟前之时,方知这火之大,足可将那东胜神洲之地界全数囫囵吞噬了去。”

  正在悟空思虑之间,那火焰已急速掠过悟空周围。悟空只觉一阵热火盈身,一时之间,即见那身上裹着的黄袍素衣已被那火焰灼烧了个干净。

  悟空只身赤裸裸的立在那日表之上、虚空之中,正扑灭周身余火之时,忽见身前一颗红彤彤的仙丹朝那日中掉落。悟空吃了一惊,急忙飞身向前,一把抓住那仙丹,自言自语道:“你可不能掉了,俺老孙还多赖你护体呢。”

  原来那腾空之火气将悟空身上行装灼烧了个干净,故而那丹即从悟空身上掉落。行者见那太阳已在前方,急依老君所言,将那仙丹吞入口中。顿时,自觉体内温火弥身,气血翻腾。

  那悟空直觉一阵晕眩,两脚在那虚空之中乱踢,又不停地摇了摇脑袋。一盏茶过后,方觉意识渐渐清醒,思道:“宝贝可在?”急将手心向前,口里默念:“金箍棒”。那金箍棒即从悟空耳中飞出,停在悟空手心。

  悟空道:“有你在,俺老孙方觉心安!”说罢,又将那金箍棒仔细藏于耳内。

  那悟空却才再举目而望,见前方无边火海,心内实有几分惧怕。只是当此之时,却如将士临阵,再无退缩之地。

  心内自道:“虽万难,吾往矣!”

  说罢,化一道金光,朝那火日之中猛地扎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