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兵分三路攻赵,一时间,整个天下为之轰动,山东诸国纷纷将目光焦点落在了赵地。
再加上,邯郸巨变,诸国使者奔走相互造势,一时间, 民情激愤。
只是不管是秦军还是赵军,对于民情舆论都没有关注,因为他们都清楚,两军短兵相接,已经到了生死抉择之际。
在这样的情况下,舆论与民情对于战争的影响有, 却也微乎其微。
灭国之战,军事实力才是关键。
李牧心里清楚,赵国是否能坚持下来,主要看他手中的这一支边军,至于腹地大军,牵制秦军不在话下,但是要说生死一战,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纵然赵地民风彪悍,也难以弥补一支善战之师与一支新兵的差距。
.........
井陉关。
赵军幕府之中,李牧聚集诸将,由于司马尚南下安阳,这个时候,幕府之中多为千夫长以及各军主将。
“诸位将军,如今秦军三路攻我赵国,西路主力大军进逼方向毫无隐晦地直指井陉山,南路出河内剑指邯郸,北路出太原威震云中。”
看着众将脸上的迷惑不解,李牧指点地图, 道:“秦军之所以大张旗鼓而来,其意图明显。”
“这意味着这不是奇袭,也不是小打小闹,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秦人野心昭然若揭。”
“他们是要一战灭我赵国!”
说到这里,李牧语气微顿,见到众人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微微点头,道。
“秦国三路大军如此出击,其野心更是显而易见:他们不是要攻占城池,而是在剑指我军所在。”
“南路寻我腹地大军,北路逼我云中边军,中路对我主力大军!”
此刻,就算是李牧没有将最后一句话说出来,诸将也是明白了秦军的打算。
秦军此举,是要一举歼灭赵国大军。
一旦赵军被秦军尽数击溃,赵国也就等于灭亡了,这一刻,幕府之中的诸将愤怒了。
他们是赵军武将,赵国是他们的母国, 同样的,赵国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武安君, 秦军张狂,此战当猎杀之!”这一刻,诸将愤怒,纷纷振臂,道。
李牧战胜过王翦,如今李牧主持边军,赵军士气大涨,对于秦军虽有忌惮,却没有害怕。
“武安君,秦军如此张狂,末将以为当诱敌深入我国腹地,设伏痛击秦军!”
“若是能够歼灭王翦所部秦军,必将会重创秦国,从而威震天下,让我赵国松一口气。”
“如此也能够让邯郸方面收拾残局,消灭秦国东出的野心!”
前军主将赵烁语气慷慨激昂,他对于秦军,有些深厚的恨意,马服君一脉,因为秦军而落寞。
他要为先祖复仇!
见到赵烁开口,后军主将乐来突然开口,道:“武安君,我边军乃是以骑兵为主力,善骑射奔袭,若是迎击南路北路秦军,设伏以血战截击,我军必能大胜!”
“如今我边军胜王翦,破匈奴,锐气正在,若是放弃骑兵奔袭之长,以骑兵做步卒,于山地隘口做坚壁防守,以己之短克敌之长……”
……
乐来一番话,引得幕府之中众人的附和,这个时候的赵军是骄傲的,秦军虎狼,他们也不弱。
更何况,赵边骑威震天下。
他们有他们的骄傲,那是杀出来的骄傲。
他们相信自己最强大,就算是面对的是大秦锐士,也能够战而胜之,让赵国立足于不败之地。
“诸位,战争的发展,需要根据当下的局势来铺排,而且我军扼守井陉关,未必就不能战胜秦军!”
“我军虽然舍弃奔袭之长处,却有井陉关天险据守,秦军虽然气势如虹,却无险可守,只要诸将晓令三军将士,士气大增自然可以抗秦!”
此话一出,诸将顿时就清楚了,很显然此刻的李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由得纷纷开口,道:“请武安君下令,末将等自当以令而行。”
李牧乃是赵国武安君。
这是在战争中,硬生生杀出来的功劳,自然是得到赵军诸将的信服。
凌厉的眸子从每一個人的脸上掠过,他心里清楚,赵国的未来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一念至此,李牧断然下令,道:“好!诸将听令!”
“诺。”
“旬日之内,各部依照防守地势划分,各自修造坚壁沟垒,多聚滚木礌石弓弩箭镞。”
李牧神色肃然,一道道军令从李牧嘴里发出:“工匠营疏通水道,务使井陉水流入各部营垒,军器营务须加紧打造弓弩箭镞,并各自布置防守器械。”
“辎重营立即赶赴腹地郡县督运粮草。”
“诺。”
伴随着李牧下达将军,大军诸将一下子有了主心骨,纷纷点头答应一声,转身离开了幕府。
秦军就在不远处,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望着诸将离去,李牧脸色凝重,将目光落在了地图之上,处于安阳的地方,相比于井陉关等地,在李牧看来,邯郸方向才是关键。
一旦安阳被嬴高攻破,大军云集邯郸,一下子不管是自己还是武安方向,都会承受极大地压力。
“司马一切就看你了!”
对于司马尚,李牧报了很大的期望,至少司马尚的能力远在安阳守将马伏之上,而多争取一段时间,亚相廉颇就会腾出手。
只有邯郸的事情结束,亚相廉颇腾出手来;整个赵国的局面才算是有所扭转。
........
“上将军,储君传来消息,南部大军已经完成了练兵,与此同时,现在的安阳已经是一座孤城,想要攻破只是旦夕的问题,储君问我部是否达到预定位置!”
李信眼中浮现一抹肃然,朝着王翦,道:“与此同时,储君请求上将军,等战争进行中间僵持阶段,他想要南部大军以及中路大军的兵权。”
“他会在三月之内攻破邯郸,然后与上将军合围李牧。”
听李信的话,王翦不由得莞尔一笑,将帛书接过看了一遍:“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转告储君本将答应了。”
“但是,一切需要等本将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