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残阳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长安,杞王府,杞王宇文亮伴随着夕阳余晖回到府里,侍妾伺候他更衣沐浴,晚膳尚需片刻才能准备好,于是他转到书房,独坐窗边榻上,望着漫天晚霞陷入沉思。   今日天子将在邺城大婚,周国从此有了皇后,作为宗亲领袖的宇文亮,按说要到邺城参与庆典,但基于种种考虑,最终并未成行。   去年宇文亮和长子宇文明到邺城,预备参加天子的大婚,本来就有被一锅端的风险,但总总迹象表明,时任丞相的蜀王尉迟迥,不会做出那种事情,所以父子俩才敢同时前往邺城。   结果尉迟迥忽然去世,导致天子婚事推迟到今年,而新丞相尉迟惇会不会在站稳脚跟后,趁着天子大婚之际,对抵达邺城的宇文亮动手,那可就不确定了。   这不是宇文亮过于小心谨慎,而是因为去年年底周国集结大军攻打江南陈国,他的两个儿子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分别进攻巴、湘、桂州以及江州、岭表,因此离开山南,形同被人调虎离山。   如今宇文明、宇文温正在湘州和岭表广州,坐镇关中的宇文亮一旦出事,那就全完了。   时局不妙,对于宇文家来是如此,但对于掌握朝廷大权的尉迟家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两家迟早有一天会决裂,那么如何在对方的全力进攻面前站稳脚跟,是宇文亮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简而言之,当前局势危机重重,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宇文亮觉得除非有奇迹,否则自己能守住一块地盘“且徐图之”就已经不错了。   十二年前,周国灭齐,江南陈国如同砧板上的肥肉,眼看着天下就要一统,宇文家即将走上巅峰,结果竟然瞬间破败,一如残阳般即将消失于地平线。   家族沦落到如此地步,让宇文亮揪心不已,事已至此,再埋怨那个暴毙的败家子宇文赟已无任何意义,他要扛起复兴家族的重任,就得咬牙坚持下去。   不光如此,连两个儿子也得上阵,所以即便有被人调虎离山的顾虑,宇文亮也同意朝廷的任命,让两个儿子挂帅出征,为的就是让儿子多立军功,多积累声望,让大家对宇文家重新恢复信心。   尤其是要让大家看到宇文家的人很能打,只有这样才能聚拢人心,让那些受尉迟惇排挤的家族,有下注到宇文家的决心,虽然这么说市侩了些,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宇文亮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极力拉拢任何可以拉拢的力量,成果不错,但实际上他很清楚,真要到了和尉迟家决裂的那一天,他首先得打赢一场类似当年沙苑大战的大胜仗,别人才会真心追随。   要让大家对宇文家有信心,那么宇文家的男人就得能不断打胜仗,所以宇文亮自己在努力,也让两个儿子多争取机会立下战功,而作为行军元帅出征讨伐陈国,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样做很冒险,但宇文亮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值得冒险,所以儿子没回到山南之前,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去邺城,以免助长尉迟惇提前动手的野心。   所以今日天子大婚,没有宗室在场,不过宇文亮知道天子亲姊千金公主已经回到邺城,想来天子不会太过孤单,只要再熬上几年,等宗室的力量成长到一定程度,就能掣肘尉迟家,让其不要走出那一步。   让尉迟惇投鼠忌器,周国出现尉迟和宇文共天下的局面,持续上若干年,新的平衡力量增强,双方的矛盾渐渐消散,将危机化于无形之中。   这是宇文亮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但天子的秉性让他觉得有些担心,担心两家提前决裂。   当年宇文温从邺城回来,带来了天子的口谕,言语间让宇文亮知道天子的大概想法,宇文乾铿虽然年轻,心智却已超出其年纪,所以宇文亮担心对方沉不住气,急于求成结果弄出祸事来。   譬如说在大婚典礼上,乘人不备刺杀尉迟惇,然后号召群臣起事。   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宇文亮不觉得今年很危险,他为了避免刺激尉迟惇。没有贸然派人暗中与天子联系,而天子似乎很沉得住气,同样没有派人私下里联系他。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脆弱的平衡,宇文亮只希望这个平衡能够多维持几年,到时候,宗室的力量会更强,守住江山的希望会更大。   但这不代表宇文亮不做提防,他所在关中的东面,是并州总管尉迟勤的河东,西面是益州总管席毗罗的蜀地,一旦尉迟家动手,东西夹击是必然。   蜀道难,所以西边益州席毗罗的威胁相对较轻,而东边并州尉迟勤的威胁最大,晋阳方面的动向,是宇文亮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即便是现在也不敢掉以轻心。   他在并州安排有细作,随时通报对方的异状,知道因为秋天临近,并州军在“防秋”,这是正常的调集军队,可一旦这些军队突然南下,那就不得了了。   大规模兵马调动,肯定瞒不过细作的眼睛,然而晋阳到黄河边的蒲坂有八百余里,过了黄河后到长安又有二百余里,全程逾千里的距离,细作能够及时把消息传回来么?   不能。   尉迟勤真要动手,可以封锁沿途关卡不让闲杂人等往来,然后先出动骑兵,在马匹充裕的情况下,昼夜兼程赶往蒲坂,大概两三天就能抵达。   即便这些骑兵不突袭长安,只要控制蒲津处的黄河浮桥,并且抵达西岸固守,那么随后而来的并州军主力,就能轻而易举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届时留给长安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靠细作骑马从晋阳跑回长安通风报信,无法及时让长安做好准备,不过这对于宇文亮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的次子宇文温,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飞鸽传书。   宇文亮大概知道鸽子有归巢的习性,但从没想过人能够利用这种习性,让鸽子传递书信,所以当宇文温将这种办法透露出来时,他有些难以置信。   鸽子在数十里外归巢不足为奇,可超过千里的距离也能归巢,那就太不可思议了,对此,宇文温做了个演示。   那一天,几只从西阳放飞的鸽子飞回长安,带来了几张印有半张印鉴的纸条,二十多天后,从西阳赶来的信使,带来印有另一半印鉴的纸条。   纸条分别合在一起,确认无误之后,宇文亮才敢相信飞鸽传书的可行性,对于如何抵御并州军的突袭,充满了信心。   我的两个儿子,可不是宇文赟那样的败家子,宇文家,也绝不是即将消失的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