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战争序曲(一)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或许是由于一路从辽东巡抚、蓟辽总督晋升兵部尚书的关系,履新未久的大司马周咏竟然也在这一日傍晚拜访高府,而此时离圣节大宴礼过去尚且不到三个时辰。

  高务实此时正在楼上和刘馨讨论当前在蓟辽动兵的风险,得听大司马到访,刘馨便主动请求回避。高务实点了点头,让她先去隔壁房间休息,自己则先去换了一身宝蓝道袍,再去三楼的小会客室接待周咏。

  周咏此来高府,说起来还有点巧,他是在从皇宫回府的路上遇见了陈矩,这才知道陈掌印竟然来了高府。

  周部堂略一思索,觉得陈矩此行不简单,极有可能就是为了锦衣卫那些消息以及后续的事情。高司徒是在辽东呆过的,而且立过殊功,皇上如果要了解辽东方面出现这些变局可能导致的影响,派陈掌印向高司徒询问无疑是很合理的事。

  高司徒会怎么说?以上一次高司徒力主救援叶赫的情况来看,这一次他仍然有极大的可能会坚持再救一次,如此便涉及军务了,是他周某人的当管。

  周咏因为是三甲出身,在朝中显得资历不够,这一点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故而一旦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当然也很上心,这便是他主动前来拜访高务实的动机。

  当然,证明自己归证明自己,自知之明还是要有。高务实才是实学派的大老板,而且实学派在辽东的力量几乎全是高务实控制着的,这些情况周咏就很明白,因此辽东那边到底该怎么打,这个决定权只在高务实手中,他周本兵顶多能当个台前木偶,不来找高务实又怎么会知道这出戏该如何唱?

  “大司徒,锦衣卫此番若非虚报误报,则我大明恐怕很难置身事外。”虽然知道决定权在高务实,但周咏还是一上来就先表明了自己的判断,正色道:“叶赫乃满洲均势之所系,而科尔沁之存亡又是叶赫安危之所系。故我若不救科尔沁,则叶赫危矣,叶赫危则满洲危矣,满洲危则辽东危矣——此我大明所以必救科尔沁之所在。”

  高务实不动声色地反问道:“本兵的意思我明白,但这嫩江科尔沁部……要救他们可不容易呀!未知本兵对此部有多少了解?”

  虽然高务实看似随口一问,但周咏知道这番话有考校自己的意思,不敢怠慢,正色答道:“科尔沁部在喜峰口外,其地至京师原是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有百里。东有邻赉特,西有察哈尔,南临辽东边墙,北抵黑龙江。

  昔元太祖削平西北诸国,建王、驸马等世守之,为蒙古所自出。科尔沁始祖曰哈布图哈萨尔,乃元太祖弟,此后科尔沁各部皆其裔也,而此番咏与大司徒所议之科尔沁,乃是其中嫩江科尔沁部……”

  周咏这些年的辽东巡抚和蓟辽总督还算没有白干,对于算不上寇边主力的嫩科尔沁部算是有些了解,不过他的解释还是不太详细,当然也可能他只是认为高务实这一问不过是怕他根本不了解嫩科尔沁的情况,自己只要表明一下曾对其有过关注就够了。

  事实上科尔沁上溯始祖,至少应该提到所谓的内扎萨克八部,此八部为: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赉特、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

  这八部之始祖为哈撒尔,是也速该的次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二弟,他从少年时代起辅佐成吉思汗,为“蒙古共同体”的形成和大蒙古国的建立立下了极大的功勋。成吉思汗曾说:“有哈撒尔之射,有别里古台之力,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

  当然现在不必多谈哈撒尔,说回科尔沁。“科尔沁”一词源于鲜卑语,意为带弓箭的侍卫,科尔沁早前便为“怯薜”执事之一。

  “怯薜”是从各“千户”、“万户”中精选年轻力壮、武术高强、箭法出众者组成二千人的“科尔沁”,连同“各千户内选拣得宿卫八千人”共同组成一万人的亲军。科尔沁这个军事机构,平时是负责护卫帅帐的卫队,战时为冲锋陷阵的主力。

  当年,这支侍卫军由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统领,称为“带弓箭的豁尔臣”。在跟随成吉思汗征战中屡立战功。到了15世纪初,“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演变成哈撒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成了科尔沁部。

  科尔沁部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湖一带,大明洪熙年间因为与瓦剌相争被击败,阿岱汗和阿鲁台太师便率领一部分科尔沁人东迁,到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驻牧。从此,这部分科尔沁人就被称为“嫩江科尔沁”,简称“嫩科尔沁”。仍然留驻原地的科尔沁人,则被称为“阿鲁科尔沁”。

  达延汗重新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每翼三万户。重新划分领地时,保留了科尔沁兀鲁斯万户,尊称它为“阿巴嘎科尔沁”,使之同六万户并立于蒙古。

  当时科尔沁兀鲁思万户内部也分左右翼。左翼包括新明安塔奔、茂明安、乌拉特、塔打勒沁、卜打沁、阿勒塔沁、和郭尔罗斯七个部;右翼包括克里叶特、噶滚贺什格、主亦惕、吐亦别滚、伊克明安和萨阿赤惕六个部。

  科尔沁部在蒙古诸部中享有特殊地位,其在军事方面对兀良哈万户有统辖权。大明正德年间,达延汗死,漠北兀良哈万户反叛,发生战乱。为避战乱,嫩科尔沁部于嘉靖年南迁到已西迁的兀良哈三卫之地驻牧,成为叶赫部的近邻,没过多久便和有着部分蒙古血统的叶赫部结成同盟。

  前几年,由于图们汗在土默特东部遭到明蒙联军的痛击,而后炒花部又很快被高务实彻底覆灭,因此给嫩科尔沁部创造了机会,他们继续往西南扩展。

  不过这次扩展不太顺利,遭到扎鲁特等内喀尔喀部的阻滞,因此只好继续加强与女真叶赫、乌拉等部的联系,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同盟关系。

  在此前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嫩科尔沁与察哈尔的关系是时而联合进攻大明边境,时而互相攻伐,总体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而近几年,尤其是此前图们汗直接穿过嫩科尔沁部名义上的最南端领地攻击叶赫之后,该部与图们汗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首领翁果岱开始接受京华的秘密接触,通过叶赫部周转以及京华在长春的据点进行贸易。

  因为有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大明货物来源,科尔沁部这两年受白灾黑灾的影响较过去小了很多。然而正是因为走过了坦途大路,再让人回去走羊肠小道就无法接受了,故科尔沁更加重视与叶赫的关系,以免被断了这条输血管。

  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科尔沁努力维持与叶赫的关系,叶赫自然不能无视。即便不提他们与科尔沁在安全方面的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即便在商业上叶赫也无法做到对科尔沁的危险视而不见。

  叶赫本就是做二道贩子的,如果科尔沁这个新开张的大主顾被图们摁死,那叶赫岂不是也被断了一条财路?所以即便叶赫的使者还没赶到京师向高务实直接求援,但高务实在听到锦衣卫的情报之后也可以肯定叶赫会这样做。

  现在周咏这样一说,可见对科尔沁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高务实便也放了些心,颔首问道:“本兵既然了解科尔沁的情况,那就再好不过了。如今的问题在于朝廷尚未完成对察哈尔决战的全部准备。

  然而此番如果真要出兵干涉,光是暂时逼退图们其实并无意义。科尔沁与叶赫不同,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非是如叶赫建城营寨而居。如此我军即便出兵,也不可能代其固守某处,以逸待劳痛击图们。

  反之,察哈尔也是以游牧为主,此前丢了察罕浩特几日也没见图们心疼。这样一来,只要我军不曾重创图们主力,则图们就不可能真正受到限制——我军出塞,则他大可以退走;我军回师,他却又能再次出击。

  本兵当知我军劳师远征所费不菲,但在草原之上却又未必能寻及图们主力予以重创,如此这般来回拉扯,其利在虏而不在我……本兵可有良策?”

  周咏这些年都在于军务打交道,至少兵书还是读得挺熟的,因此立刻回答道:“这般局面之下,唯有攻其必救方可引图们上钩,而我军则当于中道设伏,守株待兔以破之。”

  高务实哂然一笑,问道:“那么本兵以为,何处是图们之‘必救’?”

  “这……正欲与大司徒商议。”周咏略有些尴尬地回答道。

  “难就难在此处。”高务实轻叹一声,摇头道:“对于真正的蒙古人而言,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他们的‘必救’之地。”

  顿了一顿,补充道:“或许成吉思汗的陵寝可以算吧,可惜我们并不知其所在,即便知道……那也不可能是在辽东塞外。”

  那是当然,成吉思汗陵虽然一直到后世都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但根据鄂尔多斯部这个守陵部落的驻牧地区就知道,大概率是在黄河河套或者附近地区,再怎么说也不会跑去东北。

  这就是游牧民族的一大优势,万里草原都是他们的生活区,虽然水草丰美之地总是最好的,但其他地区也并非不能过活,因此当他们在一地处于危险的情况下,只需要避走他地即可,谈何“必救”?

  只有反过来,游牧民族看待农耕民族,那才有很多必救之地。比如著名的“燕云十六州”就是其中典型,中原农耕民族只要丢了燕云十六州,多半就是被游牧民族压着打的时代。

  总而言之,周咏刚才这话虽然符合兵书之常理,但蒙古人原本就不在“常理”之内。

  按照高务实过去的想法,“收服”蒙古人不难,如土默特那样,只要先确保大明自身能够守得住,然后靠着经济影响,就能让蒙古人低头称臣;但是“收复”蒙古却不容易,因为收复意味着你得有能力灭了对方,可是把蒙古人撵走容易,灭掉……你首先得追得上,其次还要守得住,那样才可能啊。

  在大草原那种环境下,光是“追得上”就已经难如登天了,更何况守得住?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怎么守?无非你自己也派一支骑兵过去不停的追杀他们,让他们连放牧的机会都没有,这样才能消耗他们的实力,让他们要么选择臣服,要么选择流亡,舍此之外绝无他法。

  然而在没有机械动力之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情况只有一个:你的骑兵比蒙古骑兵更强大。

  大明准备察哈尔决战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年,难道真是正面战场打不过么?显然不是,因为漠南之战就已经表明,在正确的火器使用思路之下,火器部队已经具备了与蒙古骑兵正面作战的能力。而在辽南之战、辽北之战结束后,这种优势便表现得更加明显。

  可以说,如果能有一场仗是图们拿他的六万铁骑与明军主力打正面决战,高务实一刻都不必等,直接调集蓟辽主力出塞就能一战灭掉察哈尔。

  问题是图们又不是傻子,三场大战下来他还看不清这种趋势么?他和布日哈图绝对不会再做这样的试探,更别说决战了。他们只会再次祭起蒙古人的老套路,从整个战略层面都执行“曼古歹”战术。

  曼古歹战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实就是只有我打你,不让你打我。

  所以这些年大明做的准备都是些什么?一方面是继续强化边境防御,另一方面是加强步兵反骑兵,但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借着土默特臣服的利好,不断积攒骑兵,训练培养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高务实为什么不肯让辽东李家军损失太大,为什么格外重用骑兵将领麻承勋等人?就是因为他们手底下都有很多骑兵苗子。

  然而这一次并非要对整个察哈尔进行大决战,考虑到李家军的立场还不明确,自然是能不用最好先不用,那么辽东方面能够用得上的骑兵部队就不是很多了。

  高务实刚才和刘馨已经计算过,以麻承勋所部为核心集中辽河以东能够集结的骑兵主力,大概只有八千左右。并不是辽河以东的骑兵总兵力只有这么多,而是只有这些是可以确保随时能出征的。

  拿这八千骑兵主力出塞去救援叶赫、救援科尔沁?怎么看都似乎不够稳妥啊……

  ----------

  感谢书友“曹面子”、“大哥的弟弟叫二哥”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