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渤泥国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殿下,妾身从来都没有这么开心过,跟你在一起,真好……”  还有些娇憨的马欣靠在朱瞻基的身上,丝毫不顾自己有些稚嫩的身体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岛上现在除了朱瞻基再也没有别的男人,那些宗室嫌岛上不好玩,被督马含带到三宝颜去热情款待。就连内侍们,都被朱瞻基给赶走了。  这里除了沈黛儿,其他女人都被朱瞻基调教好了,连温泉都一起泡了,还做过各种羞人之事,所以在这个没有其他人的海岛上,仅穿亵衣,根本不算什么。  马欣自小父母宠爱,家境甚好,从来没有吃过苦。到了宫里,她的年纪最小,不争不抢,朱瞻基对她另眼相待。。也没有人敢欺负她。  所以虽然身处后宫,但是难得保持了纯真的心态。  朱瞻基也只穿了一件小衣,露出了粗壮的大腿和健硕的身体,躺在了一张躺椅上。他笑着望向了刘承徽她们,问道:“你们呢?开心吗?”  刘承徽笑着说道:“自古以来,女子出嫁就不得随意出入家门,一辈子就只能活在后院里。妾身等人还有幸能跟着殿下远赴万里游玩,以前实在是不敢想。”  朱瞻基笑道:“我也知道礼教约束甚大,特别是对你们女子。以后有时间。就多带你们到处走走,看看,不至于拘在宫里。”  这个时代的女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她们只能活在男人为他们划的框框里面,根本不敢逾越一步。  他坐起身来,笑道:“休息够了吗?谁愿意去陪我一起戏水?”  几女都有些不好意思,只有马欣攀着朱瞻基的手臂说道:“殿下,妾身还没有学会游水呢?”  朱瞻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笑道:“好,我再去教你游水……”  朱瞻基大踏步地抱着马欣踩着粉红色的沙滩来到浅水处,然后一把将她丢了下来。  马欣一下子掉在半米深的海水里。摇摇-欲坠身上的亵衣被打湿,在身上印出了一个美丽的弧线。  她嬉笑着用手泼着水,跟朱瞻基打起了水仗,开怀地大笑着。  沈黛儿有些扯了扯身上的亵衣,才有些惊讶地轻声问道:“刘承徽,殿下平日一直如此亲和吗?”  刘承徽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殿下血脉高贵,却平等待人,我们都要珍惜这份福分。”  剩下的几女都比她的身份要低,听到她的说教,一个个都连忙正身应下。  虽然这个海岛风景秀美,但是朱瞻基不可能在这里一直玩下去。时间对他来说是奢侈的,而这样的放松机会,对几个女孩子来说,更是奢侈的。  在岛上只是过了一个夜,第二日,就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回霍洛岛。  他们这次一来一回,加上玩了两天,就是五天时间过去了,舰队也该启程前往渤泥国了。…。

  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虽然整个舰队的行踪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但是五百把刀,五百支铁矛的头,跟其他的货物一起转运下去,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三月十四,船队即将从霍洛城出发之际,渤泥国第二批的迎接人员抵达了霍洛城。

  让朱瞻基有些意外的是,来迎接他的竟然是个女人带队,竟然是如今的苏丹王妃黄元丽。

  当舰队浩浩荡荡地向着渤泥国航行的时候,朱瞻基叫来了张谦和周航,开始认真询问关于如今渤泥国的详细情况,这一问,才知道自己一开始想的岔了。

  如今的渤泥国与后世的文莱国并不是一回事,后世的文莱国只有一小块地方,但是现在还包括了文莱北部。。属于大马的大片区域,包括后世东马的首府亚庇。

  而亚庇,就是渤泥国的华人王爷的据点,如今的渤泥国,跟苏禄国一样,都不止一个王爷,并且两个王爷不分大小。

  而这一切,还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在以前,虽然早就有了渤泥这个名字,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属于一个部落,或者说是一个地域名称。

  渤泥国的势力一直不大,所在的婆罗洲北部地区,在以前一直属于满者伯夷国控制。

  在抵抗元朝的过程中。满者伯夷实力受损,当时的渤泥王马合谟沙才又有心复国。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渤泥国的华人王爷黄森屏,也就是死在应天府的那位渤泥国麻那惹加那。

  黄森屏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祖籍福建泉州鲤城区熙春铺市曹巷竹西,父亲叫黄良辅。

  洪武八年时,黄森屏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因黄森屏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升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因为当初与监军太监的矛盾。摇摇-欲坠黄森屏后来与朝廷有了隔阂,率领家族以及乡党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

  他们沿着婆罗洲的北岸想要寻找一处没有大型势力的无人区,最后在婆罗洲东北角的山打根地区上岸。

  当时在山打根西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满者伯夷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并不是一个安定的地区。

  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的称号,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一字并肩王”。

  为了笼络黄森屏,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公主的称号,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

  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此后的三十年间,两股力量亲密无间,发展迅速。华人由东部的山打根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后世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

  永乐元年,马合谟沙去世,儿子哈桑继位,由黄森屏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监国摄政,所以文莱史一般不把哈桑当成第二世苏丹。

  永乐五年,哈桑因病去世,有两年大空位期。在这两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永乐六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麻那惹加那的名义亲率150多名亲威、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

  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

  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也无法承受回到家乡之后的巨大喜悦,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应天府后,十二月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

  去世之前他向朱棣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山打根附近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

  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

  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

  永乐七年,渤泥新王遐旺,也就是黄元孙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

  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满者伯夷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

  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回到渤泥的遐旺黄克孙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摇摇-欲坠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

  张谦和周航他们曾经在渤泥国驻扎一年,对渤泥国的局势非常了解,在他们的解说下,朱瞻基对渤泥国的固有印象才得到了改变。

  因为受到后世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他心里的渤泥国一直是个弹丸小国,并且跟华人关系虽然密切,却不属于华人。

  但是这个时候的渤泥国是包括是后世东马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东马的的地域,一直是华人的地盘。

  而渤泥国的一个王爷是华人,另一个王爷的王妃是华人。

  黄元丽嫁给了艾哈迈德,她们只有一个女儿黄桂姑。

  黄桂姑性格豪爽,看中了一个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这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叫沙里夫阿里。

  而这个沙里夫阿里也的确是个能力出众之人,如今已经成为渤泥国的后起之秀,也是第三任苏丹的不二继承人。…。

  “这位遐旺,黄元孙的能力如何?”朱瞻基对黄元孙并没有太深的印象,黄元孙到应天府的时候,他那个时候还不到十二岁,天天在深宫里,并没有见过此人。

  张谦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年来,内臣也常打听渤泥的消息,黄元孙虽然比不上其父,但也是守成之人,如今的渤泥国在他的带领下日趋兴旺。”

  “那他麾下如今有多少人口,多少将士?”

  “两王麾下人口不足十万,将士不足五千,还都是民壮……脱产将士不足五百。”

  朱瞻基摇了摇头,这样的力量还是太小了,指望不上。

  不过渤泥国本来就是在夹缝中生存,东部,北部是苏禄国,西部,南部有满者伯夷。。麻喇迦,还有大明如今的旧港宣慰司,他们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

  旁人不知道,朱瞻基可是很清楚,在黄元丽的地盘上,有一处世界级的大油田。这里出产的轻质油,甚至可以直接加到油箱里面。

  虽然现在距离内燃机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既然要制定长远的计划,这些必须要考虑进去。

  婆罗洲这个地方的土地比较贫瘠,一年有半年都有暴雨,土地里面的有机物都被冲刷走了。

  而且岛上的环境恶劣,不是高山密林就是沼泽地。人们只能在岛的四周生存。岛中央有无数的毒虫,毒蛇,还有十米长的大蟒蛇。

  但是这里又是一处宝地,北部有石油,南部有煤矿,西部又有无数的金矿,岛上的森林里面有无数贵重木材。

  虽然现在开发比较困难,但是在未来,这里还是值得期待的。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跟张谦说道:“渤泥国小势微,四周强国环绕。这里孤暂时不做安排,不过,此行到了渤泥,你们二人帮孤看看,这个这个沙里夫阿里是否值得扶持,他与黄元孙之间,有否可利用的地方。”

  两人抱拳应是。朱瞻基又说道:“今晚我要款待黄元丽一行,你们二人也一同作陪。先下去稍事休息吧。”

  他们二人退下。摇摇-欲坠朱瞻基又叫来了孙林。

  孙林的咨情司建立不久,对大明国内的布网才刚刚结束,对大明境外,现在也就只有东瀛和朝鲜才展开。

  他们如今手里的他国情报,也都是从通政司和锦衣卫,以及�监搜集过来的。

  所以在抵达渤泥国之前,也需要安排好驻守渤泥国的间谍人选。这边的情报网,不可能一下子铺开,只能先安排一两个人,然后由他们来发展下线。

  而间谍的最佳人选,当然是负责贸易的太监最合适。因为负责贸易的太监,手里面有资金,不需要时刻发愁经费,而贸易代表,在他国发展间谍网络,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怀疑。

  金阔与孙林商议了一番,安排了一个叫廉惜恩的长随太监。此人原本就曾担任过采买一职,让他负责在渤泥国负责木料,珍珠采买,同时组建咨情司的情报网络,也算是人尽其才。…。

  火红的夕阳在西边的海平面上撒下了耀眼的光芒,海风轻拂起了黄元丽灰白色的头发,在夕阳下也闪耀出一片金黄。

  一阵重重的脚步声传来,不用回头,黄元丽就知道是特曼贡亲王走了过来。在这艘船上,只有他能够肆无忌惮地大步行进。

  他挥了挥手,几个护卫和侍女就行了礼后,退开了几步。

  “王后,已经都问清楚了,太孙殿下在苏禄并未与任何人谈过关于南洋局势方面的话题,他就像是一个商人,只关注贸易,然后喜欢观赏美丽的风景,对几位妃子也很关爱。”

  黄元丽回过头来,身子矮了一矮,向特曼贡行了一个礼,才说道:“贵为皇太孙。。却不顾风急浪险,远赴重洋,这位太孙殿下此行当不为欣赏美景。大明有无数远见卓识之人,怎会因为这样一个缘故,就舍得让太孙殿下赴险?据说陛下最为重视这位太孙,怎舍得他离开大明,离开自己的照拂?而且,虽然只是短短地见了一面,也能看出,这位太孙殿下并非常人!”

  特曼贡笑道:“他当然并非常人,老朽从没有见过如此高大俊伟之人,面对他,老朽就为之胆颤。”

  黄元丽轻声说道:“真是因为身材高大吗?”

  特曼贡迟疑了一下。深思了起来。黄元丽叹了口气说道:“气势,太孙殿下身材高大,但是更难得的是拥有逼人的气势!老妪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像他一样如此傲骨嶙峋之人,不愧是天朝上国的太孙殿下啊!”

  虽然出身大明,但是黄元丽幼年之时就随父兄来到了渤泥国。在渤泥国,一个王爷是她的兄长,一个王爷是她的丈夫,她也早就把自己当做了渤泥国的主人。

  渤泥国势弱,这些年南征北战,她自己也曾提刀上阵,并不是一般的柔弱女子。

  现在,她虽然依旧认大明是故国,但是坐在这个位置,当然也更偏向渤泥国。

  特曼贡又说:“在吕宋。摇摇-欲坠这位太孙殿下将吕宋岛划为吕宋府,许柴佬成为了第一任吕宋知府。如此看来,这次大明是否要把南洋各国都纳入国体?”

  黄元丽苦笑了一下,叹道:“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今后我等再不需担忧满者伯夷,苏禄侗王的威逼,安心享福了。”

  在南洋,只有满者伯夷这样的大国,才真正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一国之君。其他各岛,都不过是以部落形式聚居,所谓的君王,也不过就是一个部落首领。

  虽然名义上好听,但是日子过的跟大明的一个地主老爷还不如。

  如果被纳入大明国体,就像旧港的施进卿,原本在南洋一个不起眼的小势力,现在却成为了一方霸主,连满者伯夷国都要看他的脸色。

  当初兄长远渡重洋,想要让大明接纳渤泥国。但是大明陛下只是安抚了一番,派了军队和两个太监来照拂了一番,却不肯接纳渤泥。…。

  这几年,满者伯夷和苏禄侗王都不敢再侵扰渤泥国,其实还是托了大明陛下的福分。

  说来说去,还是渤泥国太小,太穷。不像麻喇迦一样位于海路要害,也不像旧港一样四周都是无垠的农田。

  除了一些木材和珍珠,渤泥国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出产。

  两个人相谈了好一会儿,都猜不出大明的太孙殿下为什么会冒险前来南洋,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看看南洋的风景吗?

  她们向着右前方的那艘巨舰望了过去,那艘巨舰遮天蔽日,而他们身下的千石海船,还是当初大明陛下赠送于渤泥国的。

  想想自己家以前不过是福建的一户小地主,虽然现在贵为一国王后,但是跟大明帝国的太孙相比,这相差依旧太大,想巴结都巴结不上。

  这个时候,巨舰上的士兵挥动着两个旗帜,而留在她们船上的一个传令兵也挥动着旗帜回应了一番。。然后向着她们走了过来。

  传令兵行了一个军礼,说道:“王后,西王,殿下已经备好了御膳,两位可以带着亲眷登舰了。”

  特曼贡不敢怠慢,抱拳回了一礼,说道:“上使稍候,鄙人马上安排。”

  黄元丽这个时候问道:“上使的旗语似乎与寻常旗语不同,传递的信息也更多啊?”

  传令兵笑了笑,回礼说道:“如今我大明水师已经改为海军,这旗语与以往也有些差异。细微之处,就不是我等小兵可以置喙的。”

  见问不出什么,黄元丽也就不再询问,跟特曼贡说道:“那就让他们都准备一下吧,太孙殿下请客,让所有人等都要自矜一点,不要丢人现眼了。”

  舰队依旧在借着微弱的风势航行。黄元丽他们的舰船靠近了朱瞻基的旗舰,但是中间依旧留了十几米的距离,不敢靠的太近,发生撞击。

  跟旗舰相撞,他们这艘船就绝无幸理。

  一艘传令船被系上了绞索,慢慢地放了过来,黄元丽他们上了传令船,旗舰上的士兵绞动了绞索,就把小船拉到了旗舰的下面,然后他们沿着木制的楼梯,登上了旗舰的上层甲板。

  上层甲板上,首先入目的是一堵石头墙,这种石头他们都没有见过,墙上还有几名内侍值守。进入了墙上的门洞,才到了分布着众多桅杆的甲板。

  让他们震惊的是,在石头墙的后面,有几十门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大炮。

  这与他们以往见过的那种粗苯的小炮都不同,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种大炮的威力有多大,看到那长长的炮管。摇摇-欲坠他们怀疑能打出五里地都不止。

  除了黄元丽和特曼贡,随同做客还有渤泥国前往大明出使的正使。也是黄元丽的侄儿,渤泥华人王爷黄元孙的弟弟黄元亮。

  另外几个也都是黄元丽特意带过来的渤泥国的下一代优秀人物,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希望能跟这位太孙殿下能套套近乎,要是得了太孙的赏识,家族就会重点扶持。

  不过,现在看起来,任重道远啊!

  因为这位太孙殿下的身边,有太多人想要挤进去了。

  从甲板处向后穿过桅杆和密集的绳索,是三层十余米高的甲板,他们被带到了中间一层,这里也是大明太孙宴请重臣的地方。

  众人虽然是第一次登上这艘巨舰,却也不敢四处张望,老老实实地低着头,被内侍带到了三层甲板上。

  光是这艘像一个城镇一样的巨舰,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大明帝国的强大。

  这个时候,一个略带尖细的嗓音喊道:“大明帝国,皇太孙殿下驾到……”

  众人不敢轻慢,连忙都跪了下去。“恭迎太孙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