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问计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太孙殿下,赵王殿下来访……”

  朱瞻基从春夏秋冬的粉臂玉腿的纠缠中坐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身上的骨头发出了咔啪的声音。

  四个女孩子一个个了粉脸含羞,夹杂着初醒的慵懒,让朱瞻基忍不住又把手攀上了她们的娇美山峦。

  被他捏住了秀峰的秋月忍不住嘤咛了一声,呼吸也忍不住变的粗了起来。但是她没有躲闪,反而主动贴近了朱瞻基,方便他的行动。

  “现在何时?”

  门外传来了刘万的声音:“殿下,辰时三刻了。”

  也就是还不到八点,能让养尊处优的赵王这么早就爬起来找他,想必他对海贸生意重视无比。

  “让赵王叔等一会儿,端水进来洗漱。”

  温柔乡是英雄冢,虽然舍不得身边的温玉软香,朱瞻基也不能一直沉迷于此。

  春夏秋冬四女作业被朱瞻基折腾了半宿,这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激情让她们一个个死去活来,不能安睡。所以,今天早上都有点起晚了。

  听到外面的动静,她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寻找被朱瞻基丢的到处都是的小衣,挡住自己的身体。

  不过,她们的羞涩更像是勾引,逗的朱瞻基忍不住又逞了一番手足之欲。

  她们强忍着羞涩,穿上了小衣,然后就立即为朱瞻基穿戴了起来。

  伺候了朱瞻基洗漱完毕,她们才开始装扮自己,等李亮他们送来了早餐,又开始伺候朱瞻基吃早餐。

  吃完了早餐,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去见朱高燧,而是又按照道家的呼吸法,调息了三个周天,耗费了一刻钟,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一进大厅,朱瞻基率先行礼道:“赵王叔,请恕侄儿昨日才抵达京城,疲惫不堪,所以起床晚了。”

  “是我太心急了,一大早就来骚扰瞻基,还请见谅。我也要恭祝瞻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此次北征,立下汗马功劳。”

  相比半年前,朱高燧这次的态度要更加亲密了。不过朱瞻基很清楚,这不是因为自己,完全是因为他目前控制的海贸生意。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大明也开过几年海贸,不过当时都是打秋风的多,真正来做生意的少。

  虽然大明号称万国来朝,但是赚了面子,丢了里子。

  后来恰逢张士诚逃往海上的旧部与倭寇联合作乱,大明剿之,自此开始海禁。

  但是海禁只是针对百姓,大明与他国的联络一日不曾中断,贸易也在其他小国的强烈要求下,继续延续。

  不过这个时候,所有商人和地方政府都没有了贸易的权力,只有內监才有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权利。

  內监是为皇室服务,赚来的钱财也都归于内库,属于皇室的私房钱。

  通过海贸,太监的势力也扩张的很快,在开国之初,大明的太监不过万余人,但是到了朱棣时期,太监的规模已经扩张到了近十万人。

  不仅仅在应天府,在江南各大富足地区,都有太监们的身影,他们收购国内物资,售于国外商人,还有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车队,甚至自己的工厂。

  像皇宫西侧的内库诸监,占地将近百万平米的区域,就有超过二十家工厂,超过三万名宫女和太监,一辈子都要在那里面工作到死。

  他们每天工作大半天,没有自由,没有节假日,只有微薄的薪水。除了面对自由上的压迫,他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精神压榨,甚至内体上的凌辱,没有一点人权。

  不过他们也给大明皇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朱棣能够五次北伐,收复云南和交趾,主要就是依靠他们赚取的利润。

  这项利润,是任何亲王都不敢觊觎的。但是朱瞻基通过海贸拓展的商路,却给其他皇室成员指出了另外一条路。

  依靠自己的皇室身份,拿到进出口的批文,甚至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生意,只要肯卖出批文,就有无数的商户愿意花钱买。

  虽然朱高燧的态度和蔼不是因为认命,只是想要从如今內监的锅里分一杯羹,但是朱瞻基也是乐见其成。

  身为一个太孙,一个未来的皇帝,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所有的生意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明想要发展,仅仅只肥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比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表现的比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几百万旗人腐败,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比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就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比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就不能变。

  建文帝上台就变了朱元璋的许多政策,朱棣上台更是将大明律几乎重新修改了一遍。

  那些天天喊着祖宗大于天的人,其实就是一些腐儒而已。

  真正的文人,其实都一直在不停地研究历史的得失,想要寻找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现在还是明初,儒家还没有完全占据发言权,所以变法的阻力其实并不大。

  但是有些东西想要改变,却比变法更难,比如观念。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在跟朱高燧的交谈中,就能占据引导地位了。

  寒暄了一阵,进行了一番没有营养的对话,朱高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感兴趣的方面。“外界传言,此次北征,瞻基拿出了近五百万两白银,充当军资?”

  朱瞻基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为了这次北征,我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朱高燧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没有丝毫隐瞒,直接就回答了他的问题。所以他也一时之间被惊呆了,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时春见朱高燧失态,连忙说道:“太孙殿下高义,如此巨额财富,实在骇人听闻啊!”

  朱高燧这才反应了过来,说道:“这么多银钱,我这一辈子还从未见过。”

  朱瞻基笑道:“所谓银钱,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我等出身皇家,不愁吃穿,再多银钱又有何益?将这些银钱交于皇祖父,能换来三军将士归心,奋勇杀敌,这才是正途。”

  朱高燧一边摇头,一边叹道:“你如今尚未开府,不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苦处。像我如今就经常入不敷出,为了银钱愁白了头发。”

  朱瞻基故意说道:“王叔乃是亲王俸禄,赵王府一应耗费应该不至于紧张吧?”

  亲王仪仗,卫兵都是朝廷出钱,几万亩的土地,每年的产出也足以应付消耗。如果不是置办军械,即使有些紧张,但是也还过的去。

  朱高燧却欺朱瞻基没有开府,不懂民间疾苦,好好地诉了一番苦。

  直到看到朱瞻基已经听的有些厌烦了,才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瞻基既然有来钱的渠道,王叔今日也想跟瞻基讨教一二。我省吃俭用,也凑了五万两银子,希望瞻基能顾念叔侄之情,给我指点一番门道,看看这些银钱,做什么好。”

  朱瞻基楞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这个时代的人还有些单纯。他们虽然想要赚钱,但是首先还在考虑做什么事,怎么做。

  而不是像某个时代一样,只是依靠自己的身份,就能做空手套白狼的勾当。

  朱高燧虽然是皇子,是亲王,但是现在想到的还是做什么生意能赚钱。

  当然,这种单纯只是因为他不懂,也许当他看到有更快,更简单的赚钱方法,他会变得比任何人都贪婪,但是最起码现在,他的心里想的是踏踏实实做生意。

  朱瞻基也不隐瞒,将他跟高丽和东瀛做的生意介绍了一番,当然,中间的银钱兑换这道程序,朱瞻基不会说。

  不仅仅是朱高燧,包括任何人,以后想要做海贸,只要老老实实缴税,都可以。但是银钱兑换这个业务,绝对要被皇帝本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