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寿命很紧张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开元二年,四月,柳绿枝头。

  长安城东通化门外七里处,灞水流经。

  灞水东岸一庄园里。

  一群人看着一个少年面前铜制作的管子。

  然后少年把燃烧着的小火把凑到上面陶瓷烧成的有很多小孔的东西上。

  ‘嘭’的一声轻响,那个拇指粗、一寸长的陶瓷东西上出现火苗。

  “成了,晚上诸位可用它来照亮读书,切记莫要走水。”

  少年笑着与周遭学子打扮的人说。

  众学子围观,一人看罢,双手抱拳,对少年深施一礼:“李易贤弟资助我等烛火之光,我等无以为报,实是惭愧。”

  其他学子纷纷行礼,目露感激之色。

  少年摆摆手:“诸位仁兄,不必谢我。待到富贵日,莫忘苦寒人。”

  “贤弟大义,我等定将牢记。”方才那人又道。

  众人再次行礼。

  然后看着李易关了那个铜管上拧的地方,火苗熄灭。

  接着他们一个个兴奋地跑回庄上自己的房间。

  四月的长安还是清冷的,可是他们的屋子里却暖和。

  屋中除了架起来的与别处卧塌不同的木床,还有沿墙边修建的火道。

  屋与屋,火道相连,每六个小屋后有一砖石修砌的烟囱。

  六个小屋共用一灶,学子轮流添烧石炭,屋中温暖宜人。

  且不说众学子,点燃沼气喷火灯的李易也急匆匆回主屋。

  进到屋中,关上门,落闩。

  李易默念:“出来一下,看我涨多少寿命?”

  随他默念,他面前出现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屏幕。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数字:1550

  李易拍拍胸口:“又挺过来了,很好,增加了1200。”

  说着他擦擦汗,心有余悸。

  之前数字是350。

  意味着他还能活三百五十个时辰,换成小时是七百。

  换成天的话,二十九天多一点。

  到时间,他就消失,生命消失。

  去年十月穿越而来的他带了这么一个系统。

  只要他能够促进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系统便奖励寿命。

  同时寿命的时间也能兑换他需要的技术资料和实物。

  比如说这个沼气池和简易沼气灯制造方法,就是他拿命换来的。

  用了四百个时辰交换而来。

  而更好的沼气灯,换不起。

  但他不急,沼气使用是一系列,后续还有收入,细水长流。

  此地乃京城东郊,庄园占地一千亩。

  李易穿越来时手续齐全,无人怀疑。

  庄园中有四十二个外来长安的学子免费居住,为李易提供寿命。

  学子们学习努力,增长知识,他增加寿命。

  为了让学子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涨知识。

  他叫雇佣来的佃户和买来的官奴管事、男仆女婢修了火墙。

  “春天了,该想办法赚钱,不然养不起人啊。”李易看到数字,稍稍安心道。

  他拥田千亩,留八百亩招佃户十家。

  作为主家的他提供牛和犁,收租两成,低于别家三成。

  他又说负责佃户租庸调,十家人便打败其他竞争者,喜气洋洋过来了。

  去年冬小麦种下去,再有一个半月收割。

  要给朝廷交夏粮了。

  两成的租子根本不够给出租、庸、调。

  所以李易要想其他办法赚钱。

  好在他一冬天没闲着,有所准备。

  ***

  晚上天黑,管家宋德招呼着众人过来吃饭。

  到主家的会议厅里,四十二个学子也赶过来。

  平日里每十天,东主李易会请学子们吃顿饭,有肉,补充营养。

  学子们住宿免费,其他的李易不管。

  倒是冬日时候有四个得了风寒的学子发烧。

  李易用两个时辰生命的代价换了一盒感冒药。

  偷摸兑在姜汤水里给学子灌下去,好了。

  一人两片就好,药盒里还剩了不少。

  他怕请郎中灌中药慢,然后传染给别人。

  此时十户佃农有五户三口人,年轻夫妻加小孩子。

  三户四口人,年轻夫妻加两个小孩子。

  两户五口人,年轻夫妻加三个孩子。

  管事一个,男仆四人、女婢四人。

  整个家中四十六个人,算李易四十七。

  今天距离上次聚会没到十天,才六天。

  但这不是有沼气灯了么,庆祝一下。

  主要是李易想试一下新的东西,看大家喜欢不喜欢。

  今天吃的是牢丸,即饺子。

  猪肉蒜黄馅的饺子,蒜黄庄子里自己发的。

  今天吃蒜苗,是为了要种大蒜看蒜的情况。

  四月开始种,九月左右收获,还能再种一茬。

  李易留出来一百亩地种蒜,基肥已下。

  等三个沼气池中的一个先用完,用沼肥进行追肥。

  现在重头戏来了,能不能赚钱,就指望喜欢些东西。

  管事宋德端来一个大碗,里面是黄黑色的液体。

  闻着有股五香味。

  “此乃我家东主研制的酱油,诸位可蘸牢丸品尝。”宋德郑重介绍到。

  学子和佃农们一脸肃穆,等待管事分发。

  管事拿起个匙子,一人一匙子,舀在陶碟中。

  一人一匙子酱油,用筷子夹牢丸,众人小咬一口,然后……

  “好吃,美味无比,李贤弟大才。”一学子赞赏。

  其余人等纷纷附和,好,好吃,必须好吃,哪怕不好吃也得说好吃。

  没办法,白住人家房子。

  何况今天晚上又有不要钱的灯。

  其他佃户,除了两个不能吃牢丸,只能吃稀食的小家伙,其他十七个孩子也礼数不缺。

  孩子在和学子们学习,李易为他们提供笔墨纸砚。

  所以十户佃农,除了种地,其他的活也主动要求给东主作。

  李易尝一尝酱油,嗯!味道不错,纯酿造的就是比勾兑的好吃。

  一顿饭吃罢,李易休息,准备卖酱油。

  学子们回自己小屋子,按照李易的操作方法,把延伸进屋子里的小铜管上面的陶灯点燃。

  屋子里登时明亮起来,比蜡烛亮多了。

  一个个捧着书苦读,偶尔记下心中所思所想。

  翌日早,由于今天要种蒜,庄子里的人开始一天三顿饭。

  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喝了小米粥,吃一个煮鸡蛋,进学堂先自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清脆的诵读声从学堂里传出来。

  听着声音,干活的佃户们一时间浑身充满了力气。

  附近一个庄园中,此时有一年约三十几许的人侧耳倾听。

  片刻后,他指着李易的庄子问:“那是谁?”

  他左近一个始终弯着腰的人尖声回道:“原是一族,后相继爆毙,只活几人时,遂招同族孤幼李易入族,未几,几人赴族人之前尘。”

  “为何有幼儿颂读千字文之声?”此人又问。

  “回太尉问,李易今岁刚入舞象之年,弱不及冠。然!懂学业,知教化。”

  “去岁冬,招佃户有十,又买奴婢九人。”

  “后建窑烧砖,冬日成屋,许京城无根学子借住。”

  “学子念其恩,教佃户子以学文。”

  被呼太尉者,面露笑容,道:“还有这等少年?不若你我更衣去看。”

  “太尉……”旁边人犹豫。

  “可有凶险?”太尉问。

  “倒不曾。”

  “如此且去。”

  两个人换一身普通的衣服,也不牵马,转个方向,绕路过去。

  这时四十二个学子也纷纷起来,洗漱一番,到牛棚、猪舍、鸡圈打扫。

  那两人正巧赶到,看一群学子干这等农活,很是吃惊。

  太尉来兴趣了,溜达到牛棚。

  未见牛先看到了一副对子。

  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联:附首甘为孺子牛

  “好联,好字。”太尉仔细品味后称赞。

  转过头,到猪舍,同样一幅对联。

  上联:无豕不成家

  下联:去国难守族

  太尉看到这个,倒吸一口凉气。

  现在可是族在国先,这幅对子却说无国即失族。

  他攥了攥拳头,又去鸡圈。

  鸡已经被放出来了,学子们打扫上下两层的鸡窝。

  上层不用管,鸡窝里横隔栏下面的鸡粪掏出来。

  然后太尉又看到一幅对联。

  上联:每啼晨晓凤鸣去

  下联:常念暮夕禽唤归

  他眼睛闭上,轻叹:“唉~~~”

  他想到了自己的这个太尉官职就是皇帝弟弟给的。

  皇帝弟弟实在是不想再手足相残了,就把兄弟们放在一起。

  在朝上,皇帝弟弟自然是龙,如凤凰凌天。

  等下朝,皇帝弟弟又是跟兄弟们抛开其他的身份。

  鸡存凤鸣志,但却暮来归。是因为有家人吗?

  “一个对联写胸怀,一个对联写家国关系,一个对联写亲情,好才华。”

  太尉被震撼到了。

  明明是一个普通农庄,感受到的却是磅礴的气度。

  那少年,何许人也?

  耳边持续响起的孩童读书声,如仙乐般在萦绕。

  这,便是大唐子民?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孩子们的声音继续传来。

  太尉突然笑了,是啊,推位让国,这是说自己和自己的父皇吗?

  就在他想的时候,一个打扫完鸡圈的学子凑过来,拱手:“这位仁兄请了,你也是慕田居而来?”

  太尉愣了一下,随即明白。

  对方是含蓄问,你是不是也没钱住房子了,所以跑到这里。

  不过他一琢磨,觉得也对。

  现在冬小麦没有成熟,去年的存粮也吃差不多了。

  于是粮价高,对外来长安生活的学子们来说殊为不易。

  再过一个月,是真正的青黄不接了。

  “此来看看,不知那东主可在?”他含糊了一句。

  “种蒜呢,若仁兄不急,且待他晌午回来。”学子指一个方向。

  “多谢,还是我前去为好。”太尉抱拳,与身边人朝那个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