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北魏版陈岩石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抱抱书友“傲娇腹黑眼镜男”——来自一个全职新手衷心的感谢。

  ————————————

  阳固,表字敬安,北平无终人。

  年少时倜傥风流不拘小节,快意恩仇不置产业,尤其爱好舞刀弄枪。二十六岁时突然顿悟,于是开始博览群书,不久就文名远扬。

  太和十九年在宋王刘昶麾下任江陵将军,随大军一起围攻义阳。

  刘昶为人刚愎自用且残忍好杀,每逢军令颁下,将吏无人敢言。

  只有阳固敢于违逆刘昶不合理的命令,与之据理力争。

  刘昶大怒,想要杀他,却又苦于没有正当理由,于是玩了一手借刀杀人之计:命令阳固督帅进攻义阳的先锋部队。

  义阳是坚城,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得下来的,打赢时你也可能已经送了命;你打输了,我就军法从事——光明正大杀你的头。

  主帅很无耻,属下很无奈。

  但阳固满不在乎,不吵不闹、不骂领导给自己穿小鞋,居然领着军队打得有声有色。

  刘昶本是没安好心,这下子也被阳固折服了,于是大军返回洛阳后向孝文帝元宏极力推荐阳固,阳固才得以老树开花,以三十六岁高龄被任命为大将军府参军。

  后随刘昶镇守彭城,又在元勰麾下任职司马,一起镇守与梁国交战的第一线——寿春。

  在北平太守、汾州刺史任上,阳固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执律平允、依法断案,荒年多次向中央上书要求豁免汾州应贡的钱粮,更为当地争取到大量赈济的粮米,使成千上万的灾民免于饿死,深得百姓爱戴。

  此后回到中央,历任太尉西阁祭酒、廷尉评、给事中、治书御史,虽然远离了战场,性质比较接近文职官员,但依旧没‘学聪明’,还是不给大人物留面子:上书弹劾世宗皇帝的弟弟广平王元怀、汝南王元悦及妹妹南阳长公主不法事,震惊朝野;出使北疆的怀朔镇,喝兵血的贪污镇将望风而逃,仍被阳固依法严惩;弹劾背景雄厚的弘农太守裴粲,直到其被免官。

  针对世宗皇帝本人身上存在的问题,阳固也不惯着:崇重僧侣、不亲儒典;声乐奢靡,不尚俭朴;不早立太子,致使国本不稳、人心动摇……凡此种种,阳固劝谏的上书中均有提及。

  对,自己被立为太子,得以组建东宫班底:阳固也是尽了力的。

  对世宗当政后期的大权臣王显,阳固的原则就一个字:怼。

  王显盖了一所大宅院,百官都去恭贺乔迁之喜,阳固却出言讥讽,搞得王大权臣‘默然不应’;王显向阳固夸耀自己在任职岗位做出的成绩,阳固张口就是一句“有你这种聚敛之臣在朝堂上,还不如国家有个强盗一般的大臣呢!”

  王显怀恨在心,后来鸡蛋里面挑骨头把阳固罢官回家。

  这就是阳固,一个完全遵循自己内心道德法则去生活的人:错的就是错的,黑的就是黑的,我不仅心里清楚,嘴里也敢说出来。

  延昌四年宣武帝驾崩后,失了大靠山的王显也被处死。

  之后元诩登基改元熙平,魏国征发大军进攻硖石,身为南征军一把手的左仆射李平赏识文武双全的阳固将他调到军中,军中所有大事都找阳固商量,又命阳固全权负责水军的指挥。

  阳固不负众望,巧设妙计一举攻占了硖石外城,为长于陆战、不习楼船的魏军获得了第一场水战的空前胜利。

  大军北还后被清河王元怿举荐,任命为步兵校尉,加宁远将军衔。

  短暂的担任汝南王元悦郎中令后,熙平二年出任洛阳令。

  正光二年在前军将军任上受命主持军功奖励事宜,在朝堂上与尚书令李崇大吵特吵,为有功将士争取他们应得的利益,不屈不挠锱铢必较。

  最后在正光四年九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这人做了半辈子官,脏钱偶尔会碰,但从没拿回家过。

  从县weishuji、市长、团参谋一直做到师政委、监察部副部长,死后居然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亲朋故旧看不下眼,凑份子买了一口棺材才把他发送走了:“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这也是与阳固熟识的元遥能够调动洛阳县内的‘武警官兵’向青阳门和建春门增援的缘故:二人都是直肠子的暴脾气,都有一腔赤诚报国的热血,都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当官的典范。

  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捞不捞钱全靠个人修养制约的时代,当官当到了这种地步,比中寥寥几笔没啥干货的‘倒坐南衙开封府’可牛太多了。

  尽管脑袋上顶着个白月牙的‘包青天’形象在后世更加深入人心。

  而阳固的清名却无人知晓,已完全湮没在历史的漫天尘埃里了。

  元诩脑壳里打着闪现,觉得这个人确实很好,应该重用。

  要是就这么被叛军杀掉了,真的非常可惜。

  但历史似乎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史书中记载,熙平二年任洛阳令的阳固因母亲去世而丁忧在家,一心守孝,此后就不再担任洛阳令之职了;而现在已由熙平改元神龟,是神龟二年的正月了,这个时空中的阳固,却仍然在洛阳令任上。

  至于刘季明,这人在正史上更没有存在感。

  元诩闪现他时还是在中找到的一则材料,‘城南平等寺’条目中记载:在河阴之变中杀了满朝文武公卿大臣两千多人后,尔朱荣彻底控制了北魏中央政府,打败号称‘百万之众’的葛荣,俘获作乱于西北的万俟丑奴后,又击退了梁国扶立的元颢,声望达到了顶点,孝庄帝元子攸不得不将其加封为“使持节、天柱大将军、大丞相、太原王、增封邑通前三十万户、加前后部羽葆鼓吹”,比篡汉之前的曹阿瞒还牛气。

  而尔朱荣自恃有大功,毫不收敛,肆意插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任命权,孝庄帝元子攸新仇旧恨忍无可忍,最后变身古惑仔,以皇后生子为由把尔朱荣诓骗入宫砍死了事。

  于是,刚有稳定迹象的洛阳城再一次陷入了尸山血海之中,元子攸为躲避契胡大军的报复再次跑出了洛阳,最后被尔朱兆抓住用一根绳子勒死了。

  尔朱荣族中的兄弟子侄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等一大票契胡军将各自拥兵自重扶立皇帝,其中一度占领洛阳城的尔朱世隆将广陵王元恭扶立为帝,史称节闵帝。元恭任命尔朱世隆为乐平郡王、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控制住了北魏的中枢。

  尔朱世隆大权在握,就想给已故家主尔朱荣脸上贴点金,于是大兴土木,为尔朱荣在邙岭首阳山立庙。所以选址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过去有个周公庙:尔朱世隆此举就是想把从兄尔朱荣身后的是非功过彻底固定下来,‘他是与周公一样伟大的政治家。’

  众所周知,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辅佐幼主励精图治,稳住了西周初年的政局,更创立各种礼乐制度,被孔子及其后的儒家视为贤能忠诚的典范,是后世臣子竞相效法的楷模。

  结果事与愿违,庙建好没几天就遭遇了火灾,只剩下一根最大的梁柱没有烧尽。

  可能是上天都觉得,把河阴之变的始作俑者与周公相提并论太扯了吧。

  又过了三天,风雨大作,天雷下击,将最后的这根梁柱也劈成几段,连同一些残存的瓦片统统打得粉碎,一起滚落到山下去了,把尔朱家族好一顿打脸。

  尔朱世隆为挽回面子,又让百官商议将尔朱荣配享太庙的相关礼仪程序:将臣子的灵位放进帝王的家庙,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这时候,轮到不怕死的刘季明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