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节 真正的宗师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陈傅良起身用衣袖擦了一把眼睛:“韩绛,老夫今年五十八,三十五岁考中进士,为官已经二十多年。阅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过朝堂上的而欺我诈、大忠似奸、大奸似忠。也体验过民生百态。自古以为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则以孝为根本,且问你,什么是孝。”

  孝。

  以韩绛的理解一个“孝”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陈傅良问的好,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孝呢?

  这个字,还真把韩绛给问住了。

  陈傅良看着韩绛,在等韩绛回答。

  韩绛想了好半天后说道:“依礼法,依现行的标准,我肯定不孝。因为我顶撞爹爹,而且不止一次。或者说,我是养子少了那份亲情,而且认养我才几个月时间。不过说出来许多人可能不信,但我爹爹信,我当他是亲爹。”

  陈傅良问:“那就是孝了?”

  “不知道,这个标准好难。个人在心吧,有句话请点评。”

  “愿闻。”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这句韩绛一说陈傅良就懂了。

  前一句的意思为,看一个人是不是奸诈,要以他的行为作为衡量标准,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话,这世间就没有完美的不邪之人。

  后一句的意思为,是说孝顺与否,要看这个人心里有没有孝,而不能只看表面上他的行为是不是孝。如果以行为作为衡量标准的话,许多贫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因为他确实没有余钱为老人做许多事情。

  陈傅良细细品味了这两句话之后点了点头:“答的好,答的妙。没有在灵前,不能说同甫的儿子不孝,他们守的是大义、守的是大孝。”

  韩绛问:“朱扒灰会怎么样,口诛笔伐?”

  哈哈哈。

  陈傅良放声大笑:“好生羡慕,好生羡慕,陈同甫。”陈傅良并没有说他羡慕什么,是陈亮思想上的领悟,还是陈亮的儿子不错,或是其他的。

  陈傅良说道:“朱熹之事,我大概懂了。你和朱熹没仇。”

  “有!”韩绛抢断了一句。

  陈傅良补充:“没私仇。你对朱熹是不希望他的理学成为枷锁,禁锢真正的良善。拿陈同甫这事来说,他的儿子没有灵前守三年,考中进士也会被除名,礼部是不讲那些不相干的理由的。”

  韩绛这时逼问了一句:“有人服丧三年,守了自已的孝,先祖家业复兴却断了,当然他可能从来都没有自已作主过。活着孝,死了孝。”

  韩绛一开口陈傅良就知道韩绛说的是谁了。

  就是现在还没有下葬的太上皇。

  比起现太上皇的不忠不孝而言,确实是良孝之人。

  陈傅良却说道:“你看的浅了,守孝三年只是一个借口,真相朝堂上的纷纷扰扰、天下的内忧外患,意图北伐却数次失败。”

  这样。韩绛心说,这是崩不住了,逃避。

  或许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图名。天下人不会说他连续失败而失去斗志,还能得到一个大孝子的美名。

  韩绛问:“那么,这个人孝吗?”

  陈傅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讲的好,敢问出自何人。”

  韩绛回答:“一位老儒生围在炭炉旁的闲聊之语。”说完后韩绛摇了摇头:“不,不对。我想起来了,原话是另一人讲的,与这个有区别。”

  “原话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确实,原话讲的更深切,引用贤士之言不算抄,更何况是炭炉旁闲聊。不过确实是点醒了我,当今天下所需要的,除了军士敢战之外,怕还需要教化引导之事。明日我便回泉州,日常公务之外,当有所为。”

  陈傅良悟了。

  韩绛对朱熹的作法,他猜到可能用了些不光彩的手段。是好是坏他没办法评价,他也懂韩绛的心思,一套不虚伪,不作假,真正可能教化良善的学术。

  韩绛这时说道:“陈同甫是累死的,有我的责任。他的手稿已经送到我这里,可否……”

  不用韩绛说下去,陈傅良懂。

  这些手稿需要有人整理,也只有真正能够理解陈亮,领悟陈亮学术,而且本身有足够高学术修养的才能整理这手稿。

  陈傅良没等韩绛说完便说道:“交给我,若累死也无悔。”

  历史上淅东学派有金华、永康、永嘉三个流派。此时,韩绛开创一段极有意义的历史,陈亮的永康与陈傅良的永嘉将合而为一,可以说这三个学派是最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学派,却因为朱熹的理学所提倡的空谈义理更适用于愚民统治而被贬低为功利之学。

  韩绛双手平放,长身一礼。

  陈傅良虽然已经五十八,今日是韩绛让他悟了,也依样长身一礼。

  两人直起身来后,韩绛笑着说道:“我对朱扒灰下的手非常黑,我不怕被骂,千年之后自有功过之论。”

  陈傅良没接话,他不想提朱熹。

  一个空谈义理,一眜的强调重农传统,自身道德沦丧的败类,提到他陈傅良怕脏了嘴。

  陈傅良与陈亮的思想非常接近,他们既继承了传统的外王、经世,又提出的学与道合,人与德合,实德、实政、以民为本,重视历史、考求历代国家兴衰,寻找振兴大宋转弱变强的方法。

  这一切,都是非常务实的。

  再说兴州。

  辛弃疾打了兴州两个县一个小要塞,不是误伤。

  在兴州西北,还有一个州叫岷州,在五十年金宋议和的时候,因为这个州名与金国皇帝犯冲,所以金国提议改为和州,因为淮西已经有了和州,便称呼为西和州。

  这个西和州便是宋金在西北的大前线。

  辛弃疾要两县一要塞,就是给临洮备下了一个完整的防线,还有运输线路,这也是经吴家同意的。

  虽然吴家同意,并且支持了辛弃疾,却依然还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