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建立基础证明链……”在许多次实验之后,女子有些诧异的总结着秩序场中正在散乱的结构体所透露出的信息,“这其中……跳跃似乎太大了”。
……
充足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使得帝国的工业几乎不会受到任何来自客观环境的限制。在遍布群星之间的诸多资讯–物质转化设备毫无断点的工作中,帝国的高端基础设施体系正在被完善。
按照逐渐完善起来的新一代标准与规章要求,帝国决策层下达了基础命令:明确位于帝国治下的宇宙,会配有四样主要的大型设备组:宇宙基准稳定锚、世界之门、北天极虚空资讯扫描终端控制塔台以及南天极虚空资讯解析阵列终端控制塔台。
后两样大型设备继承了古老的前代设施的称呼以及整体意义。它们主要用于接收、解析虚空之中的各类信息波动,在虚空航线的概念逐渐出现之后,与之匹配的协调系统也同样出现了。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能跨越虚空传过来的信息要么发射源很近,要么强度足够高——目前而言,南天极设备组用得比较少,北天极则接管了绝大部分的通讯要求以及扫描要求。
而现在,来自南天极的报告也与日俱增——为了寻找能够人工制造世界的方法,由海量的人口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团队正在帝国领土宇宙附近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例如建立一个临时秩序场,然后在秩序场里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制造出各种各样奇怪的秩序环境。
在这群人里面,又以奥术-幻境系成员最为活跃,然后就是晶能方面走技术研究路线的人。
在确认寻找制造世界的方法这一项目有助于帝国破解缺失的高位阶秩序之后,之前的单一科学官命令被进一步提高了生效权重,而目前虚空之中的活跃现象,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催动起来的。
不过很显然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独立创造世界这一问题恐怕很长时间里整个帝国连头绪都找不到——创造一个能在虚空中独立的空间,创造一个能独立存在的宇宙,创造一个能在虚空中自主演化的世界,这些概念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而现在,帝国能做到的就是搓一个连灵魂的灵魂都没有的秩序场空泡。
而由此诞生的问题也很明显——在虚空之中所创立的秩序场内部所撑开的范围有大有小,而且这类为了小型试验而临时撑起的秩序场内部空间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光年,这看起来没问题,但是,如果从虚空中去扫描的话,任何一个秩序场都具有着独一无二的秩序频率,这些临时的试验空间与正常的大宇宙在虚空之中存在平权。
对于走虚空航路的飞船而言,这就相当于是原本安静的航道上多出了千百口能把人带歪的、嗡嗡作响的大钟一般;而对于世界之门而言这些多出来的空间也没好到哪里去,由于这些临时秩序场数量过于巨大,而且彼此之间的频率相似度极高,传送失误时有发生。
在这些现象越发严重之后伊卡利姆等人不得不着手处理这些问题,不过从他上交给维多维尔的报告来看,这也是一件令人无奈的事情:除非能让世界在小范围之内兼容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跳转频率及其配套的转移缓冲空间,否则除了增强稳定性和尽可能排除干扰之外,他也无计可施。
“规则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处于变革时期,并且幅度大到超越以前文明的任何阶段,现在,我们的做法并不足以保证本应存在的安全,而我们的记忆与世界观……”
“不能全部排斥全部否认,但安全性存疑。”
……
这些临时的秩序场中的演化趋势都被强行加快,并且一旦研究结束,这些残留的试验场就必须被立刻处理干净。
这不仅仅是探索目标的时间,更是收集经历经验总结教训的时间。帝国第一次开始考虑与虚空航路安全稳定有关的约束条目;第一次发动如此多的人来共同参与对一件事情的研究,高级命令的直接作用,不同力量的多重应用方式……这些记忆都是宝贵的。
……
复兴纪年1579年3月26日。
在由无数人与设备所组成的巨大网络之中,一场热闹非凡的学术研讨会正进行的火热。
“目前,我们确定了更多有关情报。创世纪过程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如何制造一个世界的源头,也就是理论之中创世之前的那一个奇点。在这数百年的时间段的试验之中,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一点:世界本身的确符合信息大一统中所描述的高位阶概念,它在诞生之后可以进行自发的演化与成长。通过在秩序场中制造世界万事万物然后再赋予其推动规律来模拟一个符合概念的世界的做法是无法成功的。”
艾森德尔稍微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将自己的思绪广播至网络中:“很遗憾,在以我们为参考系所度过的这数百年中,我们“附近”的虚空仍然十分宁静,我们仅仅观察到了一次有价值的创世纪活动,并且两次秩序辉闪仍然是通过虚空传播过来的衰变信息波才了解到的,当少数探测器挺过创世纪的余波进入新生世界之后,世界本身的内部仍然只是包含着一个正在急剧冷却的宇宙,而且世界之心已经完全成型了,可以说,除了在那个宇宙更冷一点之后可以将其纳入我们的领土之外,这次活动的价值并不算很大。”
“同时,所有自发组成的研究小组递交的,被判定为内容新颖度与组合度较高的所有报告我也都已经看过。在这些报告之中,熙和舞衣的小组所提交的报告最具有现实可行性。”
艾森德尔在心中给了这个女孩和她后来建立小组一次称赞——“不过有些可惜的是,有关部分在经过细节论证之后,此推测仍然存在诸多不成立之处,预言能力与概率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使用方向之后的确可以用于回溯,但是埃尔温和泰兰特两人的力量即使外接奥术反应炉也没有办法达到如此的强度。”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问题就是,他们的能力虽然在绝大部分秩序体中生效,但是却无法直接在虚空之中生效……而且,即使能生效,我们也无法确定究竟需要这些力量催动虚空中的哪些趋势进行探索才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
“因此,有关内容还需要大家继续努力,尽可能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感谢各位为帝国做出的贡献,超个体的发展需要其全部组成个体的共同努力……”
“卡文瑞尔,在目前我们最强大的科学家团队之中,你和伊卡利姆应该可以说是拥有整个帝国中最强的建模能力和映射学相关能力的人了,我知道或许这样有些奇怪,但我还是想问一下,你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会耗费多少时间?”
“陛下,既然你这样问了的话……您也知道,目前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找不到办法去观测世界诞生之前的那一个点究竟会呈现出些怎样的性质,它自身究竟有没有结构,如果没有,那么它究竟是如何生效的;如果有,那么那些结构肯定会处于极度的压缩态——我们要如何尝试研究与还原与之相关的性质?”
“同时,关于这方面的话,我实在不是很建议您下令通过数学率核心的纯数学环境模拟做法……虚空就是虚空,纯数学环境只能帮助我们便捷的构造出信息映射和帮助高位阶信息赋值,但是它自身与虚空相差太过巨大,如果我们在错误的环境之中进行模拟的话,那么我们所拿出的结果也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回答您之前提出的问题,如果虚空仍然保持当前状态下的创世纪“速率”的话……或许我们可能需要七万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有些似曾相识。”
“技术爆炸不可能一直持续,数百亿年的历史之中,技术体系必须全面发展才能在新技术诞生之时提供足够的前置基础,甚至在有些时候,历史会呈现出螺旋形的发展,在这段时间中文明整体甚至可能出现后退的情况。”
“嗯……我了解,那个曾经的年代,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才好,但是至少现在,帝国本身就有着明确的前进目标。只要目标还在,我们就一定会达到它,剩下的,但愿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但愿那些阵列,不要过早的发挥它们的作用。”
遥远的虚空中,比起帝国的舰队与殖民地,扩散最快的,是预警设施阵列。
希望它们会有用——更希望,它们能不起作用。
=============
“探针已经失联,已经超越最大预计浓度区。”
在一个十分空旷的试验世界之中,一系列体型庞然的,仿佛由水晶所铸成的巨大建筑正静静地漂浮在黑暗的太空中。建筑上端所延伸出来的,带有玄奥细节与复杂光影线条的棱镜阵列正在一组组的凭空消失,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
在这些巨大的建筑阵列周围,边界已然模糊的流光正在缓缓重塑着整座试验场的细节——除去已经被彻底加固完全的建筑基础之外,神的造物都拥有无限的塑造可能。每一条在流光之间穿梭的身影,都是一位智慧无穷的研究者。
而这些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尝试将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的有关材料与造物尝试融合起来——以相当粗暴的方式。
……
消息已经完成了它的初步扩散。神明之间相遇之后发生的一切,双方在初步交涉之中达成的共识以及部分协议,还有许多已经被彼此确认有利于互相了解的故事已经在两大神族中传播开来。这一次的所有资料将与以往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资料一起构成基础资料系统,为神界之间的深化交流与全面开放提供参考。
大大小小的神识会议被组建起来,在虚空意志有力的推动之下,神界的反应速度令神明自己都感到惊讶——神族文明的规模太过庞大,要想在短时间内充分将这个系统调度起来甚至是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过现在,在神界仿佛正在从沉睡中苏醒,准备面对变化的过程中,一切并没有变得散漫。
可以确定,仅仅是双方完全展开会谈,加深交流水平这一道流程,就有可能需要数万年的时间。
不过,或许在真正达成共识之后,这些圣洁而强大的存在所做出的决定,或许也会同以往一样,对虚空秩序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吧……
......
“嗯……最初步的技术整合实验已经完成了……只能说,如果我们能充分使得彼此之间的深潜技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那么我们的确可以再将技术前沿向前推进一段距离。但是考虑到我们目前的深潜技术水平大致类似,如果没有更加决定性的突破,要想达到Σ那样的应用高度,我们还需要许多时间。”
对于这些高位神明而言,虚空意志的反应与行动可以说相当迅速。而在最本质的秘密被虚空意志彼此确认互相了解之后,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与必要性更是出现了提升。不过这一部分资料并不适合公开。到目前为止,即使是神界之中的许多神明也仍然不知道虚空大灾变以及架桥的必要性与危险性,与神明合作或者皈依神明的凡人们对此更是几乎毫不知晓。
凡人与信徒中已经有许多存在已经可以跨越虚空,净化乱海,封闭乱海出口。但是神明并不打算立刻将这些情报公开——这一切的确是真相,并且也确实会被高位神明们逐步公开,被各方完全知晓。但是这样无尽遥远,解决起来困难程度几乎又是无限大的问题太早公开没有任何好处。
不是所有的智慧种族,都能在面对一把可以将自己彻底杀死的利剑高悬在自己的头顶时还能一直保持沉着冷静的。无数文明的陨落已经证明,这恐怕不是哪些种族哪些头脑灵光一现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不仅需要团结,需要精确的协调,需要跨越天堑的沟通,甚至可能还需要足够的运气。
在基础的神界沟通道路建立的过程中,这些已经彼此相遇的神明们并不打算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与机会。虚空意志的交流已经指明了方向,而在方向确定之后,落实行动的个体,就是这些神明们。
在这里展开的联合试验将帮助神明们为以后的合作方向指明道路,同时这些预先合作也可以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帮助两大神族彼此认识对方,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点滴的思想日常与接近真理技术都同样重要。
同时,这迅速组建起来的试验场也考虑了现实的因素——如果以后,等到双方的交往越发频繁,航道越发繁忙,文明与文化开始大规模交流并蓬勃发展到足够引发新的开拓的时候,即使试验场都还在,有些话有些事在那时要说要做,可能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
“想在乱海领域中安全的活动,达成这个目标需要的技术条件可谓严苛。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明的技术,更需要高明的使用方式与组合方式……”伴随着一条条报告闪过,无数生灵们积攒下来的经验与知识汇聚而成的结晶所提供的,乱海领域内部的情况正在被众神读取。
“目前,我们本身的研究加上我们以往从虚空中收集的资料综合之后所能做到的技术极限,就是让探测器接近整个模型之中虚空回归应力层的深层表层区,如果不考虑技术手段,只是用大门可以承载的信息进行加固的话,还可以尝试接近深层结构的中层分区……”
“长久以来,出于对秩序安全的考虑,我们没有进行太多的实际操作,更没有进行过可能导致巨大伤亡的毁灭性实验……我们的身上纠缠着太多因果。我们不能过激,在这些方面,根据我们已经进行的商谈来看,我们存在诸多共识。但是现在,我们也必须要想办法在这个领域走得更快一些了。”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是明确的。我们应该尽可能掌握依靠可控方式打开乱海出口的技术,如果永远依靠腐朽的污染物来激发出大门,那么我们的试验条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也是我们能稳定掌握乱海领域–秩序世界稳定映射关联所需的部分前置技术。如果我们一直无法直接在世界中打开对应的乱海出口,那么我们就始终需要排除映射联系之中的扰动参数。虽然说这并不至于导致计划的彻底中断,但是有可能会降低效率。”
“乱海领域以及乱海出口不稳定,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我们目前需要面对的最主要的一部分困难,但还远远不是全部。乱海出口本身就是有承载限制的,我们无法无限制的使用常规乱海出口,亘古乱海巨门则又普遍失去了活性,没有太大的利用意义……信息在乱海中稳定传递的困难比在虚空环境中要多的多……目前从部分活性还未完全丧失的亘古乱海巨门中向乱海领域深处布施节点的做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很低……”
“如果我们想要在乱海领域中捕获到强度足够的信息,那么我们就必须拥有一张足够大的网——目前看来,如果能更进一步的掌握秩序世界沟通乱海领域的通道映射关系,那么我们的进度或许就可以加快。高效率的在乱海中航行,甚至是不依赖乱海出口进行污染区域内的半永续航行所需的技术恐怕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
“大型深潜设施目前处于缺乏状态……乱海领域内部的归零能力过于强烈,常规大型信息体所使用的防御系统强度与整合程度均无法满足要求……过于强大的超级防御系统难以被任何乱海试验场承载,而且它们的构造与已有的模型结构也不适合乱海航行。”
“目前看来……考虑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似乎应首先将较大部分的注意力继续放在极限深潜的方向上——我们需要深潜结构体能跨越理论中的临界层,在抗住虚空两岸可能存在的巨大存在性不兼容基础上将我们的想法送往对岸。大型深潜船同样必须拥有,但是考虑到权重差异,优先级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稍微降低……”
“有关的缺失技术,应由我们之间各挥所长,进行弥补……”
……
在交谈中,因机缘巧合和彼此相遇的高位神明们彼此正走得越来越近。从曾经战场上的战友,到现在共同在宏大严肃的目标指引下寻求解决办法的求知者,高位神明之间的合作态度与已经开始建立的友谊不仅仅代表他们自己,更代表所有知晓这些事情,为了目标而奉献一切的、广大默默付出的研究者们。
高位存在和至高神所承载的,可远远不只是力量这么简单——冰冷的数字不过是某种最直白的简单体现。神界的庞大与强大的实际体现,是深邃的思想,宽广的视野与深厚的经历与经验,它们是真正的“活”存在。而这些神明们,则正是这些活存在的表现之一。也因此,这些至高神明和高位神明们的会议与讨论,就足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他们所在的神系可能是在阔别之后,正在抓住机会重新认识彼此。
……
“目标已经基本确定。目前看来,我们有机会再进行一次深潜协作测试——在这一次测试结束之后,这座乱海出口的稳定性应该说就不支持再进行试验了。”在建筑已经活化的资讯大厅中,神识会议决定了离目前最接近的下一步行动。而在决定做出之后,许多更加具体的行动在这一次试验之后基本上就会开始进行。
试验场中的众神开始忙碌起来——稳定环境,重置参数,确认乱海出口稳定性,探针组建……要想完成这些事情,神明们必须切实的去行动。
……
冰冷的太空中,神造建筑物所发出的光芒似乎也变得有些冰冷。
在建筑所组成的模糊矩阵中央,一道电光闪烁的圆环为整片太空带来了一丝生气。幽蓝色的雷霆被神造的天枢琉璃方尖碑调制约束,形成了足以镇压乱海出口的炽烈光环。在强大神器的压制之下,乱海出口被钉死在两条空间秩所组成的可约束发展平面上。幽蓝色的弧光照耀之下,这座乱海出口已经不能再展示出它那诡异的、在任何观察者眼中均显示出正面二秩洞口的性质了。
而在稍远处,一个微小的光点正在围绕着这个不稳定的结构体运行。这个光电点的本质是一枚新的融合探针。此时此刻,它正在进行最后的稳定性确认,众神事无巨细的检测系统可以保证探针在浅层区中安全无恙。
由于乱海出口已经在此之前承载过多次内外信息交互,在大量高位阶秩序信息越过大门本身的“支撑结构”之后,大门本身的稳定性已经开始下降。因此,这一次测试,众神也并不打算让它再向外传递太多大容量的信息包了——这次的实验目的很简单:极限深潜。
为了尽可能使探针航行的更深,探针本身被制作的十分坚固,同时,高位神明们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探针施加了祝福——这些祝福或许有些模糊,但是在未来或许也可以被神术量化。
在最后的检测都按部就班完成之后,探针以凡人根本无法接受的运动形式直接穿越了那道大门,凌厉的锐角转向所产生的轨迹波动即使是在探测器的身影消失之后仍然十分清晰。
……
“乱海领域的内部是如此的违背秩序……不过乱海领域的浅层区似乎仍然带有微弱秩序残迹。虽然我们的视线也不一定保证我们能在这里看到真相,不过相比而言,这一部分区域仍然相对安全……”
“破坏程度差迁移是在乱海领域中移动的基础……如果无法维持强度足够的自解释维持,探针甚至无法在乱海领域中存在。在乱海中,秩序法则几乎不复存在,越深越是如此……”
在零星的讨论之中,这枚探针就像流星一般击穿了浅层区,并在强大的引擎计算之下继续向深层区域迈进。翻卷的黑红色烟云与无穷无尽的恶意浪潮一轮又一轮碾过这枚探针。在环境这一概念正在失效的过程中,探针受到的压力正在增大……
乱海领域可以被强行认为是一道“反资讯结构层”。虽然基于秩序运作的数学模型和资讯结构已经难以形容它,但是……至少在浅层区,它还没有扭曲到不能容纳任何理智。如果有自洽生命体能够在这层领域中坚持,那么它就会“感觉”得到,这里也可以被算作一片“空间”。
只是,这片空间的“厚度”与它恶劣万分的环境足以令神明都望而却步。
……
“探针航行时间为时间主轴三周,正在接近乱海领域深层区表层……”艾瑞米拉托举的棱镜正在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按照当前速度计算,大约对应主轴时间的两周之后,它将会抵达我们的技术普遍能够抵达的最大浓度区……如果对比其他资料记录,或许我们要想抵达临界层还需要更长足的发展……”
“希望……有些内容还没有损失殆尽——等等,怎么回事?!”
在所有神识与感应器阵列之中,探针的信号戛然中断。
探针自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