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节 怨军(1)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吞并燕京城下将近一年,这种存在感,已经在燕云人心里成为现实。他们在最初的怀疑、惊慌和抗拒之后,开始逐渐选择接受。

  一座座城池被招降,还有一支支军队选择投靠,大多数是没什么战斗力的签军,是被强征来守城的,军州还有机会驻扎少量女真人,县城往往只有文官带着签军,没有望风而逃,已经证明他们比赵氏豢养的文人更有骨气,但也仅此而已,真有骨气的,早就在抵抗女真人的时候死难了。

  大多数签军都被遣散,他们的家乡还需要他们恢复生气,但一支特殊的部队留了下来。

  这只军队不是燕云人组成的,却长期在燕云存在,曾经作为燕云的主力武装,又变成了燕云人的敌人,最后变成了盗匪。

  这只军队的名字叫做怨军,是郭药师在亡国后,招募流亡到燕京的辽东人组建的。

  其中有汉人、奚人和渤海人,都是辽东土著,生活了不知道多少代。因为女真人灭辽,他们背井离乡,逃亡到了燕京。

  这种沦亡之人的命运是极其悲剧的,不止有辽东流亡进关内的,也有燕云流亡到宋地的。当年杜充在宋辽边境的沧州做知州的时候,就有大量亡国辽人流亡到沧州城。后来局势紧张,杜充仅仅因为担心这些辽人中存在间谍,就让军队将这些人全部屠杀了。燕云人的悲惨命运,当然要怪杜充的阴狠,可也跟他们亡国分不开关系。亡国奴,注定悲惨!

  郭药师能组建怨军,靠的是北宋的支持。当年作为被划入北宋的山南六州,郭药师成为入宋辽臣,可是州县的人口都被女真人掳走了,他要组建军队,其实也只能从外面征召,恰好女真人一边到处掳人,他们境内还有大量逃人。郭药师在宋朝丰厚财力的支持下,将这些辽东流民迅速组织起来,成为他手里的资本,不管是跟宋朝还是跟金国,都是讨价还价的本钱。

  一开始郭药师也许没想着要叛逃,所以完全是冲着女真人去的,这些辽人或许一开始逃亡的时候是因为胆怯,可一路上悲惨的亡国奴命运,激励出了他们复仇的勇气和对女真人的怨恨。

  所以这只军队叫做怨军,让他们记住对女真人的怨恨,这只怨军的数量,按照郭药师的说法,高达三十万人,不过更大的可能是郭药师用来向宋国讨要军费的虚报。郭药师被迫降金后,怨军大部水分就被挤干,最后有的被女真人征发、迁移,当被耶律余睹谋反牵连的时候,郭药师身边就只剩下千把人的怨军亲兵。他死后,这只军队就哗变了,落草为寇,成为燕云地区的一支悍匪。

  他们也主动投靠了李慢侯,而且人数并不只有一千人,而是高达一万。因为耶律余睹案发后的五六年中,他们纵横燕云,吸收了大量辽东流民,许多以前就是怨军的旧部,被解散为民后,在陌生的地方生活的并不痛快,不但被本地人排挤,还要被女真人征发,这些怨军一招呼,勾起他们心中对女真人的怨恨和亡国之痛,立刻就拿起武器,跟着反了。

  一万怨军,拖家带口,男女老幼加起来,高达三万余人。老人很少,只要几百个,而且大多还有劳动能力,不然早死了。因此这些人不算负担,李慢侯不接纳他们,他们就是一直可以自行发展的大军,所以李慢侯也不敢不接纳他们。

  怨军溯源,当然跟女真人有关,但最直接的关系,是跟渤海人高永昌有关。阿骨打起兵之后,主要在混同江流域,哪里是契丹人的薄弱区,控制力很弱。契丹人征发了大量辽东力量去镇压,导致辽东空虚,结果这里的渤海人高永昌起兵,建立大渤海国。内乱,导致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大量涌入燕云。高永昌的起兵,导致契丹人镇压女真起义的力量更加薄弱,因为此时需要从更远的地方抽调资源。

  结果契丹人选择先镇压高永昌,高永昌却向女真人求援,女真人半路杀出,击败了契丹人,之后又击败了高永昌,控制了东北地区。

  辽国平定高永昌叛乱失败后,将怨气冲向半路杀出的女真人身上,天祚皇帝让燕王耶律淳招募从辽东跑回的主要为汉人的难民,组建怨军,希望利用他们的怨气,收复辽东故土。

  这些辽东汉人,一部分是契丹人占领燕云后迁过去的,一部分是时代居住在辽东的,由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弱势,导致东北民族换了许多,唯有汉人是从春秋战国一直传续下来的,所以这些辽东汉人,早就将辽东当做家乡。将高永昌作乱、女真人反叛,视为最大的仇怨。

  迁入内地,寄人篱下,辽东故土,沦入敌手,因此流亡辽东人加入怨军十分踊跃。耶律淳很快就组建了八个营,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28000人,每营各设一个统帅,耶律淳后来当了皇帝,统帅就成了郭药师。

  郭药师死后,怨军就消失了。可是怨军的编制可以消失,怨军的人却很难全死光,其中不是被女真人屠戮了,就是逃跑了,落草为寇,啸聚山林。对于这种小股的匪寇,其实女真人根本镇压不过来,太行山就是各种义军的大本营。怨军也以各种义军的名义,活动在各个山区。

  收编这些怨军也有好处,那就是他们都会骑马,燕云汉人骑马都很多,辽东汉人更多,而且经过各种惨烈的淘汰,骑马算是一种重要的逃生技能,不会骑马的大多都死了。李慢侯看到,连女人都骑着马,怀里抱着孩子,仿佛看到了一支游牧民族。显然,他们的生活习惯胡化了,不知道是原本在辽东就已经胡化,还是在战火洗礼下迫不得已胡化的。

  收编他们之后,李慢侯跟他们的几个首领商量,他们所求不多,给他们一块允许他们生活的土地,以及让他们活下去的粮食。燕云生产破坏太大,靠劫掠已经无法维持生计,不靠劫掠,他们又没有安全的生产环境,在山区开辟的小块土地,显然不足以养活他们,更何况他们还有大量牲口。

  李慢侯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去辽西,辽西走廊锦州以南地区,现在依然在东藩军手里掌握,可是姜滑战死,还有大量部队伤亡,辽西只有来州还有一万出头的守军,锦州驻军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人根本控制不了辽西。

  一个是去河套,他们在哪里放牧牲口也好,开荒种地也罢,都是一块非常理想的地方。原本这种一流的草原,只有最强大的势力可以占据,之前的主人是契丹人,契丹人被打败之后,女真人并非真正的游牧民族,占据这里的依然是契丹部落。现在则是被克烈人挤压被迫内附的白鞑靼人占据这里。以前的契丹人被女真人屠杀之下,几乎全部消失,不是死了,就是去投靠大石,甚至投靠西夏,融入党项人。

  原本河套地区边缘部族,比如小葫芦部党项人,现在也全都南下西夏去了。只有一个白鞑靼人跟他们分享河套,白鞑靼人的部众目前也不太多,跟他们的人数多不了多少,但凝聚力则差的很远。

  李慢侯对他们坦诚相待,告诉他们,去辽西,离他们的故土辽东会很近,但要直面女真人的威胁;去河套,距离他们的故土会很远,但哪里暂时没有大的威胁,而且有大量汉人、党项人撂荒的熟地,有大量水草丰美的牧场。另外可以得到驻军的保护,并且没有女真人。

  八部怨军此时出现了分歧,有的想去河套,他们厌倦了跟强大野蛮的女真人厮杀,有的想去辽西,他们重返故土之心不死。

  最终四营打算留在辽西,是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他们是由宜州和锦州逃来的难民组成的,宜州就在锦州的西部,因此辽西距离他们的家乡咫尺之遥。而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则选择去河套,因为他们的故土,现在大多都在辽东,乾营、显营、乾显大营来源于锦州以北的乾州和显州逃人,这两个州是辽国人为了守卫他们的皇陵乾陵和显陵设置的,位于锦州以北地区的山岭地带,算不得好地方不说,两座皇陵现在都被女真人毁掉了,乾营、显营的军民回去也没有意义,既没有了契丹皇室,也没有了守陵意志,宁愿去他乡。显州位置更远,还在咸平府的沈州一带,没有任何收复的希望。

  李慢侯尊重他们的意愿,将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四营军人和家眷,全都安置去了辽西来州,并承诺,合适的时候,就会出兵收复锦州。但却表示很难,围攻燕京,已经打了一年,攻城远比守城要困难的多。围困燕京这种仗,一次两次李慢侯还打得起,可要每座城池都这么打,肯定打不起。锦州位置重要,兀术之所以不惜代价的进攻这里,就是看中他的地理位置,打下之后肯定会重兵把守。

  迁移河套的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就没什么顾虑了,战争的威胁小,土地相对他们守陵的地方肯定更好,黄河百害威力一套,河套地区,宜耕宜牧,很适合他们生存。李慢侯也会提供至少一年的粮食,发放种粮、种畜,帮助他们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