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下重注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所引发的效果还在持续发酵。

  正如一块投入湖面的重石,引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而且还在无限扩大。

  实际上,不光是那些和宁卫民有过深度交往,同一战壕的人,能够享受这场盛宴的好处,生活因为这件事儿而不同。

  还有些和宁卫民关系较为陌生,纯属合作性质的人。

  也在因这场引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振奋激动,并且由此对宁卫民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感受到最强冲击感的人,当属在长城饭店主持地下钱庄生意的阿霞。

  实际上即便是在的里,阿霞的公司也是闻名遐迩。

  但即便是这样,阿霞也很难忘记宁卫民这个只匆匆见过几面,没有太多接触过的人。

  不但因为宁为民是她接待过的客户里最年轻的一个人,也是因为宁卫民是内地人里交易次数最频繁,而且金额最高的一个人。

  就连他的人出国之后,还依然有他的一个女下属找上门来,源源不断的拿来以百万计的人民币,兑换成日元,输入到宁卫民的海外户头里。

  她不能不好奇,宁卫民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从内地调动那么多的资金量往外输送?

  要知道,为阿霞的公司提供助力的红色家庭的子弟,为了开办光明饭店,也不过才从银行贷到了八百万而已。

  还是亏得他们帮忙,才凑够了这个项目的资金。

  而宁卫民输送出去的资本,都足够在国内运作这么个项目了。

  这不能不让她心生怀疑,认为宁卫民也是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人。

  更不能不让她对这些资金的去处,和要实现的目的抱有兴趣。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9月22日发生的成了刺激阿霞的关键点。

  她根据自己的追踪记录,很容易算出宁卫民弄到东京去的一千多万人民币,能血赚到什么地步。

  她叹为观止的发现,如果没花费的话,宁卫民的资本居然已经升值到了两千万人民币!

  这笔钱哪怕放在日本东京都称得上一笔巨款了!几乎是日本人穷极一生也难赚到的金额。

  更别说放在一个内地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人身上,显得格外多。

  于是出于直觉,通过对宁卫民上门那些细节的回忆,阿霞由衷的感到,宁卫民发财的运气似乎不是凭空而来的。

  他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弄不好有特殊的情报来源。

  而且从逻辑上来说,这个发财大计应该才刚刚开始。

  为此,阿霞就分外觉得宁卫民在海外的踪迹非常值得追踪,日元的行情也应该充分看好。

  于是她整理了一下思路,尽快联系了刚刚回到港城的老板,想跟洪先生申请,可不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宁卫民在东京的情况,还有加大一下对日元的投资。

  却没想到天不作美。

  她满怀信心和期待的计划不但根本就没有提出口的机会,而且电话打过去,反倒得来了一个噩耗。

  她的老板在港城正身陷令圄,麻烦大了。

  她不知什么情况,焦急得等待了三天,洪先生才打给她电话。

  电话刚通,对方就直说了,

  。」

  这话简直就等同于托付后事一样,阿霞手拿电话,登时哭了。

  然而洪先生自己却已经看开了。

  听着电话里传来挂断后的忙音,为洪先生担心的阿霞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但她毕竟不是寻常女子,哭过之后就开始考虑自身的处境,该怎么安全的结束地下钱庄的业务,悄无声息从京城撤退。

  最麻烦的是,她手里还有大量人民币又该怎么处理呢?

  正犹豫间,忽然又想到了宁卫民,阿霞就像看见了一盏明灯,就有了主心骨。

  对,都换成日元!值得一试!

  当然,与远在京城的阿霞相比,与宁卫民同在日本东京的一些人,感触更多。

  比方说,身为野村证券中央区营业部主任的左川建一,就因为宁卫民在股市中赚了大钱,而被自己的顶头上司传唤,带着小心和忐忑走进分公司经理的办公室。

  左川建一虽然点头应声,然而却有点受宠若惊,不敢真正居功。

  分公司经理哈哈大笑,显然对左川建一的补充说明,并不真正在乎。

  而他在乎的,都在接下来的话里袒露了出来。

  可这样的器重却让左川有点承受不来,毕竟天生掉馅饼的好事不可

  能永远出现。

  他不可能拥有左右分公司业绩的能力。

  左川显得很为难。

  可他虽然这么说,分公司经理却以为是客套。

  分公司经理的话登时让左川建一额头冒汗。

  他立刻低头赔罪,更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苦衷。

  眼瞅着左川建一对自己一个接一个的鞠躬,分公司经理沉默了一会儿,脸色渐渐变了。

  确实,话是这么说没错。

  说真的,证券公司其实就怕这种有主心骨的客户。

  有一定金融知识,炒股票喜欢顺势而为,不容易被忽悠,不盲目采信消息,还喜欢长期持有。

  但毕竟压迫部下也是属于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对待缺乏自信心,又胆怯的家伙,不狠狠踹几脚,抽几鞭子,又怎么能激发对工作的热情呢?

  特别是证券业这个行业,业绩指标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的。

  就是他这个分公司经理,也是同样难以喘一口气。

  说白了,这行里只有吃到撑死和被唾弃到死两条路,没有谁能舒舒服服的混日子。

  他要是体谅左川建一的难处,又有谁来体谅他呢?

  所以万万不能心慈手软啊。

  面对这样康慨激昂,死死盯着业绩指标的顶头上司,左川建一还能说什么呢?

  哪怕心里再苦涩,他也知道不能再辩解什么了。

  只有赶紧一鞠躬,笔杆条直的说,

  差不多于此同时,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商务参赞正在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和人在国内的霍延平联络,而且聊的话题就是关于宁卫民的。

  听说宁卫民已经去大使馆点过卯了,霍延平就问这个老同事对宁卫民的感觉。

  商务参赞其实是觉得霍延平对宁卫民有点过分看重了。

  因为那次见面,宁卫民也只表现出了知书达理的一面。

  加上年纪不过弱冠,还谈不上给参赞留下什么特别优秀的感觉。

  但当霍延平告诉参赞,宁卫民居然已经靠囤积日元,让国内的几家关联单位都收获了厚利。

  如果加起来几乎高达两千万后。

  这位商务参赞反应就不一样了。

  差不多过了一分钟才缓过神来,然后就保证一定会在东京多留意宁卫民的举动,并会把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霍延平。

  不为别的,会外语的人大使里多了去了,参赞的眼里不稀罕。

  但能提前预判国际形势,还能从汇率中获取厚利的人,国内还真没有。

  对这一点,参赞也很服气,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不管是懵的,还是撞大运,起码他也得说一声,这小子本事和胆子都够大的,而且还赌赢了。

  他像霍延平一样的好奇,同样很想搞清楚,宁卫民为什么敢下这样的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