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贺兰五虎前传(一)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辽国末年,因北方女真族多次兴风作浪,辽朝常常从燕云十六州强征汉人入伍充军,导致燕云百姓们民怨滔天。

  百姓多有反抗,然而散沙难聚,螳臂难以挡车,造反基本是都被迅速扑灭,或是自己慢慢就销声匿迹了。

  时间久了,百姓们便想着,能不能偷偷过了边境,回到宋朝,回到汉室大家庭。

  如此偷渡,十有**是是失败告终的。但是,与其被抓壮丁送去北方极寒之地当炮灰,倒不如拼着九死一生,或许能得一线生机。

  百姓们怀着这样的心态,常有夜晚偷偷越境的。

  然而出了辽境,宋境也不是那么好入的。宋朝为防止细混入,多有查验。若真是良民,自然欢迎。

  雁门山以北,当晚夜黑风高,真是偷渡的好时机。翻过雁门山,过了雁门关,便是大宋的怀抱。

  九个村民,其中还有两个小孩,当晚偷偷逃出了自己的村庄,也不敢点灯,借着天上微弱的月光,悄悄爬上了雁门山北麓。

  渐渐地,两个小孩便落在了队伍后边。小孩一大一小,大的是姐姐,九岁十岁的样子;小的是弟弟才四岁,走一会儿就走不动了。姐姐只好背着弟弟走,累了又放下了,拉着弟弟,勉强跟着队伍后面。

  前面一个小叔让其他人前头慢慢走,自己歇下来,等着两个小孩子走近了,埋怨道:“彩莲,叫你带着你弟弟不要跟来,偏不听!这下好,自己走不动,还拖累我们!”

  这个叫彩莲的小女孩就是李彩莲。

  她把弟弟慢慢从背上放下来,对那个小叔说:“李叔,你们前面走,不用管我们。我跟着你们脚印走就是!”

  “黑灯瞎火的,哪里有脚印?你们落在后面,万一来了老虎怎么办?”李叔虽然埋怨,却更多的是关心这两个小家伙。

  李彩莲摸了摸弟弟疲惫的小脸,说:“没事,我知道,只要往南走,就一定能走到大宋!”

  李叔摇了摇头,弯腰将弟弟抱在手上,道:“要不是看你爹娘都不在,我也不想管你。”

  李彩莲的爹被抓了壮丁,他娘要阻拦,当时就被辽兵一枪戳死了。一家就剩了姐弟俩相依为命,靠着村里好心人的接济,在这乱世中勉强度。

  “谢谢李叔!”李彩莲笑着,用脏脏的手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真的有人成功到了宋朝吗?”

  李叔抱着弟弟,继续向山上爬去,说:“真的假的我不知道,过了今晚,我们就知道了!”

  有了李叔的帮忙,速度便加快了不少,渐渐缩短了与前面六人的距离,能看到他们的人头攒动的黑影。

  弟弟已经趴在李叔肩上睡着了,李彩莲有些歉意。

  李叔大方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以后彩莲嫁了好人家,别忘了孝敬你李叔就行!”

  李彩莲甜甜地笑着说:“好呀!我天天请你吃大肥!”

  此时,刚巧一队辽军巡逻小队在山上巡逻,转了个弯,刚巧与对面的百姓迎面碰上!

  “什么人!”辽兵举起火把,警觉地亮出长枪向对面的百姓。

  糟糕!山路崎岖,转了个弯,才发现举着火把的辽兵!六个老百姓见是辽兵,顿时吓得胆裂,大叫一声“辽兵!跑啊!”,然后四散而逃。

  辽兵人多,又有长枪,更有火把照亮,立即追向逃跑的百姓。

  辽兵头领在后面喊道:“这些都是想逃往大宋的流民,格杀勿论!”

  李叔带着李彩莲在后面,见此形,赶紧压低了子,躲在大树后面。

  李叔将弟弟紧紧地抱在怀里,示意李彩莲千万不要出声。

  李彩莲捂住嘴巴,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弟弟此时睡着了,梦里估计吃着大,不然也不会吸着大拇指。

  李彩莲听见“噗嗤”几声,村民们“啊”的叫喊声随即戛然而止,想必是被辽兵杀了。她吓得瑟瑟发抖,缩在大树下面,腿都迈不开了。

  两个辽兵从大树旁边经过,李叔偷瞄着,完全不敢动,只有两只手不自觉地颤抖。

  只要辽兵走远了就好。

  “吧唧!”

  弟弟突然用力吸着手指,发出的声音,顿时在寂静的夜空中炸响。

  “有人!”辽兵大喊着,朝这边冲过来。

  李叔知道暴露了,一把将弟弟塞给李彩莲,压着嗓子喊了声“跑!”,然后自己朝一边奋力跑去。

  他当先暴露,就是为了吸引辽兵。

  李彩莲眼里噙着泪水,慌乱之中,忽然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抱着弟弟,不要命地朝另一个方向跑去。

  所幸两个辽兵都去追李叔了,没有注意到树后面还藏了李彩莲姐弟。李彩莲形小,跑起来声音也轻。

  李彩莲回头见辽兵没追来,心里高兴起来,发足猛跑。

  岂知夜晚太黑,她跑得又兴奋,一不留神,脚下一空,便抱着弟弟落了下去……

  第二早上,辽国南大王领兵巡山,发现了山腰下的李彩莲和弟弟。

  李彩莲抱着弟弟,尽量保护着他,但自己头部却撞在石头上,出了好多血。

  士兵报告南大王:“大王,发现两个娃娃。一个小男孩没事,大一些的小女孩,头部受了伤,出了很多血。”

  南大王在马上望了一眼,想起自己王妃苦于没有子嗣,便道:“小男孩带走!女孩,眼看估计是活不成了,别管她了!”

  “是!”士兵抱起还在昏睡的弟弟,跟着南大王回营而去。

  又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无长物的年轻道士碰巧经过,见了倒在血泊中的李彩莲,上去试了试她的鼻息,还有一口气。

  道士不忍心,便为李彩莲止了头上的出血,背上李彩莲南下而去。

  这个道士就是青年青玄子,他师父临终前心有所悟,让青玄子孤南下,潜归故土,寻找机缘。

  道士自然有自己的道。

  青玄子没费多大的周折,便翻山越岭过了宋辽边境,回到大宋境内。

  一路上,青玄子为李彩莲多番调养,终于治好了她的外伤。

  只是,李彩莲丢了弟弟,心如死灰,怪道士为什么不救自己弟弟。

  青玄子好说歹说,才让李彩莲相信了他根本没见着弟弟。

  李彩莲伤心绝,哭道:“弟弟是不是被老虎叼走了?”

  “你多,老虎为什么不把你叼走?”青玄子变相安慰道。

  “……老虎喜欢吃嫩的!”

  “你也不老啊!弟弟说不定被人救走了呢!”

  “那为什么不救我?”

  “看你要死了吧。”

  “呜呜呜……”李彩莲哭得更厉害。

  青玄子说:“好了!你再哭,我把你送回辽国,让士兵抓走你!”

  李彩莲被吓住了,终于止住哭泣,只是久不久抽泣一下。

  “弟弟肯定活着,以后还可以慢慢找嘛!”

  “真的?”李彩莲突然想到什么,从脖子下面掏出一个手指粗细的木偶,“弟弟上也有一个木偶,我可以凭这个找到他!”

  “那是什么?”

  李彩莲将木偶飞快地收入怀中,说:“不告诉你!”

  青玄子没有目的地,只是按照师傅的指引,走走停停,等待机缘。

  就这样,名山大川倒是走了许多,可机缘还是没碰到。

  一晃,五年过去了。

  相州地界,贺兰山下。

  “大哥,这机缘到底在哪里啊?我都从一个女娃走到少女了!”李彩莲边走边埋怨道。

  青玄子道:“我哪知道!说不定,等你成了少妇,还在寻找呢!”

  “你个出家人,没个正经!”

  “点缀一下枯燥的路途嘛!你也不是没有收获不是?要不然,你也不会学会一好功夫,特别是哪位前辈传女不传男的轻功,我都羡慕!”

  “你变成女的,我可以传给你啊!”

  “算了吧,我留着有用呢!”

  “你留着什么?快告诉我,你对我隐瞒了什么?”

  青玄子赶紧快走,道:“口误!我说的是我武力高强,用不着学你的轻功逃命!”

  “你敢说我的轻功是用来逃命的!看打!”

  二人一阵追逐打闹,旅途更加轻快了。

  天色将晚,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乌鸦在天上哇哇的叫唤着,太阳最后的余晖也藏了起来。

  “大哥,今晚不会又要露宿吧?这林子又深又黑,我怕!”李彩莲四顾着说。

  青玄子说:“你不是轻功好?不如跑快些,看看前头有没有可以打尖的地方?”

  正说着,突然听见前面有人“呜呜”的哭泣声。

  李彩莲吓得赶紧停下脚步,仔细听着,小声说:“不会真的有鬼吧?这么早就出来了!”

  “怕什么!我是道士,专门对付它!”青玄子听了一会儿,抬脚向前面走去,“是神是鬼,拉出来溜溜!”

  李彩莲无奈,只好躲在青玄子后跟过去。

  坐在前面哭泣的是个二十五六岁的书生,他材消瘦,两袖清风,连个包袱都没有。

  青玄子走过去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堂堂男子汉,哭哭啼啼做什么?”

  那书生听青玄子说他百无一用,瞟了青玄子一眼,接着哭自己的,也不和他说话。

  李彩莲鼓起勇气,上去问:“这位小哥,这荒山野岭的,你哭哭啼啼的,你是遇到鬼了,还是……你就是鬼!”

  “什么鬼!我是人!”书生见是个小姑娘家问自己,不好不回答,“我好不容易从村子里筹了钱,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不料到了这里,被山上的一伙贼人给抢了盘缠!呜呜呜……”

  这书生年纪轻轻,已然过了院试,得了秀才名号。此番前去乡试,若能再高中一个解元举人,定是光宗耀祖的事。

  可惜时运不济,在这里遭了盗贼,实在是命运多舛。

  青玄子也替那书生感到惋惜,说:“既没了盘缠,忍饥挨饿,或许也能到得了路府参加考试。”

  “你这道士,若能借我些银两也罢了,怎么还叫我忍饥挨饿?”秀才说道。

  青玄子正要说你这秀才怎么这般没有志气,李彩莲抢先说:“谁抢你的盘缠,我们帮你抢回来!”

  “若能抢回盘缠自然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