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落凤坡树荫下。

  “某抽调的都是身材瘦小、武艺高强的士卒,一共三十人,其中有一小半是某的亲卫,久跟在某身边的了,所以对他们的身手某还是心中有数的,”裴子烈低声吩咐,“你们只能携带短刃,因此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风向和位置,落地之后务必速战速决,抓紧打开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郑凯源微微颔首,一个个用就近劈砍的竹子搭成的纸鸢静静躺在空地上。纸鸢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风筝,这种可以飞上空中的东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出现,传闻正是精于机关术的墨子发明。而在南北朝时期,纸鸢也时常被用来传递消息。

  现在这些纸鸢明显要比普通纸鸢大不少,而且在纸鸢的下方都有突出来的握柄,到时候郑凯源等人就可以借助这纸鸢从落凤坡山顶上滑向绵竹关。

  “刚才某已经着人试过,从半山腰上完全可以滑落到平地。”徐德言在一旁用袖子抹了抹汗水,他忙乎了小半天,即使是冬天也已经忙出汗来了,“不过这边山坡不比从落凤坡到绵竹关,那一段距离的风必然会更大一些,所以到时候必须要掌控好······”

  郑凯源的神情也凝重几分,显然情况并不比他预想之中的要好。

  “你们先去准备吧。”裴子烈低声说道,伸手拍了拍郑凯源的肩膀。

  郑凯源急忙应诺一声:“还请将军和主簿放心!”

  目送郑凯源转身离开。裴子烈紧接着看向徐德言:“修远,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做还是有些不妥?”..

  徐德言沉默片刻,缓缓点头:“说句心里话,多少应该有些的。毕竟属下是文官门第出身,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纵横沙场······所以属下从小虽然读过几本兵书,却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将这么兵书上的知识应用于实战。”

  顿了一下,徐德言环顾周围的茫茫大山:“自从入蜀追随荡寇将军和武毅将军之后,属下觉得这些东西也算有用处,不用烂在肚子里了。可是后来却有些诧异的发觉,似乎依旧用不到太多······将军您行事尚且用兵书可以解释,然而荡寇将军的行事,却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裴子烈不由得轻笑一声,而徐德言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下意识的伸手挠了挠头:“属下一己之见,还请将军不要当真。”

  “哈哈!”裴子烈更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这又不是从背后诽谤世忠,有什么话不能当真的?更何况说句实话,某并不觉得你这些话说的有什么问题。”

  徐德言一怔,有些惊讶。而裴子烈笑着说道:“某刚刚和世忠认识、接触的时候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世忠此人确实没有读过多少书,这个是事实,就算是某当着他的面肯定也会这么说,不过上天倒是真的待他不薄,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却有一双可以看透这世间的眼睛。对于天下大势、对于人心,他把握的反倒是比我们清楚。”

  “这······”徐德言不知道应该应和裴子烈还是保持沉默。

  他出身世家,从小讲究的是尊卑观念,这样在背后议论李荩忱,让他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开口多说。

  而裴子烈似乎注意到了徐德言的尴尬,笑道:“世忠的为人某还是清楚的,如果他连这些背后的些许评价都介意的话,那就不是李世忠了。更何况某也没有想要嘲讽他的意思,”

  紧接着裴子烈感慨道:“虽然他没有看过这些,但是某总在冥冥之中觉得他见到过的更多、看到过得更多。对于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拿捏得要比我们准确。”

  顿了一下,裴子烈无奈的摊开手:“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局限于书本了吧,有的时候会觉得世忠可行的办法不符合常理,有的时候会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可是他总是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世上不切实际的事情有很多,并不是都不能实现。”

  徐德言轻轻摩挲着下巴,裴子烈所说很多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现在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李荩忱这种不拘束于兵法书本的思维,才能事事做到出其不意。而上天似乎也在眷顾他,每一次都给李荩忱证明自己正确的机会。

  刹那间,“天命之子”四个字涌上了徐德言的脑海,让他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历史上能够获得这样评价的人,只有汉光武帝刘秀,那是一个苍天似乎都在一直眷顾的人,这是每一个读到史书的人都达成的共识。而现在徐德言觉得自己正在一个同样的“天命之子”麾下效力。

  李荩忱的一步步崛起,看上去是机缘巧合,可是世上真的有这么多机缘巧合么?而且谁能保证这机缘巧合不是苍天为他提供的机会?李荩忱现在可以在这巴蜀开拓一片天地,谁知道五年、十年之后,不会有如汉光武一样将这天下收入手中?

  想到这里,徐德言不由得攥紧了拳头,不知不觉得他的背后已经被汗水浸透。

  微微抬头看着天空,徐德言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掌控着这一切,而且自己那位宦海浮沉大半生的祖父似乎也感受和察觉到了什么,否则不可能那么早就将自己派遣到这巴蜀。

  这天,是要变了么?

  而如何变,就掌握在我们这些人的手中?

  注意到了徐德言的神情变化,裴子烈却并没有动声色。今天他想说的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心里话,只不过这些话在之前说出来自然不妥,现在身在巴蜀、距离朝堂千万里之外,而巴蜀的战局又如此混乱,有些话也到了该说的时候。

  单单凭借是一个“大陈臣子”的概念,俨然已经没有办法支撑这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甚至得不到朝廷帮助和供给的团体继续走下去。徐德言他们的犹豫和迟疑、怀疑和无奈,裴子烈自己都可以察觉到,他并不相信李荩忱没有察觉。

  只是有些话李荩忱自己不可能说、也不可能去点醒这些手下人。所以裴子烈很乐意给帮这个忙。

  无论是从这个团体的团结角度,还是为日后有些事情做准备,这些话都到了该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