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解读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你的名字》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读者入坑之后,很多原本都不买的读者,都毫不犹豫地直接将这四期的杂志买了下来,只为了可以一次性将看完。

  很多读者还让杂志方赶紧出的单行本,这样才方便他们收藏。

  比起那些断断续续看完4期的读者来说,这些一口气看完的新读者,其阅读体验无疑更好,他们的感触当然也就更深。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擅长解读的牛人读者出现,这部短篇作品几乎被捧上了神坛!

  有牛人甚至根据这部漫画,写出了一篇大几千字解读文章,从漫画的内容到漫画的隐喻,他简直比さくら老师更懂!

  没错,さくら老师只是个画漫画的,懂个锤子,真正懂这部作品的,还得看那些特别会解读的牛人。

  “我们先谈整个故事,再谈背后我所看出的隐藏寓意。

  里面的人物有立花泷,宫水三叶,赦使,奥寺等。

  地点:东京,糸守镇

  从前半部看,这是一部交换身体的青春爱情剧,他们之间日常的温情和笑点颇有意思,但从三叶外婆一句'你是在做梦么?',剧情跨入后半部,事件线和时间线互相交杂,如同剧中形容'产灵'般,它们编制成了线,整部漫画的立意开始升华。

  人物有了象征意义,场景开始有了隐喻。一部很贴近现实的漫画便被染上了魔幻色彩。

  ……

  人物的象征意义:

  主人公立花泷:理想的我们,那个我们一直想达到却一直未达到的真实自我。

  女主宫水三叶:我们所幻想的所有美好事物。

  赦使:一直平凡生活,但内心有着想突破自我,打破这一切平常的普通人。

  宫水神社:梦想和美好的诞生地,记忆的初始。

  彗星雨:我们无法避免的成长。

  彗星摧毁糸守镇的隐喻: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是男主从高中生成为大学生,走向真实社会的抉择,当所有梦幻和想象消失后,青春就结束了。

  ……”

  很多读者在看到这篇图文并茂的长篇解读时,都忍不住给这位大手子跪下了,这尼玛写得也太细了啊,很多原本大家都没注意到的细节,都被对方挖掘出来了。

  但必须得承认的是,这位长篇解读的作者,确实对爱得深沉,他写到最后,都不由自主地煽情起来了——

  “我们现在怀抱着信念追逐梦想,沿途可能有更多的不理解,甚至嘲讽与讥笑。但我们已经确信,若干年前,那个从糸守镇来的三叶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我们,给了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发带,给了我们最终的归宿。

  我们都曾经让三叶交换过身体,就那么一瞬间,三叶改变了我们,我们变得无比的清明而正确。她从我们不曾到达的地方,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风景。

  我想,我会努力去与立花泷重叠,甚至成为他。我会让三叶就是三叶,这个梦不会消失。

  就如同立花泷所说——

  我会等到最后的结局,我会在那楼梯前,看着我的天使从上而降,来到我的身边。

  不为什么,三叶。因为,我是这么幸运,我想说,我值得你这么做。”

  当一部确实值得深入挖掘、解读的作品,遇上这样的读者时,无疑就是它的幸运。

  因为作品的口碑,就是这样被发酵起来了,而这却不是那种娱乐价值更高的热血少年漫,可以企及的。

  这就好比网络之中,小白爽文看得爽归爽,但会有人愿意去给它写大几千字的解读文章么?

  显然不会存在,因为它太浅显、直白了,作为消磨时间的娱乐,它是合格的,但看过爽过之后,却绝不会想再去看第二遍。

  还不如随便找一本新的小白爽文看,因为这样的作品确实同质化严重,可替代品太多了。

  显然是值得被解读的,不过也至于像真爱粉解读得那么夸张,什么作品被吹过头,都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可谓一粉顶十黑。

  而它的口碑越发酵,其作者さくら老师荣获“手冢赏”入选的,就越是受那些看得意犹未尽的读者们的期待。

  平心而论,的结局会让人意犹未尽,只因它的结局虽然完美地实现了读者们的期待,但是读者们的情绪显然并没有完全宣泄出来。

  他们还想要看更多,尤其是男女主真正在一起之后的各种甜蜜互动,多撒一撒狗粮它不香么?

  正是这样的期待,让读者们各种向杂志方写信,希望杂志方能够劝さくら老师再画一个甜蜜的番外,否则根本就无法平息他们的怨念。

  于是,阎魔樱这位始作俑者,当然就又被她的责编吉田幸司亲自拜访、并向她表达了杂志方的建议,那就是让她回应读者的期待,这样就可以让读者们更加满意,巩固她的人气了。

  然而阎魔樱却展现出了她那“自负任性”的一面,表示她不会再画任何番外。

  读者的怨念,她心中其实是喜闻乐见的,这也算是一种负面情绪啊,当然就可以被收割了。

  当然,阎魔樱不可能将这种喜闻乐见展现出来,她只是用自己一开始就定好的“孤高、自负、任性”的天才少女漫画家的人设,来硬顶杂志方的要求。

  而杂志方显然不可能因此就和她闹翻,像这样的天才漫画家,杂志方只会好言好语地哄着……

  吉田幸司非常无奈,这就是天才漫画家的难搞之处了,他们任性起来,根本不在乎读者的,“爱看看、不看滚”就是他们年轻气盛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