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附近刚组建成的麦格南研究所计划推出一款能射击357麦格南子弹的新型手枪,枪支主要功能为打靶或打猎等,成功于1981年推出最早沙漠之鹰的原型枪,1982年公布消息并于1983年得到其设计专利。但当时的技术还不完善,其枪在供弹系统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由于生产商资金和技术实力薄弱,为弥补这些缺陷并将此枪更加推向市场,麦格南研究所便寻求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最后由以色列军事工业持续接手改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于1985年得到了目前的沙漠之鹰设计专利。
沙漠之鹰有着几个不同的子弹口径,除了传统的357麦格南,41麦格南,44麦格南之外,他们使用了其他的几个不同的口径比如,50AE,440等其他口径的麦格南弹,以上这些子弹均为狩猎允许使用的子弹,因为杀伤力较大,因此广受市场好评。
以上就是有关于沙漠之鹰的故事,那么这里问题来了,这么好的枪为什么没有用在军事用途上?
那弄清这些,我们必须首先看看军用枪的一般要求,综合几次美军招标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军方对于手枪的要求无外乎一下几点,重量轻,零件少,口径没有具体要求,组装快捷,战术维护方便,携带简单,抗环境影响能力强,外形适中,通用能力强,价格低廉。
以上几点就是美军对于手枪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沙漠之鹰不适合呢?
重量:沙漠之鹰重量达3.6磅左右,已经接近一支突击步枪重量,严重超标。
零件少维护方便:沙漠之鹰的零件不多,维护也很方便,这一点基本上符合要求。
口径:虽无具体要求,但是要求能够让女性的服役人员也能够轻松使用。那么沙漠之鹰最小口径为357麦格南这个口径是合适的,但是可以发射这个口径的麦格南子弹的沙漠之鹰,其后坐力就连一般的男性人员也无法驾驭,更何况女性人员,因此这个也不符合要求。
长度:没有具体要求,但是沙漠之鹰长度为10.25英寸,以及接近一支目前使用的短管突击步枪,作为手枪携带显然完全不适合,已经远远超过要求。
互换性:沙漠之鹰的互换性是非常差的,不同的口径之间互换时需要各种不同的组件,这个显然不适合要求,而此次招标落马的格洛克和贝雷塔也是输在这个环节,而西格绍尔的P320就是以其强大的互换性赢得了标书。
超强环境适应性,这个在设计上沙漠之鹰就已经输了,作为特定狩猎用枪,他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是没有其他系列枪械强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查看沙漠之鹰的图片就知道了,太多裸露的部件,势必造成使用在泥泞或者其他混合环境中出现射击故障。
需要新型战术导轨,这一点几乎所有参加竞赛的枪械都可以满足,而新的沙漠之鹰也夹带了新的战术导轨。
手枪握把:能够调节或者是能够快速换装给所有大小不同的手型的人员使用,这一点使用麦格南子弹的沙漠之鹰显然不能满足,枪支本身使用大子弹就使得握把超大,一般人员根本无法使用。
枪口能够轻松嫁接消音器,这一点沙漠之鹰独特射击的导气式枪机结构除非彻底改变,否则无法满足。
枪管互换,这一点也和上面一样,由于独特设计的导气方式,因此枪管的互换几乎不可能。
弹匣兼容性,沙漠之鹰使用的子弹口径非常难以和现有美军使用的弹匣兼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支枪,特别是狩猎用途为主的枪来说,沙漠之鹰不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具体的使用上,绝对是一支好枪。甚至于好过很多左轮同等口径的狩猎枪械。但是如果说是用在军事用途上,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当然除了个别的特殊用途之外。
沙漠之鹰独特的导气设计已经把大口径麦格南子弹的后座,减小到了非常可观的层度,当然就是这样对于很多一般人来说,射击的时候的感觉,也还是非常巨大的,毕竟把使用在步枪上的麦格南子弹用在了手枪上,这个代价式必须要接受的。这一点就如同:使用勃朗宁重机枪子弹的巴雷特反器材武器一样,每一次射击都是一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