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唐志才自然不陌生,他同样是高材生,在校期间经过入党介绍人老许培养起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对红党的相关书籍都研读良多,尤其是共产主义开派祖师的马著作了。
正是因为不陌生,所以李崇基于他认可的原理指出两党对立的尖锐矛盾时,才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憧憬般的美好。
而自己所气愤的蒋集团不顾国家利益拼着东三省落入倭寇之手也要疯狂剿灭红党,站在李崇的这套解释理论上似乎倒可以解释蒋集团如此之干的原因了。
且暂时脱开两党之争的话题不谈,看来自己这位舍友也读过红党相关的书籍,这在如今可算是禁书啊。
不过再想一想,这似乎也不稀奇,香港那边被英国占据,各类书籍自然并不像内地学校这么限制,所以读过相关书籍也并非难以理解。
“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谁说的?很有道理啊。”宿舍的十号床方振兴品味着李崇嘴里冒出的这句话,猛然听闻,大有至理名言之感。
李崇看着夜空感慨一声,“一个在历史上怕是足以和我们国家历史上孔老夫子相媲美的人吧,他们的学说思想都在曾经或现在指导着一个国家的管理。”
“这么厉害?什么时候我也来读读?”篝火前的几个人闻言都感了兴趣,不过李萌清眉头倒是皱着。无论是李崇所说的这本书,还是提及的这个人,作为根正苗红的官二代,李萌清其实是读过的。
这所谓的禁书,只是对民众封禁而已,自己那银行家父亲就跟自己说过,有些书禁与不禁只是相对执政者统治而言的。作为银行家,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听一家之言。所以父亲在红党搞出了偌大动静之后,也是搞来这在目前中国影响甚远,甚至是孕育出了令委员长皱眉不展睡觉不安的红党的书籍以及领导人文章来读一读。
父亲是想从中立的角度来评判那宣言、那些理论为何赋予了红党如此大的信仰,从而作出利益化的选择。不过李萌清现在犹记得父亲看完之后只是对着窗子长叹了一口气,初始时李萌清还甚是不解,一本书怎么让一向不见兔子不撒鹰、十分冷静的父亲皱眉长叹?
自己的疑问没有多久,因为父亲看完之后就强迫不乐意看书的自己也从头至尾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自己还觉得很有道理,甚至于也有了为那篇宏伟的蓝图而贡献力量的想法。
直到父亲在书房里整整一个下午将自己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连着三天,父亲对着自己扳开揉碎了讲着自家的财富获取方式,很现实,现实的跟那书中所讲的处处都相抵触。
被自家父亲训斥完,自己又被父亲带着从自家的工厂转悠到银行,自己亲眼所见之处,无论是自家的工厂产业,还是父亲管理的实业银行,都是和外国尤其是美国合作的,再依靠大伯的政治资源,双方形成了天然的同盟。
而认识了自家这种依赖自身政治资源进行的产业布局,处处尽显剥削的本质的经营方式,李萌清在那一瞬间迷茫了。
他甘愿为国家全民族的向好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想国家似曾经所去的欧美国家那样发达,但在与此同时,却也不想自家现有的这些消散如烟。
然后李萌清就自嘲的笑着,原来自己没自己想象般的无私,从心底讲他做不到舍小家为大家。
于是,在多日后,李萌清大彻大悟了,从长远看那些著作和言论以及红党领袖的文章,对于这个国家绝对是光明前途的,但却是要建立在摧毁官僚和大资本的基础之上。换言之,那是和自己家族这样的“毒瘤”是断断不能共存的。
那一刻李萌清也明白了父亲为何强迫自己看了那些书了,因为只要是热血、希望这个民族好的男儿,看了这些,都会对书中描绘的秩序以及蓝图而深深憧憬。而且那不是一张大饼,是确实有着苏俄的先例在前!
所以此刻李萌清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自己在军校交来的朋友去碰那些书。
亦或是说,李萌清在内心深处隐忧着自己这些室友认可了那些价值理念之后,在今后会同自己的拔枪相向的情况。
李崇自然不了解李萌清心中此刻的想法,只是耸耸肩压低了声音说道,“现在还是别读,如果你不想被政治部找去喝茶谈话的话,那可是关于红党的一些禁书。”
“红党的书啊,那你怎么敢读?”旁边的同寝室友脸上一惊,同时张望着四周,生怕被别人听了去。在黄埔学员们心中,红党并不是一个能放在明面上来谈的东西,但确确实实很多黄埔学员又对红党抱着同情的态度,因为红党的种种政策主张对于当前国家的确是一股良药。
看着神色紧张的室友们,李崇解释着说道,“你们不用紧张,我那时在香港学习,那边禁书力度不大,我自然我听百家之言嘛。当年香港大公报上关于这些可是有过一段时间的辩论的,我自然而言就看到了。可以说在香港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接触过红党的言论,要是有问题,政审的时候我就进不了学校了。”
唐志才挪了挪身体,往李崇这边靠了靠说道,“哎,老李,那你看过这些东西,你觉得国府和红党的主张哪个于国有利?”
李崇避而不谈的说道,“哈哈哈,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我现在只看眼前,不问将来。如今最紧要的是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等赶走的日本人,至于政治上的事情,哈哈哈,我嘛那个时候就该讨个媳妇喽。”
唐志才话问出来就知道自己有些冲动了,见李崇哈哈着避而不谈也就没有问下去。
而一旁的李萌清听到李崇的话更觉亲近了些,要是说这寝室里谁跟自己的家境相像,也就是李崇了,至少他的那个女朋友林婉如也是建立在官僚之上的巨贾之家嘛。
翌日,黄埔师生们继续向前。
一路往前走,这些进入军校的黄埔学员们用脚步丈量了中华这大好河山,切身的体会了中华大地一路往西节节高的地势,同时深深佩服代理校长蒋百里当初提出的迁都重庆以及把战线往腹地里拉的眼光。
这叠叠山脉就是天然的防线啊,失去制空权又如何?日本人的地面部队只要打不进这腹地,炎黄子孙就不会被灭绝!同时,源源不断的抵抗力量会从这腹地输送向前线!
十天后,黄埔师生经过五百多公里的跋涉抵达了宜昌市,行到此地,进川的路已经走下了接近三分之二,接下来只要的一大片少数民族聚居区,就能抵达川黔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