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显威!
在一众军中将士埋头收割下,没过多久,一亩膏稻就收割好了,而打谷、称量却还在继续着。
正如吴侯所惊叹,称量了三石稻谷,可是稻田中还有大片稻穗没有打谷,静静地躺在稻桩上,金色的稻穗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惹眼。
楚侯、越侯猜错了,就算是看好膏稻产量的吴侯也大大低估了膏稻亩产。
按目前局势推算,膏稻亩产估摸有五六石之巨。
这产量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望着这一幕,南荒各国国君都傻眼了,就像是凡人见了鬼似的,虽没有大惊小怪,高声喧哗,然而内心却是涌起惊涛骇浪,颠覆想象!
要知道南荒诸国沃土肥田亩产最高也不过三四石,而且是一年一熟,春种秋收;
可是眼下,一年两熟,生长了不过三个月的膏稻亩产竟然高达五六亩,两相对比,这差距不言而喻,全方位吊打。
若是并非亲眼看着熙国将士、奴隶收割稻子,打谷、称量,各国国君这会必然怀疑其真实性,以为姚云弄虚作假,夸大卖弄。
然而眼下,众人哑口无言,唯有震惊与意外。
在一众国君惊愕的目光中,熙国将士与奴隶们手脚麻利地埋头苦干,不断打谷,称量、装袋......
干活时,军中将士与奴隶们这是也是激动不已,他们见识虽然少,但是谁不是农民出身,见到这一亩稻子这么高产,谷子一斗接一斗装不完,他们内心既是震惊又是兴奋,想着自己有可能参与到一件载入青史的事件中,一个个与有荣焉,莫名激动,干活都更加利索了。
在一众将士、努力卖力劳作之后,这一亩膏稻很快就全部打好了,随后便是方斗称量...最终,这一亩膏稻收成很快揭晓。
亩产五石九斗!
轰!
当结果公之于众的瞬间,场上“轰”的一下炸开锅,众人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亩产五六石!
这件事就是神谷下凡!
不仅是南荒各国国君,就算是熙国高层们也会是咋舌不已。
二长老巫通、孙沐月、偃者阿七、秃头龙等人相比起外国国君,知道不少内情,早就预先知晓这一百亩膏稻产量不低,可是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百亩膏稻亩产竟然这么高?
三个月生长成熟的稻谷竟也能亩产五六石?这的威力也太大了。
二长老巫通更是心神传音给姚云,惊叹道:“大王,这是肥料的威力还是膏稻是神谷,本就是如此高产?”
姚云笑了笑,笃定道:“应该是的显威,若是没有,膏稻产量不会有多高,顶多两石出头,即便施以寻常肥料,深耕细作,那也不过亩产三四石!”
说到这,姚云脸上也露出满意之色:“不错,不错,路子走对了,果然能够让增加产量,总算没有白费苦工!”
姚云还没和二长老巫通、孙沐月、秃头龙说两句,很快,南荒各国国君就围了过来。
楚越吴三国国君为首,其余南荒大大小小各路诸侯一个个眼都红了,眸中满是炽热之色。
“熙侯,这就是膏稻?”吴侯率先开口:“若是南荒各国都能中上这种稻谷,天下多少吃不饱饭的黎民百姓为之受益,可多活多少人!熙云侯功德无量,壮哉我诸夏天朝!”
“嗯~这就是膏稻!”姚云点了点头,云淡风轻,不过他没有居功,见吴侯夸赞他,连忙补充道:
“孤可不敢居功,这膏稻是女魃娘娘从海外大荒之中寻来造福万民的良种,老话说的好,吃井不忘挖井人,诸位国君乃至南荒万民最应该感谢的是女魃娘娘,是她跋涉万里将其带回天朝!”
南荒各国国君见姚云推功,一个个对姚云好感大增,即便是一向与姚云不对付的楚侯、出云伯听闻这话,心中也是极其服气,别的不说,熙云侯做人还是值得推崇的。
想到这,一向没有说话的出云伯心血来潮,也参与到侯爵霸主的讨论中:“熙侯,不知膏稻是不是本就非常高产,还是熙国......”
姚云见出云伯开口,随后瞥眼瞧了瞧出云伯,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见到这诡异的笑容,出云伯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莫名就有些紧张,姚云这笑容是什么意思?为何如此莫名其妙。
其他国君对这个问题也颇为关心,一个个望向姚云,目光灼灼。
见南荒所有国君齐齐行“注目礼”,姚云也没有吊胃口,道:
“膏稻生长快,产量不低,与寻常稻种差不多,但是可以一年两熟,极有推广普及的价值,不过想要像熙国一样高产,那难度就不小,粮食高产可单单是稻种的问题,毕竟种子再好,若无深耕细作,灌溉施肥除草,天上的神谷也没法高产!”
各国国君听闻膏稻产量与寻常稻种差不多,一个个脸上顿时流露出失望之色,果然是他们异想天开了。
失望之余,一众国君也渐渐从惊骇中平复,这样才比较正常,若是天下真有如此高产的神谷,那才是荒唐。
然而,诸位国君刚刚平复心情,思维敏捷的吴侯很快从姚云话中听出另一重意思,细思极恐,随后便是一脸惊骇:
“熙云侯,你方才说膏稻产量与寻常稻种产量差不多,可是眼下膏稻亩产五六石,这是不是意味着熙国寻常稻种也能亩产五六石?
熙国谷子产量如今这么高了?
孤听说七年熙国沃土肥田亩产也不过四石,孤冒昧一问?熙侯,这其中有何玄机?”
吴侯一脸问了三个问题,话一说完,脸上越发震惊!
南荒一众国君一听吴侯的分析,也觉得有理,于是一个个齐刷刷望向姚云,目光再次变得火热起来。
姚云选择用给膏稻施肥,那就是做好贩卖的打算,这会见吴侯适逢其会提起,姚云心中乐开花,简直是最佳捧哏,问的太是时候了。
“吴侯这个问题问得好,不瞒诸位,膏稻之所以如此高产,全赖于熙国如今有了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