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生物科技领域乱不乱,叶华说了算。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吉利德科学公司

  市值:1654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营收:398.73亿美元

  ……

  安进公司

  市值:1245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营收:328亿美元

  ……

  赛尔基因公司

  市值:782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营收:126亿美元

  ……

  不仅仅是这三家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股,受此影响美国今年表现强劲的前十大生物科技公司,其市值都在不同程度遭遇了下挫。

  过去的两年里直到今年,生物科技股都是市场上最强劲的股票之一。

  但随着强效再生因子的曝光,走势强劲的科技股已经连续一周遭遇重挫,投资者显然对海岸线集团是否会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而非常敏感,尽管叶华的公司是一家IT企业。

  但现在谁要是说海岸线集团是一家纯粹的IT科技公司,无数投资者一定会狠狠的赏他一巴掌,一家纯粹的IT公司特么的能开发出生命延续药剂?

  事实上,一直在研究海岸线集团的人早就意识到,自从叶华对公司进行分拆重组之后,奠定了海岸线集团的发展就已经从单一的领域前进转而发散性的拓展,经营开始变得多元化了。

  生命光线的成立是一个分水岭,正式标志海岸线集团进入多元化经营的全新时代。

  只不过,ICT仍然是海岸线集团的主营业务,核心业务还是基于全息科技的终端消费品,以及基于全息科技的生态系统,它就像是海岸线集团这颗大树的核心支柱。

  毕竟,叶华和海岸线集团彪悍的战绩摆在那里的,最喜欢干的就是“降维打击”,事实上这是当代的一种常态,一个行业的传统巨头被打死的,往往不是他直面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个来自行业之外的力量突然降临,最终行业的老牌龙头就这么猝死掉了,因为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对方也不会给你反应的时间。

  叶华把自身从繁忙的公司运营中抽离出来,自己成立一所高端大学,每年狂砸240多亿美元。

  人们这才意识到海岸线集团不惜资本滋养海岸线大学,最终大学的成果也终将反哺海岸线集团,由此形成正循环。

  之前的冬眠项目,现在的强效再生激素,只有傻子才会相信海岸线集团不进军生命科学领域,且不说强效再生激素,一旦冬眠项目完成商业化,对于全球的生物医药公司来说就是一记沉重打击。

  发现、发明、开发、制造并销售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一旦老迈的病人选择低温冬眠,就不用再吃药了,吃药的主力军都没有了,全都去“睡觉”了,药还怎么卖?

  对于生物医药公司而言,利润肯定会备受打击,原本属于他们的利润都被海岸线集团抢走了,不是通过同行业的竞争抢走了利润,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低温冷冻冬眠领域的“降维打击”,这对于那些生物医药公司而言,简直束手无策。

  他们会制药,最死的办法也起码可以打价格战,但是怎么制作静滞舱?连产品都拿不出来,到时候不如直接躺好姿势得了。

  生物科技领域乱不乱,叶华说了算。

  业内最怕的就是叶华来搅局,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变数,他一来整个全球生物科技领域都得掀起一股惊涛骇浪,甚至迎来行业格局的大洗牌人们也不会怀疑。

  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叶华和海岸线集团的能量,光是这么一点风吹草动,整个资本界就已经风声鹤唳,大有见势不妙立马跑路的姿态,行业里的各大公司也是寝食难安。

  ……

  “进来。”

  丹尼尔奥迪抬头一看,助手带着一份文件走进了办公室:“BOSS,克利夫兰实验室传来最新报告。”

  “怎么说?”

  丹尼尔奥迪精神一振,助手旋即把文件提给他:“这是实验室的简报。”

  ……

  “法克!”

  丹尼尔奥迪失望透顶的怒而将报告一甩,大声的怒吼:“我要是仿制它,而不是发现它的能力,这算研究突破?”

  助理识趣的一言不发,把地上的报告捡了起来。

  不看这报告还好,越看越气,打击越发的沉重。

  公司不惜代价的砸钱支持研究,企图破解强效再生因子的秘密,并能成功的复制这种神奇的存在,每天在以数百万美元的频率烧个不停,得到这样的结果,丹尼尔奥迪不怒才怪。

  “BOSS……”助手这个时候小心翼翼的问道。

  “说。”丹尼尔奥迪很是不耐烦。

  “我注意到海岸线集团至今没有抢注任何关于强效再生因子的专利……”助理这么一说,丹尼尔不由得冷静了下来,看着对方:“继续说。”

  “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岸线集团并不打算商业化,可能是产能问题;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海岸线集团对此信心十足,他们根本就不担心强效再生因子会被仿制,相信核心技术别人绝无破解可能。”助理如是说道。

  闻言,丹尼尔奥迪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道:“你觉得那种更可信?”

  “后者!”

  助理毫不犹豫的回答。

  丹尼尔奥迪点点头,他也更相信后者,叶华发明了一系列让人羡慕眼热到发狂的黑科技,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说哪个机构通过逆向工程破解了海岸线集团的核心科技。

  助理的这番话点醒了丹尼尔奥迪,想到这儿也是异常的苦恼,让他不住地怀疑自己的决策,不惜代价破解强效再生因子的行为是否有意义,会不会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痛苦的地方就在于此,实验室根本就不敢给出保证一定会破解,非但没有给出保证,而且首席技术专家还悲观的暗示也许不能。

  从这也能间接证明为什么海岸线集团没有抢注专利的原因。

  如果最终能够破解,就算花再多的投入他都不会有丝毫的眨眼,因为最后一定会十倍百倍的补偿回报,但怕就怕最后什么都捞不到,数十亿美元全部打水漂。

  幸好这种逆天的生命延续药剂产能不高,否则对于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来说都是一种灾难,丹尼尔奥迪也只能通过这一点来自我安慰了。

  ……

  昭灵驷玉说

  那一章对于人脑的细节描写较为详细,这个真的绝望的EB,对于技术的细节用春秋笔法带过,会被说科技文毫无技术细节的描写,duang的一下就出来了,假的EB;然后写详细一点,有理有据的,大家看的脑阔疼,问题已经写的还浅显易懂的了,还有问题就不说了。

  之所以要写一点问题是因为后续的情节,主角进入生物基因工程领域,那么技术的出现就不会突兀了,建立了因果逻辑,因为解决了,所以才能揭开人体蛋白折叠啊、癌症之类疾病。

  现在搞得作者菌苦恼的一批,因为订阅波动大。早知道就来个系统做这本书的金手指了,一切技术问题甩系统,轻松的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