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功不可没方继藩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群臣有点懵了。   只听说过有人获罪,然后将脏水泼在别人身上的。   怎么这人立了大功,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别人的?   这世界疯了吗?   弘治皇帝也是沉默了。   他觉得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太够用,总是不明白,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他只好道:“方继藩骗了你们什么?”   张延龄张口道:“他……”可接下来的话,他不知该咋说了。   张鹤龄却道:“陛下啊,臣等,本是不愿出海的,您看,这出海……多辛苦哪。可是没有办法啊,陛下……那方继藩,事先,非要让臣等出海,说是他想好了,只有咱们兄弟二人,才能办成一些大事。”   “大事……”   群臣俱都精神一震。   连方继藩都开始匪夷所思起来。   自己曾经……找过他们?   这是七八年前的旧事了,自己还真想不起来。   莫非是记忆里衰退了?   呀,自己智障了吗?   方继藩不得不怀疑人生。   甚至开始觉得,自己的脑疾,可能是真的。   自己偏偏想不起来,可这张家兄弟,却说的有鼻子有眼,瞧他们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连方继藩自己都不得不怀疑,这是真的了。   却听张鹤龄道:“陛下,这方继藩,给咱们兄弟一个锦囊,说是等到了倭国,便可揭开。”   弘治皇帝震撼了。   锦囊……   文武百官,无一不是诧异起来。   仿佛在听一个……很熟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比较有名。   “什么锦囊?”弘治皇帝追问。   张鹤龄生怕陛下不相信:“陛下啊,当时臣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可他说了,不到倭国,断然不可打开,否则,会有大祸。臣……臣害怕……不,臣是个老实忠厚的人哪,臣只好信守承诺。”   呼……   这殿中群臣,又是哗然起来。   方继藩怎么知道,张家兄弟,怎么可能会到倭国呢。   是了,别人可能不知,只有方继藩才知道,早在许多年前,就有天圆地圆的理论出现,抛出这个理论的人,还是方继藩的徒孙,方继藩怎会不知呢。   这一下子……锦囊的可信度,一下子暴增。   被人做这事,还有可疑,这世上也只有方继藩才可能预料到,这一支船队若是一直自西向东,最终会抵达倭国,没毛病!   张鹤龄见众臣一个个窃窃私语,面带惊骇之色,心里倒是乐了,继续沉痛的道:“等臣到了倭国附近,不,臣等当时,并不知那里是倭国,臣等只到了一处岛屿,这岛屿东西千里,拆开了锦囊,陛下,您猜这锦囊里写着的是什么?”   “是什么呀。”弘治皇帝还在震惊之中。   太可怕了,今日发生的结果,居然是在七八年前就埋下的伏笔。   张鹤龄含泪道:“这上头,是说此岛之上,俱是我大明的敌人,乃我大明心腹之患,该岛之人,有小礼,而无大义,万万不可被他们蒙骗,假以时日,这些人,势必是我大明之重患。为以防万一,命我等,冒死袭该岛,使其自顾不能暇,方可保我大明基业社稷。”   “嗡嗡嗡……”   这一下子,整个奉天殿顿时炸了。   这……岛屿,莫非就是倭岛?   有小礼而无大义,从这倭寇的行径来看,何尝不是如此?   这本就是我大明心腹之患啊。   尤其是许多江南的臣子。   他们为数不少,家中是受倭寇之害的。   此时,纷纷颔首点头。   此乃贼巢也,张家兄弟,啊不,方继藩这狗东西,总算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弘治皇帝骇然的看了方继藩一眼。   方继藩:“……”   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脑疾是不是已经加重了,搜肠刮肚了老半天,还是想不起来锦囊的事。   朱厚照本是崇敬的看着张家兄弟,现在,却是用更加敬佩的眼神,看向方继藩。   这令方继藩怪不好意思的,毕竟我方继藩,为人忠厚本分,谦虚低调,只愿做这大明的萤火,只发出微光,扶保社稷,可并不想做太阳,太阳过于耀眼,并不契合我方继藩高尚的人格。   “而后呢?”弘治皇帝继续追问。   他呼吸有些急促了。   神了!   张鹤龄捶着胸口:“陛下,臣等见了此锦囊,自是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乎,立即命船队袭击该岛,他们既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臣等怎么可以对他们客气呢,自是将他们的村镇夷为平地,斩杀他们的男丁,吃了他们的牲畜,烧了他们的屋子,抢了他们的金银……”   这是张鹤龄这一番话中,最诚实的一句。   没法子,傻子都明白,很快倭人就要来告状了,这事儿……肯定是瞒不过的。   奉天殿又炸了。   虽然也有一些学究,认为这有些残忍,可这些年来,倭人畏威而不怀德,那些个倭寇,更是凶残无比,早已是人神共愤……   现在……不过是我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而已。   弘治皇帝呼吸更加急促,他忍不住继续看向方继藩。   朕此前,命他来应对倭寇肆虐之事,而今,倭国服软,倭寇的问题,也行将解决,原本以为,这是张家兄弟二人的大功劳。   哪里会想到,方继藩早在七八年前,就已未雨绸缪。   此等神机妙算,此等为国分忧的忠心,更可怕的是,在此之前,他都没有提及。   有大功,而不愿领,低调如此,这岂不正是那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于名吗?   若非是张家兄弟据实禀奏,只怕……   听到又哗然了。   张鹤龄以为大家震惊于,方继藩的凶残,心里更加乐了。   他生怕方继藩反驳,于是故意气势汹汹的怒视着一脸懵逼的方继藩。   方继藩则一脸无辜之状。   仿如梦游一般。   张鹤龄厉声道:“直到后来,我方才,原来这边是倭国……方继藩,到了现在,你还想抵赖吗?你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说,那锦囊,是不是你给的,这一切,是不是你授意。我自然知道,你一定会抵赖,你会矢口否认,可是……男子汉大丈夫,敢做就要敢当,你有本事,你摸着自己的心口,你说,你说呀!”   “对呀。”张延龄帮腔,气势汹汹道:“你说话呀,你心虚什么?”   方继藩:“……”   此时……无数的目光,都看向自己。   无数人的心,仿佛都要跳出来。   方继藩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一向是个害羞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多人,胆敢用这等狐疑、惊诧的目光,来看着自己了。   “没错!”方继藩斩钉截铁,毫不犹豫的道:“就是我干的,我不得不承认,寿宁侯和建昌伯所言,千真万确,正是区区在下!”   “……”   张鹤龄有点懵了。   啥意思?   怎么承认的这么干脆?   可此时,满殿继续哗然。   大臣们感觉今日的心情就像是过山车,实在太刺激了。   原来……竟真是方继藩……   那么……一切就可以理解了。   张家兄弟是什么德性,他们就是两个草包废物啊。   这等草包废物,能干出这么大的事,立这么大的功?   可方继藩不一样,方继藩人品虽值得商榷,可他的本领,大家却是没有疑问的,现在张家兄弟一口咬定,方继藩又大大方方的承认。   这张家兄弟又不是疯子,为何无端端的编排这么个事来,在陛下面前,如此言之凿凿的说这些话,若是假的,这岂不是欺君之罪。   那么……这是真的……   太可怕了。   七八年前,就有此布局,不但料定了一路向西,在此时,能抵达倭国,还早预备了,利用张氏兄弟,来打击倭国,一劳永逸的解决倭寇之患。   这方继藩……虽是贪财、好吃、懒做,脾气古怪,行事乖张,且还睚眦必报,缺德、臭不要脸,做人没有底线,毫无操守和底线可言之外,终究……还是有一点好处的,至少……他在打击倭寇方面,实是尽心竭力,颇有几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气度。   这家伙……真是神了!   不只如此……王守仁几个弟子,也震惊了。   这……竟都是恩师深谋远虑的结果。   果然……不愧是恩师啊!   难怪恩师在对倭寇的问题之上,举重若琪,想不到,他早就谋划了全局,恩师的本领,自己真是自愧不如。   唐寅动容了,眼里含着泪,这就是恩师,智珠在握,宛如孔明再生,能有这样的恩师,下辈子做够,此生亦是无憾。   刘文善和江臣一脸敬佩的方继藩,只恨不得立即拜倒在地,高呼一声恩师威武。   王守仁面色一动。   他是一个高傲的人,这个世上,能被他放在眼里的人并不多。   可是……哪怕再高傲的人,遇到了恩师,竟也只有佩服到五体投地的份。   此时此刻……   弘治皇帝快步走向了方继藩,一把将方继藩搀住。   “继藩,你……为何不早说?”   “这……”方继藩老老实实的回答:“事情过去的太久,儿臣……差不多已忘了。”   这是啥,这就是低调,叫奢华,叫有内涵!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