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夫子讲学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皇城宴饮,文武百官全部到齐,百官说得太少,有资格进宫内宴席的,直有三百多人。

    如此大宴,又是庆祝胜利,郑智心中大概以为自己这个战争的功臣会是主角,倒是过于自信了,主角终究不会是他这个四品官员。

    郑智本来是准备今天喝醉的,毕竟在场多是高官,若是来敬酒,郑智也不好意思少喝。现实情况却是并非如此,众人大多等着郑智上前去敬,郑智持杯上前的时候,众人说上几句恭喜与勉励话语,郑智便一饮而尽。

    敬得主要几人之后,郑智也不再端杯上前,而是自顾自坐着吃菜。觥筹交错间还有许多人等着郑智上前,郑智也一概不理,假装不认识一般。

    想来郑智也是真不认识,不说哪些老掉牙的虚职老臣,就算是那些在位的权臣,郑智大多也是不认识的,虽然仓促间在朝堂上见过,大多也听童贯下朝之时一一指认过,却是这些人的名字郑智早已不知忘到哪里去了。

    歌舞音律,轮番上演。

    如此大宴,隆重非常,直到快要散席之时,郑智才被童贯又叫到了头前,左右寒暄客套几番,又拜了拜赵佶。也就这般散去了。

    回去安眠一夜,第二日周度文也就找了上来。在这东京,会亲自来找郑智的,如今也聚只有周度文了。

    周度文的父亲昨夜倒是在宫中宴饮,只是几百号人中,郑智也不知哪个是周邦彦。周邦彦昨日倒是没有喝什么酒,周邦彦如今为大晟府提举,这么个闲职平常虽然都是吟诗作曲的,但是宫内的大表演还是有得他忙碌,皇家音乐学院的长官,自然也要负责这些后勤的事情。

    “家父昨夜忙到后半夜才归家,站都站不稳了,年事已高,怕是要请辞官差了。”周度文与郑智也是闲聊家常,太过熟悉了也就没有那么多正事。

    “嗯,一直没有上门拜会过令尊,今日正好无事,不若去你家中走一趟?”郑智与周度文相交几年,还当真没有上周度文家中去过。

    周度文闻言也是欣喜,朋友之间若是没有串过门,当真有些说不过去,只道:“甚好甚好,中午便留在家中用餐,家父平时里倒是多提起你,一直想见你一面。今日闲暇正好。”

    郑智闻言,回头与牛大道:“去把从西夏带回来一些香料与银器翻出来,还有几本胡音的书籍,一并打包多带一些。”

    牛大连忙下去操持,要说西域的香料,那是名贯天下的,自然是很好的礼物。西域手工打造的银器造型也是极为精美,多少案几上的用具,茶壶碗碟之类。记载着西域风情音乐的书籍便是投其所好了。

    “香料尚可,胡音之书家父必然喜欢,银器就算了,过于贵重了些。”周度文说道,银就是钱,银器必然不轻,也就过于贵重了。

    郑智摆了摆手道:“无妨,党项皇宫之中,这些银器多的是,造型之美,不亚于我朝之物,送与令尊把玩一下。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周度文倒也是无话可说,便随郑智安排。

    出门之时,郑智自然打马,身后的周度文也上了马,却是在马上战战兢兢,头前还有一个军汉给他牵着,生怕周度文控制不住出了什么事故。

    “度文,这匹马便送与你了,在东京无事的时候多习练一下,到得郓州为官,不能骑马便是要误事了。连伯纪现在都骑术不凡,打马能跟上军汉行军作战,你也要有这等骑术,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郑智说道,在别人手下当官倒是无妨,但是跟着郑智,不会骑马,当真是要误事的。

    “放心就是,如何也把这骑术练熟了,能在东京打马出行,不知要羡煞多少人。”周度文听得郑智要送自己一匹马,本还想拒绝的,听得郑智的理由之后,也就受之无愧了。

    两人带着十来个军汉往皇城而去,周府也就在皇城边上。出了宫门便是周府,占地面积实在不小,周邦彦是苏门学士之后,文坛魁首之辈,待遇实在不差。

    有宋一朝,读书人的待遇实在是好,尊重知识也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宋朝可圈可点之处,错只错在只尊重了知识,而忽视了军人。文武总被人潜意识里放在对立面上,宋明尤为明显,已然是误区了。如果能像尊重知识一样尊重军人,富庶大宋早已雄霸天下,必然比汉唐更有建树。

    周邦彦六十有五,昨夜那般忙碌,实在有些吃不消,睡到日上三竿才刚刚起床,便是周邦彦才起床不久,郑智也就上门来了。

    此时周邦彦刚刚吃了一些早饭,正在内院的亭台处晒着斜照进来的冬日暖阳,亭台之内还有一个少女,笔墨纸砚都在石桌之上,少女便在石桌旁坐下,正在提笔琢磨。

    冬日上午,晒一下暖阳,实在惬意,有茶有书,旁边还有瑶琴琵琶。

    周度文飞奔进来,满脸欣喜,进来便是大喊:“父亲大人,郑观汐来访,就在前厅等候。”

    周邦彦放下手中的书,缓慢转头,开口说道:“不可失了礼节。”

    周度文此时才看到一旁的少女,连忙躬身一礼说道:“见过帝姬殿下。”

    这少女便是顺德帝姬,每日早早出宫来拜访周邦彦,多学词作之道,也学音律。周邦彦虽然在后世不出名,在这个时代,乃至后来几百年,周邦彦便是那名声显赫之辈,作词之人,没有一人不把周邦彦时时挂在嘴边的。

    周邦彦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这大宋,词作不出周邦彦者,苏轼在词作一道也比不过周邦彦大名。名副其实的词坛第一人。

    “周公子,适才你说何人来访?”赵缨络开口问道。

    “哦,是郑观汐来府上拜见父亲,正在大厅等候。”周度文答得一句。

    周邦彦此时开口道:“便请郑观汐入内院来吧,如此会客也不显生分。”

    周度文闻言又快步出去请郑智。

    郑智拿着几本书籍随周度文往内院而来,见面先拜见了赵缨络,与周邦彦寒暄几句,便把手中的书籍呈了过去。

    周邦彦接过书籍,翻看几番,疑惑道:“皆是回纥文,倒是还要找人翻译一下。多谢贤侄厚礼。”

    郑智笑着拱手:“伯父客气了,进得西夏皇宫,本也不知此书为何物,准备一把火烧了,问得俘虏之后才知是音律书籍,便顺手留了下来。此书与小侄也无甚用处,送给正好。”

    赵缨络在一旁开口道:“先生,不若把这基本书给我吧,我带到宫里去,宫里有人能通回纥文,翻译好了再送回来。”

    周邦彦顺手把书籍递给赵缨络,口中笑道:“如此也省了老夫一番手脚,宫内自然是有人懂得这回纥文的。多谢多谢。”

    小厮忙碌一番,几人就只暖阳之下落座,郑智来拜会周邦彦,主要是因为周度文。真到各自落座的时候,郑智也没有什么话题能与周邦彦这等文学大家谈论,如此反倒有些尴尬。

    赵缨络却是先开了口道:“郑大夫,东京中皆知你词作造诣非凡,头前在艮岳也亲眼见识过,小女子刚刚新得一曲,还请郑大夫不吝赐教,斧正一二。”

    郑智一个头两个大,在周邦彦面前也没有侃侃而谈的自信,此时见得赵缨络已经把纸张递了上来,也由不得拒绝,只有接过来读了一下。

    读完之后,郑智又把词作往周邦彦递去,口中只道:“帝姬之作,小侄读后觉得已是上佳之作,还请周伯父品评一二。”

    周邦彦看了一眼郑智,接过词作,粗略一读,开口笑道:“观汐倒是会说话,此词粗略一读倒是朗朗上口,奈何不透人心,有道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中多是辞藻堆积,少了一分真实情感,文章算是华美,却是流于表面,算不得上佳。”

    郑智尴尬一笑道:“周伯父造诣深厚,小侄差得远了。”

    却是这一语,赵缨络面色一沉,接过周邦彦还回来的词作,自己又读了一遍,开口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学生此词,便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贻笑大方之家。惭愧惭愧。”

    这女子,含着金汤匙出生,强说愁也是正常,不知愁滋味之人,总能以体会许多人情冷暖。

    其实郑智读了之后,也是这种感觉,奈何郑智心中不自信,自然不敢随意开口去说。此时周邦彦说出来,郑智自然是连连点头。

    周邦彦又接着给赵缨络上课,话语深入浅出,还不时改动几下原词,又把道理拿来说上一番,这便是周邦彦的自信了。连郑智这个文抄公也听得津津有味,感觉收获不凡,直感觉比自己上辈子的语文老师说得通透得多。

    周度文在旁也是听得认真。本是拜访会客的场合,倒是成了周夫子为三个学生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