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将令夫人出 诚州鼎盛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话说夫人马氏和杨再思从潭州回诚州后,目睹了父亲所辖之地兵强马壮,众志成城,而且信息情报传递也非常快速。马氏就向杨再思献计献策,妇唱夫随,杨再思对这个来自南楚国的老婆愈发疼爱了,不久在马氏的一再坚持下,又给杨再思添了第八个儿子杨正嵩。

    回到诚州的第一件事,杨再思就着手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飞山酋首潘金盛之所以被生擒,杨再思之部不能及时救援,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出去是致命之伤。杨再思看到了这一点,可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飞山之难十多年了,仍然采用人力送达军事信息。

    一天早上,杨再思闲着没有事,在马氏的院落里喂鸽子,成群的鸽子围着他咕咕的叫个不停。杨再思拿着食物,换个地方,唤一声,鸽子就都飞了过来,然后撒点东西给予奖赏,鸽子争吃完了后又都看着杨再思,向他讨要。由此几次,鸽子没有东西吃,也跟着他转来转去。

    马氏抱着孩子出来了,见再思在和鸽子玩游戏,笑道:“老小子,你可真清闲,也不来帮我带带孩子?”

    “妇人家的事,还劳我插手。”再思回应道。

    “哟,那你行军打仗之事不也问我呗。喂了一早上的鸽子,喂出什么名堂了?”夫人气呼呼道。

    “真是的,随便一句,就生气了?”

    “我才不生气,鸽子除了好吃之外,还大有用场,老小子,你可知否?”

    “我不是你,出身名门,不知。就知鸽子肉烤着吃,香,嫩!”

    “就知道吃。我小时候经常见父王空闲的时候,也喂了好几百只鸽子。偶尔看到鸽子的脚上还帮着小东西,我想抓一只看个究竟,父王不许。”

    “那为何不让你看?”

    “父王说这个秘密,当时我似懂非懂,就没有抓鸽子。而后父王又自言自语道‘行军、打仗、家书者,鸽子必不可少也’。”

    “呵呵,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善。鸽子乃通晓人性,日飞千里而还,不迷途也。”杨再思茅塞顿开。

    “老小子,你早就该想到的,只是你不要我插手你的诡秘之事,我才一直没有说与你听。”马氏道,“看到将士们依旧徒步或骑马传达命令和文书,我也在想是不是该改一改祖制了?”

    “诺。可是训练之事,我不太在行……”

    “有何难?交于我就是。总鸽房要干净、干爽,透气、通光,此其一;分鸽房侍卫要忠诚、可信,不可随意放鸽子,此其二;非领军之人,不可有鸽书往来,否则此举视为逆反,此其三。”

    “哟哟哟,夫人平素都饶舌,今日滔滔不绝,深藏不露啊。”

    “不是你不让我参与军事机密嘛,我哪敢乱说。”

    “奶妈,带孩子去玩。进屋去说,夫人请。”杨再思笑眯眯道。

    “这还差不多,老小子。”马氏也灿烂的笑了,脸上乐开了花。

    数日之后,夫妻两个就信鸽之事开始筹备了,“信鸽传官书”应运而生。这是古时最科学的官方专项传递信息方式,也是杨家将们后来把对建功立业的好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家里人及乡亲们。没有功德之人,若有此举动行为,被定有欺君之罪,招致灭门之灾。

    八年过去了。公元930年,南楚王马殷享寿78载,逝于潭州。其后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兄弟五人,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兵戎相见,马楚实力一日不如一日。

    而马希范的姐夫杨再思,在夫人马氏的协助下,诚州日渐强大起来。为保所管辖的少数民族领地,杨再思组织苗族、侗族人民保家卫国,建立了割据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峒以下有小峒,小峒以下以寨为单元,实行了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各寨修建严密的自卫体系,昼夜守卫,遥相呼应,以十解一,一寨有事,各峒支援。

    杨再思派十个儿子分镇各峒要塞,组织各峒青壮年编队习武,定期训练,实行全“蛮”皆兵,严密边防警戒,有战上阵,无战生产。

    来投奔的“飞山蛮”族人越来越多,杨再思军队得到人员补充,加上平时训练有素,到了后唐初年杨再思已拥有一支让“西南诸蛮“和南楚都不敢小觑的强大的军队。

    为了更好地管理治理所辖地区,他又创立能够集中、统一思想的狗崽鱼图、和狗崽石标。狗崽鱼图又叫阴阳鱼图,“太极鱼图”,苗族建筑上的绘画、石雕、木刻上均有体现,如“鲤鱼跳龙门”,意即杨家将长期为国效力,尽心忠于朝廷,以朝廷为中心,听从朝廷召唤。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马希范继位执掌南楚政权。马希范在位的10多年中,羁縻溪州少数民族,发展马楚文化,功绩显赫;但马希范奢欲无度、诛杀功臣、痴迷佛神等过失,使马楚政权由盛而衰,马楚逐渐变得外强中干。

    杨再思领导的“飞山蛮”没有和诸蛮一起依附马希范。这时“飞山蛮”的军事实力已经完全可以和南楚抗衡,杨再思不会忘记,南楚剿灭“飞山蛮”的惨状,以前没有归附南楚,现在更加不可能归附一个外强中干的南楚。

    后晋期间(936—946),都匀、罗甸蛮酋尹怀昌、牂牁蛮酋张万浚,见诚州富庶,先后兴兵进犯诚州,都被再思父子率飞山蛮击溃逃遁。西南诸番则畏再思父子为天兵神将,再也不敢觊觎诚州,纷纷修好,不敢再和杨再思对抗。

    后晋天福四年(939),吴权建立吴朝,越南开始从中国版图分离出来。交趾吴朝的控制区域北边与南楚接壤,东面与南汉接壤。“诚徽州”的杨氏势力正好处于南楚和南汉之间,因此诚徽州政权的西南面与吴朝有很长的边界线。

    杨再思的征西、平南战役,不但保卫了诚州百姓的家园和生产,增强了全州峒民的凝聚力,而且扩大了诚州范围,不愿忍受西南诸蛮封建领主残酷压迫的农奴,相继投靠诚州,臣服杨再思的德治。特别是平南战役,杨氏集团击退了越南吴朝分裂势力纠集的西南蛮族部族军队,将吴朝军队赶出了广西边境,震慑了叛乱分子。杨再思的杨家将一举粉碎了吴朝利用中国境内部族制造混乱、坐收渔翁之利向北扩张的阴谋,一定程度上维护自西汉以来古代中国政治版图的完整,杨再思乃民族英雄也!

    五代十国后期,马楚开运四年至南唐保大九年(947─951年),马楚连续发生内乱,楚王马殷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爆发战乱,致使马楚最终被南唐所灭,史称众驹争槽。

    马楚灭亡后潭州(长沙)变幻大王旗,马楚的原部将、军阀在原南楚土地上混战,混乱的局面还在继续。杨再思及其子孙们抓着这个时机,向四面八方扩展疆域,取得了南楚、西南诸蛮大片疆土。诚州除原叙州大部分地盘外,还包括东到湖南辰溪、中方、新宁一带,南抵广西义宁(即今临桂、龙胜、三江)及贵州从江、榕江,西至贵州的石阡、黄平,北达重庆的秀山、酉阳。杨再思子孙们分镇驻守这些领地。

    公元944年,从平南战役归来后,“龙虎将军”杨再思已是八十四岁高龄,自感心力不济,遂将权交与十子分管,二子杨正滔主管军权,七子杨正岩主管政权。

    杨再思先后娶韩、蒙、马、潘、郑氏,生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其子十二(含其弟二子),受土分镇滇、黔;长子正隆,授知州,与子通蕴驻守武冈;次子正滔,授知郡,驻守罗蒙(今通道县);三子正修,授刺史,住守真良(今绥宁);四子正约,授知州,驻守辰州府(今沅陵);五子正炎,无官,驻守罗岩(今通道县东北境,旧称罗岩洞);六子正绾,授知州,驻守东山(今绥县西北境);七子正岩,授国公,驻守湖耳(今黎平县属)并镇渠江(今靖州县);八子正嵩,授都司,驻守黄疆(今黎平县西南);九子正权,授太尉,驻守潭溪(今黎平县东部);十子正钦,授都统,驻守乐土(今黎平县西南部);十一子正荣,授安抚,驻守澧州(今湖南澧县);十二子正衡,授都使,驻守西番。

    同时杨氏集团还以字派“再、政(正)、通、光、昌、胜(晟)、秀(进)”七字为等级建立严格的领土制度。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社会平定,各方势力均衡不造声势,此皆领土制度之功也。

    后周显德七元年(957年)十月二十六日,杨再思在诚州慰问诸苗时,偶感不适,于是回家坐在软椅上休息,安详睡去,享年九十八岁。此所谓“一代豪雄八十载守疆护土,叱咤风云震东西憾南北”,英雄落幕,天地同悲。

    杨再思还健在之时,夫人马氏、潘氏就忙着为其寻找墓地了。马氏不惜花重金雇佣风水先生多人,他们分成几组奔赴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境内,寻找风水宝地。

    风水先生们寻找数年后,找到岩穴十几处,经认真筛选、比对后,一致认为只有贵州黎坪长岗岭和赤水峒上官村东山界两处岩穴,为最理想之地。可贵州黎坪距诚州太远,山高路遥,后代祭祀不便,又难以守护。

    而上官村东山界“龙开口”岩穴海拔不高,距诚州仅100余里,后代祭祀方便。墓地前地势平坦,左边云雾岭山脉“青龙”起伏有序,右边“白虎”圆润,水口紧闭。墓后十八罗汉山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形神厚重,势雄力足,乃日后杨家出文臣武将之最贵吉穴。杨令婆婆马氏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选取上官村之地作为首选。

    杨再思卒后,为防不测,在扶柩出寨时,杨令婆婆下令杨家军数千人,敲锣打鼓,将十几副棺材同时抬出寨门,各奔东西,令世人其假难辨。

    杨令婆婆还在贵州黎平、诚州飞山等地设疑冢九处,而将夫君的遗体秘密安葬于赤水峒上官村东山界的竹枝坡“龙开口”岩穴内,乾山巽向立坟,而将真实的安葬地址秘密记载于“杨氏族谱”以便后人祭祀。

    岩穴后有几株金竹,将竹尾垂向墓前祭祀台。在微风吹拂下,竹尾左右摇摆,常年将祭祀台扫得一尘不染,故民间称此墓地为“金竹扫坟台”。

    公元960年,湖南节度使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权继位。部将不服,湖南再次卷入战乱。叙州刺史钟志存奔武阳徽州蛮酋长杨正岩。杨正岩遂以十峒称王,惟留徽、诚二州,诸县皆废。

    七子杨正岩乘父亲之余威,文治武功,和二哥杨正滔南征北战,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继续扩大,所辖领地为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的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自此诚徽州杨家集团达到鼎盛。

    三子杨正修,诚徽州十峒领主之一,世居赤水峒今城步县蒋坊地带。其管辖地为今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地区,属叙州蛮徽州赤水峒,故称“赤水峒主”。

    杨正修行军打仗不行,就熟读《春秋》、《礼》、《易》、《诗》、《书》五经,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归附朝廷后,夺得“经魁”,次年考中进士,官封刺史,后任邵州都统,并授银青光禄大夫。于是,神算诸葛亮之“步城只出武将、不出文官”的预言被杨正修奇迹般的破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