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去怀疑郝俊,即使他口中的故事正如那个男生所感叹的一般狗血。
只有极少数的,兴许也是从东湖中学毕业,多多少少对于俞岚儿这样一个个性,美丽的同校女生拥有懵懵懂懂的情感的男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人会有兴趣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一个曾经一直默默无闻的他。
就这样,郝俊又变成了低调的郝大叔。
不过,对于一直玩在一块的赵文杰和小妮子宋辰辰来说,这惊天大谎却是匪夷所思,但两人都很有默契地默认了郝俊的这一种奇怪的说法,就好像她坚信郝俊不会喜欢俞岚儿一样坚信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郝俊身上的。
在这一点上,郝俊也没打算瞒过这两个机灵的小家伙,不过,听过郝大叔的一番描述和解释之后,同情分自然是全部加在了他的身上。
同学们关注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郝俊这个人,在得到了一种八卦的满足之中,多余的自然不在他们眼里,更何况,包括赵文杰和小妮子在内,他们很快就被夏令营特邀的年轻辅导老师所吸引。
吴晓,这个可以说是对于整个市一中的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象征意义的男生,新高一二班的学生们也大多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听闻他是老徐的得意门生。
对于这位风度翩翩,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无法阻挡的男子魅力的学长,女生们的心都醉了,尤其是他那时不时流露出来的忧郁的眼神,凌然气质,甚至让许多男生都不可遏制地产生了模仿他的。
郝俊也十分好奇这位因为时间的关系,在市一中里逐渐拥有传奇色彩的男子。
在前世,他就不止一次地从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口中听说过他,不过,他却从未有幸见过。
所谓的传奇色彩,无非就是冠以天才二字,在学业上,甚至包括一些课外的特长,吴晓几乎都能够做到最好,这对于家境并不是十分出色的他来说,已不是难能可贵可以形容,简直就是不可理喻,如同妖孽。
如果,仅以郝俊一个成年人的眼光来看的话,一切例如全国物理竞赛第一,数学第一,生物第一,计算机技术第一,连写的作文都能得到全国优秀中学生作文大奖都是过眼云烟的话,那么他在三十岁之前就创造了超过百万的身家,部分其公司技术甚至被军方购用的事实就更让人感叹一些。
只是,此刻看着讲台上这个穿着鲜黄色t恤,灰黑色短西裤,像个大男孩一样的吴晓,实在是与想象之中的相差甚远。
当然,郝俊关注的并不是他的穿着打扮,虽然这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
他更好奇的是,是什么让这个天之骄子般的人物,在满是忧郁的眼神之内还隐藏着化不开的仇恨与颓废。
吴晓的剧情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而且,似乎在他可知的记忆里面,这个学长一直是在京城发展,并没有听说过他回到市一中任教的消息,当然,也有可能这只是很短的一次夏令营经历,郝俊不知道而已。
郝俊只是选择性地以一种观察的心态去看待一个对于他来说的陌生人,也并不意味着他有着想要去探寻和追究的,纯粹是习惯使然。
他觉得,吴晓的人生,兴许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了不一样的改变。
也许这是郝大叔无聊之中的兴之所致,吴晓也一直装着一副平淡的模样,倒是老徐,因为得意门生的到来,很快就忘记了之前因为打架斗殴事件而引起的郁闷。
夏令营最初的七天,也随着郝俊逐渐淡出同学们的视线而略显平淡,倒是学苑店开始进入真正的倒计时时间。
货物都已经摆进了小仓库,只要在正式开业之前归类摆放到货架上即可。
每一天午休或者放学之后,郝俊都会前往学苑店帮着秦梓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学苑店之前是市一中的校保安室。离学校的停车场很近,郝俊从教室里出来后,要经过此处。
不过,98年,学校里的车并不多,只有少数如宋校长几个学校领导,抑或是家中富裕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会用到这个停车场,所以这里的车子很少,有时候几乎一辆都看不到。
红绿黄三色的空心方砖,一个个拼凑起来,三边茂盛的树木,整个场地都被绿荫所覆盖,郝俊一直选择直接穿过停车场。
这几日阴雨绵绵,不禁让人心情也会随之低沉几分。
下学后已经很少有学生会来此处,不过,若是学苑店开张之后,可能就另当别论了,郝俊可是记得前世正是因为这家小商店的出现,才让学校决议将学生们自行车的停车场与汽车停车场对换了位置。
一般来说,停车场的汽车很少,即使有,也是很一般的家用车。
但今日,停车场上却出现了一辆大号的奔驰车,说它大号,它的车身略显厚重,偏长,明显的进口车。
车子黑的发亮,甚至连轮胎从轴心到皮胎四周都没有一点污泥,那车头前傲立的奔驰标志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众人,它的与众不同。
车子只是短暂地吸引了郝俊的眼球,让郝俊更加好奇的是,吴晓也在,他的身前,也就是奔驰车边,站着一男一女,都是跟吴晓一般年纪大的。
女子清纯靓丽,因为年纪的关系,又让她多了几分成熟的魅力,此刻的她,正一脸幸福地依偎在身边男子的怀里,满眼柔情地望着他,仿佛她的整个世界都是他。
而那男子的气质与吴晓很是相近,一身昂贵的阿玛尼西服,依靠在奔驰车上更显富贵逼人,若是以郝俊的第一眼评价这个男人,则是,精明强干,身上有一种儒商的味道。
一男一女撑着伞,而吴晓就这样站在淅淅沥沥的雨中。
郝俊避雨躲在树荫下,一时间就停了下来。
这一章,是为了引出吴晓这个人,脑袋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后来写完了一回味,似乎是某本书里看到过,只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算是借鉴吧,看书的朋友们,见谅则个